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 80次 | 上传用户:mip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营养对玉米产质量影响较大,其营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碳氮代谢的进程。但以往在玉米碳氮代谢研究方面,主要侧重在氮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而且大多以普通玉米为研究对象。关于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碳氮代谢生理指标与产质量的关系报道较少,特别是关于甜玉米、粘玉米和高淀粉玉米的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报道更少。本研究首次将甜玉米、粘玉米、高淀粉玉米为试材,系统研究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明确春玉米碳氮代谢基本规律,并在酶水平上探讨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碳氮代谢的差异,揭示氮肥施用量对碳氮代谢及产质量的调控效应,为春玉米品质改良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氮代谢生理指标随氮素用量不同而发生变化。氮代谢生理指标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表现不一致。各品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营养水平在各个生育时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氮素营养水平的关系因品种而异。2、碳代谢生理指标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出现的时间因品种和氮素营养水平而异。叶绿素a/b的比值在拔节期略有上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成熟期下降到最低点。氮素营养水平对其比值影响没能呈现出规律性。3、氮素营养水平与碳代谢生理指标相关程度不同,且相关系数高值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4、春玉米穗位叶的蔗糖含量、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吐丝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蔗糖合成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不同品种不同氮素营养水平表现不一致。玉米穗位叶SS活性、SPS活性及光合速率与穗位叶蔗糖的关系密切。5、自吐丝后7~49天之内,籽粒中蔗糖含量、SS分解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因品种和氮素营养水平而异。6、春玉米籽粒淀粉组分吐丝后呈单峰曲线变化。随氮素营养水平提高,淀粉含量也表现增加趋势,但氮素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淀粉含量反而下降。氮素营养水平越高,淀粉积累速率高峰出现越晚。随氮素用量增加,淀粉支/直比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增加氮素营养,不利于支链淀粉的积累。玉米吐丝后14天籽粒蛋白质积累速率较低,之后增加,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积累高峰因品种和氮素营养水平而异。7、春玉米籽粒灌浆期间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不同氮肥处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ADPG焦磷酸化酶、SS分解活性、光合速率与淀粉含量关系密切。8、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东甜4号和东农早粘以N100处理最佳,东农248和四单19以N200处理最为适宜。碳代谢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各生育时期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除谷氨酸脱氢酶外,其它氮代谢生理指标与产量均呈阶段性相关。9、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以四单19最高。不同施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甜4号和东农早粘以N100最高,东农248和四单19以N200最佳。蛋白质含量均以N200处理最高,蛋白产量甜玉米和粘玉米则以N100最高。中文摘要 10、光合碳量、碳转移量、营养体氮素再分配及对籽粒的贡献率东甜4一号和东农一早粘以NIOO处理最高,东农248和四单19以N200最高。表明氮肥施用适量,既可促进营养休向籽粒运输,又可保持生长后期叶片高的光合效率,使叶片生产更多的同化物质供应给籽粒。玉米生育后期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受氮素施用量的影响11分显著。
其他文献
作者作为独特的言语主体,创作的言语作品也是独特的,并且其独特性包含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只注重言语内容的教学,从内容角度解读文本。事实上,言语形式
本文针对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特征,建议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改革,鼓励创新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横线Mura是一种在TFT-LCD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对于画面品质有较大的影响。文中对横线Mura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金属膜层的应力测量及分析不良区域金属断面结构,认为横
<正>一、分享故事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你知道哪些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吗?说说题目就行。生:《灰姑娘》。师:这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生:《小松鼠找花生果》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期护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临床实习护生228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进行调
运用现代营销人员管理理论,从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角度研究企业营销人员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脊柱骨折是常见而临床后果严重的外伤之一 ,准确区分压缩性和爆裂性骨折是正确治疗的关键。为进一步认识本症的 X线表现和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分析本院 1994至 1998年间经 X线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总体上讲,它是不成功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归纳其失败的教训,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
中国改革失衡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差,使我国顶层政治制度的设计与调整显得迫切。考虑到顶层制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首先将包容性治理确定为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
<正>新年伊始,笔者随国家法官学院代表团赴台湾考察。期间,访问了台湾司法院司法人员研习所、法务部司法官训练所,参加了"两岸司法人员培训交流学术研讨会"。通过考察交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