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肠道菌可参与药物代谢,由此对药物体内暴露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改变药物和相关代谢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然而肠道菌介导的这些代谢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黄酮醇类化合物是多种中药和植物药的活性成分,具有心血管健康保护的药理活性,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总结黄酮醇类化合物药代动力学文献结果表明,口服黄酮醇类化合物后原形及其代谢物的系统暴露水平明显低于展现其生物活性所需的浓度,这对阐明黄酮醇类化合物的药效物质基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菌可参与药物代谢,由此对药物体内暴露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改变药物和相关代谢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然而肠道菌介导的这些代谢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黄酮醇类化合物是多种中药和植物药的活性成分,具有心血管健康保护的药理活性,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总结黄酮醇类化合物药代动力学文献结果表明,口服黄酮醇类化合物后原形及其代谢物的系统暴露水平明显低于展现其生物活性所需的浓度,这对阐明黄酮醇类化合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出挑战。黄酮醇类化合物可与肠道菌发生相互作用,黄酮醇苷在人体肠道菌作用下的代谢有两步:黄酮醇苷脱糖水解生成苷元代谢物、苷元代谢物进一步断环降解生成酚酸代谢物。然而大鼠肠道菌仅能介导黄酮醇苷化合物的第一步代谢(第二步代谢十分微弱),这不利于在大鼠上开展黄酮醇类化合物的药代研究和药效研究。为了解决这类肠道菌代谢的种属差异问题,我们采用粪菌移植技术构建具有人体肠道菌代谢功能的人源化菌群大鼠模型。以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槲皮素-3-O-葡萄糖苷)、芦丁(Rutin,槲皮素-3-O-芸香糖苷)作为研究化合物;人体粪便收集于厌氧保存液后制备成混悬液(体外代谢实验证明该人体粪便中肠道菌能介导芦丁脱糖水解生成苷元槲皮素及其进一步代谢生成3,4-二羟基苯乙酸和3-羟基苯乙酸);经粪菌移植后的人源化菌群大鼠获得与供体相似的代谢功能和菌群多样性组成,应用于黄酮醇类化合物肠腔暴露的研究,揭示其在肠腔中与肠道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和物质基础。模型成功建立后,通过口服(16μmol/kg)、静注(2.4μmol/kg)两种给药途径比较槲皮素、异槲皮苷和芦丁的肠腔暴露。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人源化菌群大鼠的胃肠道内容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血样及粪样。口服给药结果显示在上消化道槲皮素和芦丁以原形成分存在,异槲皮苷以槲皮素II相结合型产物存在,当原形成分和代谢产物进入到大肠(盲肠、结肠)后,被肠道菌迅速代谢为3,4-二羟基苯乙酸和3-羟基苯乙酸,仅检测到微量槲皮素。静注给药结果显示槲皮素、异槲皮苷和芦丁的原形成分及代谢物可通过胆汁排泄进入肠腔,但同口服给药相比,静注提供的肠腔暴露比较低(与给药剂量和体内过程有关),静注给药芦丁后系统暴露利用其原形成分为主。基于口服槲皮素和芦丁后人源化菌群大鼠的肠腔暴露研究,在肠道菌作用下产生大量酚酸类化合物,但未看到酚酸类化合物在体循环中的显著暴露,表明肠道菌群可能是槲皮素和芦丁发挥有益机体健康作用的潜在靶点。围绕黄酮醇的体内过程及其效应物质的作用靶标开展研究,建立粪菌移植的人源化菌群大鼠模型,全面研究黄酮醇及其代谢物的肠腔暴露特征,完善其体内代谢过程,为黄酮醇针对肠道菌的肠腔暴露、黄酮醇暴露物质的体内靶标到达等研究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一种大规模爆发的流行病,它对人们生活以及生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自从2019年COVID-19爆发后,中医药就积极参加到病情救治当中去,在预防疾病向重症转化和后期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出院人数增加,后期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中医治疗在促进后期患者康复和防治复发等方面疗效突出。主要从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治疗肺癌一直是一个难题。对于肺癌患者而言,靶向治疗是一种副作用小且效果显著的理想治疗方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重要靶点。目前以EGFR为靶点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分子激酶抑制剂,还有一类是单克隆抗体。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多个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等)被广泛用于EGFR突变所致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进行性代谢性疾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截至2019年,NAFLD的全球发病率达到25%,我国NAFLD发病率已上升至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真核生物最大的膜蛋白家族,通过识别多种信号分子,引发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调节广泛的细胞功能及反应。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趋化功能的蛋白质家族,它们在体内形成浓度梯度,结合趋化因子受体诱导细胞定向迁移。趋化因子受体CCR5属于A类GPCR家族,主要表达于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细胞表面,通过与多种内源性趋化因子配体结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共同作用的结果,组蛋白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类型,相关修饰酶的异常是众多肿瘤的特征。因此,靶向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是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开发策略。本论文围绕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3(nuclear receptor binding SET domain protein3,NSD3)和共激活蛋白相关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oactivator
天然产物具有结构新颖和生物活性多样的特点,是药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和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从中医药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天然产物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对冬青属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的干燥树皮(中药名为救必应)和乌桕属植物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的干燥树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从中得到结构新颖的活性化合物,进而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为
本文叙述了由光气界面缩聚法制备四溴双酚A、双酚A和光气耐燃聚碳酸酯工艺。本工艺克服了双酚A和四溴双酚A因反应速度不同、产生各自的均聚物的缺点,能很方便地制得不同溴含量的耐燃共聚聚碳酸酯。耐燃共聚聚碳酸酯可以以任意比例与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共混,制备耐燃聚碳酸酯而不影响其物理机械性能。
经典名方泽泻汤始记于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临床用药历史悠久,由泽泻和白术按5:2的比例用水煎煮得到,具有利水除饮、健脾制水的功效。现收载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之中。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泽泻汤对眩晕病以及高血脂、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代谢相关疾病的疗效确切,但其化学成分物质基础薄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机制仍不明晰,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阐明。针对以
跨省互联电网建设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以输电为主的联网线路发挥的供电作用明显,而以备用、联络为主的联网线路利用小时数低,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空间。在研究跨省互联电网错峰交易条件、交易模式、电价结算机制的基础上,类比储能的功能作用,提出了联网线路的备用、错峰运营思路,以及在电力市场中的运营模式。结合闽粤联网工程实例,分析2省错峰交易的电价空间、错峰交易规模和效益,表明储能式的错峰交易运营模式可适
目的: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老年患者的验案,为疫病的防治提供中医治疗思路。方法:以真实世界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验案基础为切入点,分别对上海市奥密克戎病毒株的新冠病毒感染特征、中医学对奥密克戎COVID-19病因病机的认识、奥密克戎COVID-19与《伤寒论》六经辨证、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及历史渊源、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