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的感染是由于抗生素长期使用,引起机体肠道菌群紊乱,促进艰难梭菌体内增殖所导致的。而抗生素作为治疗艰难梭菌的临床一线治疗药剂,将增加艰难梭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提高感染病症的反复爆发以及对机体其他器官的损伤等,所以开发新颖的治疗方法和寻找抗生素的替代物是克服抗生素不良作用的主要解决办法。本研究从231个临床样本中分离出18株艰难梭菌菌株,经过PCR鉴定分离得到12株双毒素菌株(Tcd A~+B~+)、4株单毒素菌株(Tcd A~+B~-及Tcd A~-B~+)、2株无毒素菌株(Tcd A-B-)。根据源性分类,人源菌株为10株、动物源性菌株为8株。10种治疗药剂体外抑菌结果,所有毒素类型的艰难梭菌对鲎素TPⅠ与磷霉素均呈敏感;除全毒素菌株(Tcd A~+B~+、Cdt A~+B~+)对临床常用药万古霉素呈中介外,其余毒素类型的菌株对万古霉素均呈敏感;其余药物抑菌效果呈不同程度的中介或耐药。利用C57BL/6小鼠建立抗生素诱导的CDI小鼠模型(ACM组)及无抗生素诱导的CDI小鼠模型(CCM组)。根据CSS系统分值及器官组织病变,CCM组与ACM组无显著差异(P(29)0.05),且CCM组与ACM组具有相似的感染体征变化,但CCM组致死率高于ACM组。病理结果显示,ACM组对结肠、心脏、肺脏、肝脏器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组织细胞坏死、炎性细胞等情况;而CCM仅对结肠及肺脏造成损伤,减少了诱导小鼠模型对器官造成损伤的影响。同时通过建立超声及CT检测来确定小鼠模型治疗时间点为感染后第2天,为进一步治疗小鼠模型提供数据支持。利用无抗生素诱导的小鼠感染模型验证鲎素TPⅠ和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表明治疗后,鲎素TPⅠ治疗组小鼠治疗存活率高于万古霉素治疗组;鲎素TPⅠ治疗组治疗后CDI小鼠体态、体重恢复迅速,治疗3天可恢复小鼠活跃状态,CSS评分明显降低至均值约为3分,而万古霉素治疗组小鼠恢复缓慢且治疗3天仍有小鼠死亡,CSS评分约为5,仍有发病症状;鲎素TPⅠ组治疗后CDI小鼠体内艰难梭菌感染量显著降低6.34×10~4±6.93×10~3;而万古霉素治疗组降低至7.25×10~5±1.2×10~5,约为TPⅠ组10倍。这一结果证明了鲎素TPⅠ能够对艰难梭菌感染起到治疗作用,且治疗效果比万古霉素显著。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通过探究鲎素TPⅠ及多种抗生素的抑菌效果,验证了在体外各类型艰难梭菌对鲎素TPⅠ呈敏感。通过构建无抗生素诱导CDI小鼠模型,能够减少抗生素对小鼠模型其他器官的损伤,进一步验证鲎素TPⅠ对小鼠的治疗作用。通过对比万古霉素对小鼠的治疗效果,证明了鲎素TPⅠ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小鼠体内艰难梭菌载菌量,同时减轻小鼠病症。为进一步研究鲎素TPⅠ对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手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