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内蒙古博物院汉译英文本作为研究内容,是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研究主题。论文从汉英文本入手,探讨了博物馆文物材料的特点,主要包括中文文本辞藻华丽,英文文本简洁平实;中文文本较多使用长句,英文文本更多使用简单句等等。基于这些特点,笔者对博物馆文物文本材料汉译英中有可能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如翻译策略的选择,文物文本材料的翻译原则、翻译标准的制定等相关翻译问题。该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具有浓郁内蒙古特色的内蒙博物院中文物文本翻译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的翻译亮点和翻译不足,进一步完善内蒙博物院的文物文本翻译。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论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首先从文本类型出发,文本类型不同决定了翻译的预期目的不同,这就要求译者需明确翻译目的。然后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旨在解决翻译过程中会遇到的翻译不当、文化疏漏等问题。目的论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文不可能和原文在各方面都一致。译文要面向目的语文化,并且译本的充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应由其决定。因此,笔者也希望能够通过此篇论文中的论证和思考,使最终研究成果让博物馆的汉译英翻译人员有所借鉴,从传播中国文化和实现语篇预期功能出发,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认知能力。不仅如此,还希望译者把握好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对等,为实现翻译的预期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案例分析部分特意挑选出翻译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代表性问题,如文化词汇、中英文对应词汇等的翻译。最后,作者对博物馆文本翻译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希望对翻译工作者有所裨益,进而促进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翻译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