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目前,全面提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小学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挑战。“三级管理”赋予了学校自主开发、实施和评价课程的更多管理权责。良好的学校课程管理水平能够为小学课程水平的提升提供强大的助力,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可能性。如果学校课程管理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学校课程的质量以及课程运转。然而,从目前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有一些不太乐观的地方。因此本研究准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小学落实“三级管理”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文在澄清学校课程管理内涵、特点、意义、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调查分析等多种方法,选取重庆市Y小学的领导、教师为调查对象,从学校课程生成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三个维度进行调查,目的在于发现Y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本文除开绪论,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章,主要对小学课程管理的理论进行探讨,在对学校课程管理的特点及内容等进行阐述的同时,对小学课程生成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三个维度进行了介绍和阐述,并建构出小学课程管理的理论框架,为第二部分小学课程管理的实践调查及问题的分析与提出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是第三章,把以重庆市Y小学为例的小学作为本研究调查的范围,运用问卷及访谈的方法对重庆市具有代表性Y小学的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对校长、管理人员、部分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全面了解了小学学校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出重庆市Y小学课程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生成性”、“科学性”在课程生成管理中不够;第二,“呆板性”在课程实施中明显;第三,课程评价管理不合理,并分别提出各自的原因。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主要针对第二部分小学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小学进行有效学校课程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注重“生成性”“科学性”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体现;增强课程实施中的“灵活性”;注重课程评价管理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