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落入了信息的海洋,无论是最初懵懂问的生存本能要求,还是现在明确地知晓利用,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日益深入。然而,作为信息家族里的一个特别存在,新闻——最为人类所熟识,却也从没逃开过人类的争议,尤其是在传媒机构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固定角色后,新闻或者说是新闻报道,一直就面临着“动机不纯”的“指控”。但是,不管是“民主自由的象征”还是“专政统治的工具”,新闻对于人类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影响力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实上,新闻作为一种媒介消费的产品,天生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新闻在生产以及传播中经历了很多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新闻是所有相关的活动主体共同作用的产物,经过了层层的不同程度的建构,而不只是简单的新闻传播者主观反映客观事实的结果。在传播学的诸多模式中,拉斯韦尔模式是最基本、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模式,它通过五个问题——“谁(Who)”、“说了什么(Say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的(To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来描述一个传播行为。这五个方面(5W)涵盖了新闻报道的整个流程,本文从传播学角度逐一地对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的建构作用进行解析,力图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透视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从宏观层面上探求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找寻新闻报道背后的社会力量。本文根据拉斯维尔模式共分成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第一个W(Who)——把关人的意识形态建构,从传者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作为新闻生产方的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时选择行为,以及新闻媒介和权力机构对新闻产品的审查把关作用;第二章是第二个W (Say What)——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针对新闻文本自身进行解析,运用符号理论和叙事理论探讨新闻文本内容和叙述方式中的意识形态作用;第三章是第三个W (In Which Channel)——作为权力的媒介,讨论了新闻媒介自身的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阐述新闻媒介受到的、可能影响新闻生产的压力;第四章是第四个W(To Whom)——基于意识形态的接受行为,主要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分析了受众在面对新闻报道时被动与主动的解读行为;第五章是第五个W(With What Effect)——以意识形态为标准的评价机制,从传播效果角度出发分析了新闻评奖机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因素,并就完善评奖机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