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理论是以J.R. Martin为首的语言学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元功能的新发展,是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出发点,借助韩礼德的情景语境理论,以马丁的评价理论为具体分析工具,由人际功能延伸到评价理论,回顾了评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详细介绍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分级,并探讨评价资源如何帮助语篇体现人际意义。本文选取了三篇著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为语篇分析素材,作者分别是威廉·福克纳,海明威和约翰·斯坦贝克。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是演讲辞的一种,其语篇特征是由资历深、声望高的文学泰斗对文学创作发表的具有独立见解的言论。采用定量分析法,根据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分别找出语料中表示态度、介入和分级资源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对语料中的各种评价资源进行统计,以求找出语料中表达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和特点,并且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所发现的现象给予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证明马丁的评价理论对于探讨语篇的人际意义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资源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的分布规律。本文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人际功能是怎样通过评价来体现的?演讲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建立和维持的?第二,演讲者是如何采取积极和消极的态度?并且是如何与受众协商这些态度资源的?第三,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哪一种评价资源使用的特别频繁?为什么每种资源的出现频率不一致?通过对三篇范文进行有效分析,研究发现,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的语篇中存在着如下几个特点:首先,体现评价资源三个子系统的各种表达手段在演讲语篇中都存在,但是它们出现的频率各有差异;第二,在评价资源的态度系统中,人际功能主要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的韵律结构来体现;在介入系统中,演讲者通过容忍不同观点的方式与听众建立与协商一致;在分级系统中,评价资源可以看作是对横跨整个评价系统的人际意义的润色。第三,积极的态度总量大大超过消极的态度总量。然而,积极的情感出现频率低于消极的情感。本文是一项应用研究—应用评价理论分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评价资源的人际意义。此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在实际的演讲语篇中进一步证明了评价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人际意义。同时,它在传统的修辞学之外另辟了一条通过评价资源欣赏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的新路径。该路径可以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体系中新的语篇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