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发达的现代人类文明正面临着发展本身带来的严峻问题,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导致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当前,“低碳”的概念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增加植物的碳汇效应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在调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古树资源的基础上,对古树在长时间维度上的固碳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古树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景观进行美景度评价。旨在对设计长期低碳园林植物景观、制定国家长期碳汇战略和更好地开发及利用古树资源供参考。本文选择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643棵便于测量且长势良好的60种古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查阅相关部门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古树的种类组成、资源分布、保护现状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为:古树的总数量704棵,隶属于36科、58属、71种,其中:一级古树13种,总数量88棵,主要生长于寺院内;二级古树19种,总数量101棵,主要生长于山坡上;三级古树58种,总数量515棵,主要生长于公园内。(2)第二,采用每木调查法,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643棵古树的树高、胸径、冠幅、古树编号、树名及树龄进行具体的测量与记录,然后利用测量的数据并结合林业碳汇中常用的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古树的长期固碳量进行计算。选取占古树总数量70%以上、样本数量大、年龄跨度长的香樟、枫香、苦槠、银杏4种古树的固碳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古树平均固碳速率vav与树龄t关系的有理函数模型: vav(t)=b0/(t+a0),并推导出总固碳量S与树龄t及古树当年固碳速率v与树龄t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S (t)=b0t/(t+a0)、 v(t)=dS(t)/dt+ab0/(t+a0)2。通过建立香樟、枫香、苦槠、银杏4种树木总固碳量与树龄关系的模型,并通过横向对比,得到100至260年间树木固碳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香樟、苦槠、枫香、银杏;260年后树木固碳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香樟、枫香、苦槠、银杏。对于样本数量较少而无法进行回归分析的树种,则以香樟的总固碳量模型作为标尺,与各树种不同年龄段总固碳量进行横向对比,得出:青冈、长叶润楠、朴树、圆柏、桂花、糙叶树6种树木的长期固碳能力比香樟长期固碳能力高。(3)第三,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古树与周边环境所形成的景观进行美景度评价,并用景观要素分离法(SD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古树景观评价模型:SBE=24.601H1+13.25H4+0.78H7+6.37H10,得出影响古树景观的主要因素为:古树的形态、长势及季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