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执行的问题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之举,“放管服”改革旨在通过厘清政府与市场主体边界,增强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回应时代之需、人民之需。实践证明,“放管服”改革无论在激发市场活力还是提升治理能力亦或是回应群众期待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在执行“放管服”改革时的主动创新,但也暴露出少数部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在实践中把“放管服”变为“管卡压”,与改革初衷格格不入。为什么在中央政府统一部署下,地方政府的执行实践会出现如此反差?在“放管服”改革具体实施中,地方政府究竟遵循了什么流程?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执行效果?怎样尽可能规避不利因素,实现改革新的突破?面对上述疑问,研究以“放管服”改革执行实践走在全国前列的武汉市为例,以政策执行为切入点,整合“路径——激励”和执行过程模型为分析框架,以实地走访、文献研究为方法,全面梳理武汉市在“放管服”改革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并结合分析框架逐一探究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分为以下部分:首先,通过对“放管服”改革和“政策执行”相关文献梳理,确定研究具体切入点和分析框架,为后续写作打下基础。其次,结合研究实际对专有名词进行界定,详细阐述理论基础并分析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贯穿研究始终。再次,以武汉市执行实践为例,展现其在上级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带来的政策效果及当前执行难点。最后结合分析框架,从政策框架、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方面探讨其对“放管服”改革执行效果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在政策框架层面,政策特性的变化随之带来地方政府执行行为的改变:在政策路径模糊、激励机制较弱情境下,地方政府往往采取象征性执行方式;而当政策路径较为清晰,激励机制较强时,地方政府通常采用行政性执行方式。在执行机构层面,出于职位晋升和经济收益需求,地方政府一般会采取变通型执行方式,即迅速回应上级政府期待,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自下而上需求。但此种变通并没有偏离改革的核心要求,基本达成预期。在目标群体层面,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普通民众,既表现出对政策的冷漠一面,也流露出对政策的期待。作为执行机构的行政人员,在面临为公还是为私的情境下呈现出艰难抉择。在政策环境层面,民营企业发展、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信息技术变革共同倒逼政府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成为改革政策执行的外部动力。基于此,应从增强政策框架适用性、提升执行机构执行力、引导目标群体积极参与、营造良好政策执行环境等措施入手,助推“放管服”改革更好更快落地。
其他文献
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农业劳动者在非农部门就业,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非农就业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对于农村中老年人,由于人口政策造成的子女数量下降和城镇化进程中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加大,这部分群体越来越多依靠政策支持和自身劳动养老;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效利用了劳动力资源,缩小了贫富差距。近年来,劳动者特别是中老年人面
学位
流域水污染是指流域内污水排放量超出流域的自然纳污容量,造成流域内大规模的水资源功能丧失,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流域水资源污染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流动性、外部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排他性等特征加大了流域水资源治理的难度,决定了需要实施跨界协同治理。淮河作为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全长为1252km,面积为27万km2,容纳了近1.75亿的总人口。淮
学位
自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展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宏观经济角度下,个体收入和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在逐渐减少;微观层面,一方面,作为重要资产种类的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其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对的,我国的居民就业率在下滑,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增加了。由于房价大幅上升将带来劳动者财富的急剧增加,财富累积所带来的正向收入效应将加速闲暇对劳
学位
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连续七年新增减贫人口超千万人次,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锐减到2019年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决胜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任务已如期全部实现,这标志着以基本生存为核心的绝对贫困彻底消除。然而实现全面小康,绝不仅在于追求一时脱贫摘帽,而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提高脱贫户生计能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
学位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偏低,1995年为51.4%,下降至2007年的39.7%(陈宇峰,贵斌威,陈启清,2013),而后有所回升,2017年升至49%(马国旺,李焙尧,2020)。在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公共环境改善为主导,驱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常态下,中国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程度较低的现象,更加值得关注。偏低的劳动报酬份额,说明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程度不足。从企业层面出发,促进“劳动报酬增长与
学位
推动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动旅游产业规模扩大、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手段,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实现途径。我国众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具有实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政策的良好基础。2016年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
学位
2005年新的《信访条例》对信访工作原则做了修订,更加强调属地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属地管理”以管理范围为主要划分标准,要求事发地政府在问题发生时,就要首先承担起管理职责并督促问题的后续解决。在“条块关系”的演变、单位制的解体、中心工作的制度消解、源头治理的客观需要、越级上访的现实压力等多重逻辑的影响下,我国信访制度从“归口管理”逐步调整为“属地管理”原则。信访属地管理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纵向政府间财政关系经历不同阶段的调整,但地方政府财政困境仍未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治理。纵向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规范实施有损地方政府积极性,存在转移支付资金上升、而地方政府自身财力逐渐下降的现象。横向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差异较大,导致财政和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激烈的政府性竞争致使政府行为异化与偏离,滋生寻租、腐败等影响地方政府治理效率和政府形象的恶性问题。地方政府财政困境
学位
旅游业正日益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势和先导产业。作为构成一国经济体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越来越被视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有效引擎。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令人困扰的新问题——旅游环境污染,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不断扩张的旅游消费成为环境污染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旅游空气污染日益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传统惯性思维认为,旅游业是一种
学位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国高铁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高铁建设的推进,铁路网络化结构基本成型。当前,高端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发展潜力大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其发展得益于快速流动连接的面对面交易,而高铁能够缩短时空距离、扩大市场范围和加快要素整合,提高了高端服务业面对面交易的机会,有利于高端服务业在高铁网络辐射范围内集聚或外溢,从而带来高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