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州老窖,久享盛名,有“浓香鼻祖,酒中泰斗”之称,是我国十大名酒之一。在传统固态白酒产酯生香历程中,窖泥是孕育酿酒微生物的巨大宝库,是白酒风味酝酿的根蒂。不同种类、数量的窖泥微生物,其种间相互作用及代谢产物不同,这直接影响着浓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物质形成的丰富性。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酸成分中,乙酸、丙酸、丁酸及己酸均由窖泥主要产酸细菌产生,其中己酸可与大曲发酵产生的酒精生成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己酸菌和窖泥共同决定着浓香型白酒的质量与风格。因此,研究泸州老窖不同窖龄窖泥产酸细菌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从泸州老窖不同窖龄的不同位置采集窖泥样品共8份,分离纯化获得产己酸细菌,测定其形态学特征及产酸能力,并利用BOXAIR-PCR、16S rDNAPCR-RFLP和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特征;进而采用形态学方法与GC-MS方法对高产菌株LZ104、LZ802的生理生化特性和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
(1)从窖泥样品中共分离筛选获得43株供试细菌。其菌落形态特征:圆形,白色或黄色,不透明,湿润,中心凸起,后期菌落四周褶皱。镜检结果以鼓槌状、梭状短杆和细长杆菌为主,排列整齐;大多数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
(2)采用硫酸铜法定性测定了供试菌株的产己酸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发酵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呈现分层现象并产生絮状沉淀,且醚层变蓝,供试的43株细菌均具有产己酸能力,但产己酸能力存在差异。菌株LZ104产酸能力最强,菌株LZ602产酸能力最弱。
(3)BOXAIR-PCR聚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所有菌株在64%相似性水平处聚为一群;在82.2%相似水平处,供试菌株被分为8个BOX遗传群。菌株LZ710单独成群;最大的遗传菌为群Ⅰ,由17株供试菌株组成;其次为遗传菌群Ⅲ和Ⅳ,分别由7个和6个菌株组成。
(4)根据BOXAIR-PCR结果,对供试菌株进行16S rD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类型,包括9种HaeⅢ图谱类型,13种MspⅠ酶切类型和8种HinfⅠ酶切类型。在82.2%相似水平上,供试株菌分为8个群,其中菌株LZ710单独成群。聚类结果与BOXAIR-PCR群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5)基于产酸的初筛结果选取11株代表菌株,测定了其滴定酸产生情况,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菌株在第5天产酸量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菌株LZ707在第6天达到产酸高峰值。LZ104产酸量最高,为2.75g/mL,其次为LZ802,为2.54g/mL,LZ209最低,产酸量为0.76g/mL。根据滴定酸产生量最终筛选出2株高产菌株:菌株LZ104和菌株LZ802。
(6)扩增11个供试菌株的16S rDNA片段,测序并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形成了3个系统发育分支,包括3个属,其中梭菌属(Clostridium)有4个菌株,LZ104与Clostridium fallax(M59088)相似性为92%,LZ802、LZ401与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M59113)相似性为99%,LZ209与Clostridium novyi(AB045606)相似性为96%;芽孢杆菌属(Bacillus)有6个菌株,LZ102与Bacillus simplex(AJ439078),LZ312与Bacillus circulans(AY724690),LZ508与Bacillus thuringiensis(D16281),LZ707和Bacillusaltitudinis(AJ831842),LZ502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CP000002),LZ301与Bacillus subtilis(AJ276351)的相似性达99%;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有1个菌株,LZ304与Pseudomonas mendocina(D84016)相似性为99%。这些菌株主要分布于梭菌属(Clostrid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
(7)高产菌株LZ104细胞杆状,G+,芽孢鼓槌状,有鞭毛,大小0.8-1.0μm×0.25-0.27μm,代时4.34h。半固体培养基中,第3天开始产酸,维持至第13天。高产菌株LZ802细胞杆状或稍有弯曲,G+,芽孢鼓槌状或纺锤状,有鞭毛,大小2.5-4.5μm×1.0-1.5μm,代时3.68h。半固体培养基中,第3天开始产酸,维持至第11天。两株菌株生理生化反应大多为阳性。
