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肾透明细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强渗透长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效应之间的关系。2.研究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与WHO/ISUP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肾肿瘤切除术并在术后对离体肾标本进行高分子纳米胶束造影剂灌注实验的45名患者,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包含性别、年龄、术后病理诊断等一般资料,以及高分子纳米胶束造影剂灌注实验测得的数据;采用灌注实验中测得的肿瘤区CT峰值表示该区域肿瘤EPR效应强度,采用肿瘤区CT值的达峰时间描述该区域EPR效应发生的动态过程。2.获取上述患者病理标本,再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兔单克隆抗体CD34联合过碘酸希夫试剂(PAS)染色。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将染色结果分为VM阳性组和VM阴性组,VM(+)组对应镜下可见VM的切片,VM(-)组对应无VM的切片,检测和判定拟态血管,统计拟态血管在所有切片中的阳性率和密度并对密度划分等级。3.结合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和既往已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研究完整收集并整理45例研究对象资料,其中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45例,术后均行离体肾高分子纳米胶束灌注和影像测量;男性总计27例,女性总计18例,年龄最低42周岁,最高67周岁,平均(55.65±7.35)岁,其中29例≥60岁,16例<60岁;22例肿瘤部位位于左肾,23例位于右肾;术后病理证实肿瘤侵及纤维膜37例,无纤维膜侵及8例;肿瘤最大直径范围2.5cm~10.5cm,平均(6.23±2.10)cm;WHO/ISUP分级1级12例,2级8例,2-3级19例,3级5例,4级1例;纳米胶束灌注实验测得造影剂CT峰值最小2.28×100ug/cm 3,最大9.36×100ug/cm 3,平均(5.58±1.84)×100ug/cm 3;造影剂CT值最短达峰时间1h,最长达峰时间6.5h,平均达峰时间(3.88±1.08)h。2.肿瘤标本切片后进行HE染色及CD34联合过碘酸希夫试剂染色,镜下观察切片染色效果理想,HE染色处理的切片部分可见癌细胞包绕而成的管腔样结构,内含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该类型由肿瘤细胞围绕形成的管腔结构表现出CD34阴性,同时PAS阳性的特征,符合血VM的判断标准;由正常血管内皮构成的肿瘤血管则表现为CD34和PAS均呈阳性。45例研究对象中发现35例存在VM阳性,对应VM(+)组;10例VM阴性,对应VM(-)组,所有切片中VM阳性率77.78%。对45张切片的拟态血管密度分别统计和评分,其中0分11例,1分6例,2分8例,3分9例,4分11例。3.使用卡方检验分析VM的表达状况与一般资料之间的相关性,P<0.05时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与性别之间的χ2=0.536,P=0.464>0.05;VM表达与年龄之间的χ2=0.173,P=0.677>0.05;VM表达与肿瘤部位之间的χ2=0.407,P=0.524>0.05;实验结果和肿瘤包膜侵犯之间的χ2=0.043,P=0.835>0.05。VM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包膜侵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统计VM(+)组和VM(-)组的肿瘤最大直径,VM(+)组平均最大直径(6.19±2.20)cm,VM(-)组平均最大直径(6.39±1.83)cm,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1.976,P=0.793>0.05)。罗列VM(+)组和VM(-)组的WHO/ISUP分级,使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VM(+)组WHO/ISUP分级高于VM(-)组(U=56.500,Z=-3.412,P<0.05)。4.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纳米胶束灌注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VM(+)组的CT值峰值平均为(6.19±1.61)×100ug/cm 3,VM(-)组CT值峰值平均为(3.44±0.46)×100ug/cm3,采用用t检验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8.904,P<0.05);VM(+)组CT值达峰时间平均为(3.30±1.42)h,VM(-)组CT值达峰时间平均为(4.04±0.93)h,同样采用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二者在各自的达峰时间上并未呈现显著差异(t=-1.976,P=0.055>0.05)。5.结合所有切片的VM评分和纳米胶束灌注实验所得CT峰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874,P值<0.05,两者之间存在强正相关性。将切片的VM评分和对应的CT值达峰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128,P=0.401>0.05,两者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将切片的VM评分和对应的WHO/ISUP分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685,P值<0.05,两者之间存在较强正相关性。结论1.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能有效区分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型血管和肿瘤构成的拟态血管,适用于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2.VM的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与EPR效应的强度呈正相关,与EPR效应达峰时间无关。3.VM的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包膜浸润情况无关,与肾透明细胞癌的WHO/ISUP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