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偏低,1995年为51.4%,下降至2007年的39.7%(陈宇峰,贵斌威,陈启清,2013),而后有所回升,2017年升至49%(马国旺,李焙尧,2020)。在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公共环境改善为主导,驱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常态下,中国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程度较低的现象,更加值得关注。偏低的劳动报酬份额,说明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程度不足。从企业层面出发,促进“劳动报酬增长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偏低,1995年为51.4%,下降至2007年的39.7%(陈宇峰,贵斌威,陈启清,2013),而后有所回升,2017年升至49%(马国旺,李焙尧,2020)。在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公共环境改善为主导,驱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常态下,中国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程度较低的现象,更加值得关注。偏低的劳动报酬份额,说明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程度不足。从企业层面出发,促进“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经济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步”的实质,并不单纯指向数字表象,而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报酬增长的良性循环和正向促进机制。也就是说,要确保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为正向增长的长效机制,且两者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将耦合思想应用至企业收入分配领域,基于企业劳动报酬创造与分配过程,构建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耦合模型,划分正负、强弱的耦合情形,设计耦合指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立足企业上市年龄视角,使用国泰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2010-2019),探究企业上市年龄对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1)按照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划分区间和参考标准,极大多数样本(占比超90%)耦合度极高,过半数样本属高度协调耦合。强正耦合样本占比过半,说明大多数样本实现了企业劳动报酬创造与分配的良性耦合。(2)随着上市年龄的增长,全样本下,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以正耦合情形为例,上市年龄增加1%,耦合度增加0.0056。(3)考察上市年龄与耦合频次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收入分配中,劳动者的收入分配状况呈现先优化,到达最优状态后恶化的趋势,极大值点分别位于上市年龄4.74和4.22处。(4)全样本以及部分企业特征分样本的耦合协调度演变呈现倒U型,但极值点出现较早,企业上市不久后,耦合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5)上市年龄0-9岁的企业,劳资比、劳管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同时,随着上市年龄的增长,劳动报酬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率之间的差距在逐步减少,这说明,劳动者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程度逐渐提升。以上结果进一步说明,劳动者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程度与劳资比、劳管比有强烈的相关关系,劳动投入数量(职工人数)是决定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的关键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1)顺应新经济发展,优化企业内部要素资源配置,提升劳动生产率;(2)科学监测企业收入分配状况,关注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同时降低的现象;(3)引导企业优化内部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丰富劳动者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个性化的文本信息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占比越来越大,表达方式也越发多样,而且往往具备了数字信息难以呈现的丰富含义,特别是在我国这一“高语境”的传播环境下,年报文本信息特征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其中,文本语调是最基本也是最直观的一种特征,由积极或者消极这两种对立情绪组成,影响着信息使用者的情感感知水平。由于年报文本信息中包括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发展战略、经营业绩、公司治理实际情况、行业整体与竞争对
十九大“健康中国”这一概念被写入报告,“健康中国”成为我国的发展国策。从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到因城施策、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以及将“房住不炒”明确写入“十四五”规划,我国的住房制度不断深化改革,为人民谋福利。次贷危机以来,国务院不断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近期党中央更是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消费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的定位。在房价、消费、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流动人口数目不断增加,流动模式也从个人迁移向家庭迁移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流动人口与子女一起迁移。如今的人口流动已经进入家庭迁移阶段,子女作为家庭中的重要组成,子女是否随流动父母一起流动对流动父母的劳动供给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农民工是我国流动人口的主力军,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人群,顺利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并获得相对稳定的工作则是实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信息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信息期望值越来越高,然而原有的审计报告模式因其高度制式化缺乏信息含量而屡遭诟病。为了缓解审计报告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期望鸿沟,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和我国财政部相继出台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其中关键审计事项(全称,以下简称KAM)成为最核心的亮点。此后便引发了一波关于KAM的学术研究热潮,但现有研究大多着眼于KAM披露
在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走创新发展之路、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我国建设创新强国的进程和效率。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如何改善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成为关注点。同时近年来政府越来越以人才为中心,重视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是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环境政策在碳减排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中央政府是环境政策的制定者,地方政府是环境政策的实施者,企业是环境政策的作用对象。针对碳排放的环境政策,从制定-实施-成效的过程中,三个对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呈现出何种形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回顾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出发,构建了
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农业劳动者在非农部门就业,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非农就业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对于农村中老年人,由于人口政策造成的子女数量下降和城镇化进程中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加大,这部分群体越来越多依靠政策支持和自身劳动养老;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效利用了劳动力资源,缩小了贫富差距。近年来,劳动者特别是中老年人面
流域水污染是指流域内污水排放量超出流域的自然纳污容量,造成流域内大规模的水资源功能丧失,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流域水资源污染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流动性、外部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排他性等特征加大了流域水资源治理的难度,决定了需要实施跨界协同治理。淮河作为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全长为1252km,面积为27万km2,容纳了近1.75亿的总人口。淮
自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展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宏观经济角度下,个体收入和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在逐渐减少;微观层面,一方面,作为重要资产种类的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其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对的,我国的居民就业率在下滑,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增加了。由于房价大幅上升将带来劳动者财富的急剧增加,财富累积所带来的正向收入效应将加速闲暇对劳
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连续七年新增减贫人口超千万人次,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锐减到2019年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决胜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任务已如期全部实现,这标志着以基本生存为核心的绝对贫困彻底消除。然而实现全面小康,绝不仅在于追求一时脱贫摘帽,而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提高脱贫户生计能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