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仿人形双足直立行走机器人的控制,核心是双足直立行走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和步态控制算法。在国内外机器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总结创新,本文主要工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仿人形双足直立行走机器人的控制,核心是双足直立行走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和步态控制算法。在国内外机器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总结创新,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通过引入李群和旋量理论,建立了机器人腿部机构的指数积正运动学模型,结合正运动学模型的指数积公式,提出了一种分步求解关节角度的方法,其中膝关节和踝关节处的三个角度直接通过几何法求解,髋关节处的三个角度用矩阵法。利用同样的方法,建立机器人手臂以及头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通过研究三维倒立摆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三维倒立摆运动规律简洁的参数化表达方法,即双曲函数表示法。同时研究了机器人前进方向,基于双曲正弦的运动规律和左右方向基于双曲余弦的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种步态落点预测控制算法。针对机器人起步、停步以及迈步的轨迹规划研究,提出了限幅最速微分跟踪器和最速运动规划算法,利用这两种算法进行轨迹规划,轨迹平滑全程无速度突变、无冲击,同时能够到达任意目标位置并获得目标速度。为有效控制腿部振动,采用了一种带模型参数的自抗扰算法,改进自抗扰算法中的扩展观测器,有效解决利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反馈信号,观测角度、角速度信号的难题,实际实验中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利用机器人姿态角度偏差,通过PI控制机器人姿态角度,实现机器人在倾斜面上平衡控制。为了提高姿态角度的解算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补滤波融合方法,不仅利用重力加速方向作为参考,而且充分利用了重力加速度大小,减少加速度对角度解算的影响。最后,完成机器人步态规划以及机器人控制实物实验,编写了Labview和Matlab的调试上位机用于实物实验之前的程序调试。通过实物实验验证了运动学模型、步态规划算法以及机器人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新时期,获得了更多机遇与挑战.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需要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管道工程建设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管道工程的建设而言,管道工程虽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得
在论文中,分别将两个两自由度的碰撞振动系统模型和一个三自由度的碰撞振动系统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具体地分析研究,系统地描述了这几种振动系统在碰撞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分岔和混沌等动力学现像。通过推导和分析表明,不同自由度下的碰撞振动的动力学行为特征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在不同的约束附件条件下也会引起不同的动力学行为。第一章,阐述了非线性振动的概念,并简单说明了什么是分岔现象和混沌现象以及在出现混沌的系统中
含间隙碰撞振动系统是常见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各种机械设备在生产、制造和装配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误差,从而导致机械设备具有间隙;并且在其调试运行过程中,由于碰撞摩擦也会产生间隙。另外,考虑机械设备的各种因素,一些机械设备在设计过程中会预留有间隙,如在啮合齿轮、滚动轴承等系统的有关零部件中也必然会存在间隙,这些间隙是无法消除与避免的。间隙引起设备接触区的接触状态会发生变化,机械设备工作中构件不断出
在近代纺织工业开创之前,上海仅有棉纺织、印染等手工纺织业的基础。在近代纺织工业创设之后,通过纺织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上海纺织业形成了缫丝业、丝织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
压电陶瓷驱动器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微动进给平台。但压电陶瓷驱动器本身具有磁滞非线性特点,降低了微动进给平台的定位精度及快速响应能力,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控制策略对微动进给平台定位精度有直接影响,通过控制策略降低压电陶瓷的磁滞特性,提高平台的动态响应性能。本文以双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动进给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压电陶瓷的磁滞特性,建立磁滞逆模型,修正系统控制电压,补偿压电陶瓷的磁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