(8)对LZ104和LZ802的代谢产物进行了GC-MS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Z104发酵液的代谢产物中主要有8种组分,包括酸3种、醇2种、酮3种、吡嗪1种。菌株LZ802发酵液的代谢产物中主要有11种组分,包括酸4种、醇2种、酮2种、酯1种、吡嗪1种与癸烯酰基1种。两株高产菌株的产物组分中丙三醇含量都最高,且二者产丁酸与2,6-二甲基吡嗪的能力都较强,菌株LZ104产酸能力大于LZ802。面积归一化法分析结果为:菌株LZ104发酵液中的酸类、醇类、酮类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19.46%、43.10%、36.60%;菌株LZ802的占13.54%、32.42%、13.50%,此外酯类占0.20%。表明其含量总香气成分的大小均排列为:醇类>酸类>酮类>酯类。
本研究中,从泸州老窖不同窖龄的不同位置采集窖泥样品共8份,分离纯化获得产己酸细菌,测定其形态学特征及产酸能力,并利用BOXAIR-PCR、16S rDNAPCR-RFLP和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特征;进而采用形态学方法与GC-MS方法对高产菌株LZ104、LZ802的生理生化特性和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
(1)从窖泥样品中共分离筛选获得43株供试细菌。其菌落形态特征:圆形,白色或黄色,不透明,湿润,中心凸起,后期菌落四周褶皱。镜检结果以鼓槌状、梭状短杆和细长杆菌为主,排列整齐;大多数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
(2)采用硫酸铜法定性测定了供试菌株的产己酸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发酵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呈现分层现象并产生絮状沉淀,且醚层变蓝,供试的43株细菌均具有产己酸能力,但产己酸能力存在差异。菌株LZ104产酸能力最强,菌株LZ602产酸能力最弱。
(3)BOXAIR-PCR聚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所有菌株在64%相似性水平处聚为一群;在82.2%相似水平处,供试菌株被分为8个BOX遗传群。菌株LZ710单独成群;最大的遗传菌为群Ⅰ,由17株供试菌株组成;其次为遗传菌群Ⅲ和Ⅳ,分别由7个和6个菌株组成。
(4)根据BOXAIR-PCR结果,对供试菌株进行16S rD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类型,包括9种HaeⅢ图谱类型,13种MspⅠ酶切类型和8种HinfⅠ酶切类型。在82.2%相似水平上,供试株菌分为8个群,其中菌株LZ710单独成群。聚类结果与BOXAIR-PCR群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5)基于产酸的初筛结果选取11株代表菌株,测定了其滴定酸产生情况,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菌株在第5天产酸量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菌株LZ707在第6天达到产酸高峰值。LZ104产酸量最高,为2.75g/mL,其次为LZ802,为2.54g/mL,LZ209最低,产酸量为0.76g/mL。根据滴定酸产生量最终筛选出2株高产菌株:菌株LZ104和菌株LZ802。
(6)扩增11个供试菌株的16S rDNA片段,测序并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形成了3个系统发育分支,包括3个属,其中梭菌属(Clostridium)有4个菌株,LZ104与Clostridium fallax(M59088)相似性为92%,LZ802、LZ401与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M59113)相似性为99%,LZ209与Clostridium novyi(AB045606)相似性为96%;芽孢杆菌属(Bacillus)有6个菌株,LZ102与Bacillus simplex(AJ439078),LZ312与Bacillus circulans(AY724690),LZ508与Bacillus thuringiensis(D16281),LZ707和Bacillusaltitudinis(AJ831842),LZ502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CP000002),LZ301与Bacillus subtilis(AJ276351)的相似性达99%;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有1个菌株,LZ304与Pseudomonas mendocina(D84016)相似性为99%。这些菌株主要分布于梭菌属(Clostrid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
(7)高产菌株LZ104细胞杆状,G+,芽孢鼓槌状,有鞭毛,大小0.8-1.0μm×0.25-0.27μm,代时4.34h。半固体培养基中,第3天开始产酸,维持至第13天。高产菌株LZ802细胞杆状或稍有弯曲,G+,芽孢鼓槌状或纺锤状,有鞭毛,大小2.5-4.5μm×1.0-1.5μm,代时3.68h。半固体培养基中,第3天开始产酸,维持至第11天。两株菌株生理生化反应大多为阳性。
(8)对LZ104和LZ802的代谢产物进行了GC-MS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Z104发酵液的代谢产物中主要有8种组分,包括酸3种、醇2种、酮3种、吡嗪1种。菌株LZ802发酵液的代谢产物中主要有11种组分,包括酸4种、醇2种、酮2种、酯1种、吡嗪1种与癸烯酰基1种。两株高产菌株的产物组分中丙三醇含量都最高,且二者产丁酸与2,6-二甲基吡嗪的能力都较强,菌株LZ104产酸能力大于LZ802。面积归一化法分析结果为:菌株LZ104发酵液中的酸类、醇类、酮类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19.46%、43.10%、36.60%;菌株LZ802的占13.54%、32.42%、13.50%,此外酯类占0.20%。表明其含量总香气成分的大小均排列为:醇类>酸类>酮类>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