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一个关乎劳动者的前途与命运、关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自20世纪50年代建成以来,由于本应行使占有权的国家机构代行了所有权,导致全体劳动者的所有权被虚置,由此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矛盾一直制约着中国国有经济的存续与发展。多年以来,我国虽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但由于一直未能触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矛盾,致使我国国有经济在资产结构、运行机制、企业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出现多种问题。研究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坚持劳动者所有权的基础上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症结并提出解决思路,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抽象法为基本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详细占有资料。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明确主体、规定矛盾,建立概念体系。全文围绕矛盾层层展开,以重新界定国有资产及其管理体制为出发点,在分析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最终针对主要矛盾提出深化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本文共分五部分。导言;首先说明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与价值,在提出本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最后简要概括本文的结构和主要观点。第一章,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和公有制的基本原则出发重新界定国有资产,指出国有资产是归全体劳动者个人所有,交由国家机构共同占有的具有增值性、流动性的资产。国有资产在外延上小于国有财产,是国有财产中用于经营性的那一部分资产。在此基础上,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目的进行分析,并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新进行概念界定,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劳动者依据其个人所有权,依法对占有权、经营权等各派生权利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管理、监控的组织结构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第二章,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演变历程;依据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将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建国一1957年,高度行政集权的“国有国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阶段;1957年一1978年,以行政性分权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调整阶段;1978至今,以向企业放权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阶段。本章依次对各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进历程进行说明。 第三章,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矛盾;指出所有权与占有权的矛盾是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创时形成,集中体现于国家行政机构在虚置劳动者所有权的同时,高度集中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经营权以及国家行政权。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矛盾作用于国有经济的各个方面,导致政资不分、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结构不合理、经营权建设难以规范以及经营效益低下。 第四章,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矛盾的解决。针对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矛盾,以确立劳动者所有权为核心提出矛盾解决思路:理论上明确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权以及由其派生的全体劳动者对国有资产的个人所有权;实践中落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各项权利,包括通过民主权落实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权,控制国家机构的国有资产占有权,以及规范企业经营权;制度上则通过民主法制以及建立隶属于人民代表大会的国有资产占有委员会,保障劳动者所有权的实现。 关键词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有权,占有权,民主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