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移植物固定时的屈膝角度(即“移植物固定角度”)和初始张力是影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手术医师进行ACL单束重建时选择的移植物固定角度为0°30°、初始张力为20N80N,但有关两者的大小至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近年来,ACL解剖重建及术后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受关注。ACL单束解剖重建时,不同的移植物固定角度和初始张力对膝关节稳定性,尤其是侧方旋转稳定性有何影响?目前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不同的移植物固定角度和初始张力进行ACL单束解剖重建时,术后即时的膝关节前向位移和内、外旋转角度的变化,探讨二者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具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每具膝标本均无韧带损伤、明显的关节畸形及骨关节炎表现。所有标本保留关节间隙上、下9cm内的软组织和腓骨,于关节间隙上、下13cm处截除股骨和胫骨,残留腓骨固定在胫骨上。编制、缝合同种异体腘绳肌腱作为韧带移植物。实验时应用Electroforce生物力学系统(3520-AT,BOSE公司,美国)依次对10具膝关节标本的(1)ACL-完整(2)ACL-缺失(同时切除了内、外侧半月板)(3)6种不同移植物固定条件的ACL单束解剖重建等不同状态下膝关节屈曲30°时的最大前向位移(模拟Lachmann试验)和屈膝0°、30°、60°、90°时的最大内、外旋转角度进行测定,分别作为前向稳定性和侧方旋转稳定性的评估指标。6种移植物固定条件包括:①移植物固定角度0°、初始张力20N(F0T20),②移植物固定角度0°、初始张力50N(F0T50),③移植物固定角度0°、初始张力80N(F0T80),④移植物固定角度30°、初始张力20N(F30T20),⑤移植物固定角度30°、初始张力50N(F30T500,⑥移植物固定角度30°、初始张力80N(F30T80)。每具膝关节的每种设定条件均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SPSS Inc.,美国)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标准取α=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胫骨前向位移(ATT):ACL单束解剖重建术后,各组(F0T20、F0T50、F0T80、F30T20、F30T500和F30T80胫骨的前向位移与ACL-缺失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小(P<0.05)。与ACL-完整组相比,F0T50、F0T80、F30T(500和F30T80等4个重建组膝关节的前向位移均无统计学差异(P=0.255)。尽管F30T(500和F30T80的测定值比F0T50和F0T80更小,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移植物固定角度为0°或30°、初始张力为50N或80N(即F0T50、F0T80、F30T500和F30T80时,均能够初步恢复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胫骨内、外侧旋转角度:ACL单束解剖重建术后,各组(F0T20、F0T50、F0T80、F30T20、F30T500和F30T80胫骨在0°、30°、60°、90位的内、外旋转角度与ACL-缺失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小(P<0.05)。与ACL-完整组相比,屈膝0°位时,F0T50、F0T80、F30T(500和F30T80等4个重建组膝关节的内、外侧旋转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内旋=0.982,P外旋=0.904);屈膝30°位时,F30T20、F30T(500和F30T80等3个重建组膝关节的内、外旋转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内旋=0.937,P外旋=0.900);屈膝60°位时,仅F30T(500和F30T80等2个重建组膝关节的内、外旋转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内旋=0.961,P外旋=0.966);屈膝90°位时,F0T20、F0T50、F0T80、F30T20、F30T(500和F30T80等6个重建组膝关节的内、外旋转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内旋=0.649,P外旋=0.381)。这些结果提示:移植物固定角度为30°、初始张力为50N或80N(即F30T500和F30T80时,可能会更好的恢复膝关节的内、外旋转稳定性。结论:ACL单束解剖重建时,不同的移植物固定角度和初始张力,对膝关节术后即时的前向稳定性和内、外旋转稳定性均有影响。尽管所有的ACL单束解剖重建组对膝关节前向及侧方旋转稳定性的恢复均未达到正常ACL的效果,但选择移植物固定角度为30°、初始张力50N或80N进行单束解剖重建的ACL,能够更接近正常的恢复膝关节的前向和侧方旋转稳定性,尤其是侧方旋转稳定性。即重建ACL时,选择合适的移植物固定角度和初始张力可能更有利于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