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而导致农村正规金融供需不平衡,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了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化结构,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发不可忽视,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推手。因此,在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下,将农村非正规金融从农村金融中分离出来,分别研究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对于正确评估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农村非正规金融从农村金融中提取出来,分别研究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首先,文章对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收入效应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了考察;然后,文章基于理论和现状考察,建立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分别从农村居民增收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两个方面研究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最后,基于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空间极化现象,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进而说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缩小农村贫富差距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并且不断规范和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十八大”关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的方针政策,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解决基层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缺和不足问题;同时促进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竞争的环境中带动农村金融整体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