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上的临床疗效及差异,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统计学依据。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且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7例病例共53个病椎,按手术是单侧还是双侧入路进行分组,单侧入路组23例27节椎体,男12例13节,女11例13节,年龄49~89岁,平均71.9岁。双侧入路组24例26节椎体,男6例7节,女18例19节,年龄49~93岁,平均71.5岁。骨折椎体为T7至L4,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病例均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每组术前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测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畸形矫正,骨水泥渗漏情况等,统计比较两组数据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8.33土14.48)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7.30士3.56)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07士1.44)分降至术后72h的(2.59士0.64)分,术后6个月为(2.85士1.06)分;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4.74士2.40)°矫正至术后72h的(11.63士1.45)°,术后6个月为(12.04士1.34)°;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5.56士2.03)mm恢复至术后72h的(24.33士1.36)mm,术后6个月为(23.81士0.96)mm;伤椎中线高度由术前的(17.48士1.87)mm恢复至术后72h的(25.93士1.47)mm,术后6个月为(25.41士1.19)mm。双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8.08土15.75)min,术中透视次数为(27.85士3.08)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7.00士1.47)分降至术后72h的(2.65士0.69)分,术后6个月为(2.92士0.80)分;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4.97士2.58)°矫正至术后72h的(12.12士1.52)°,术后6个月为(12.46士1.45)°;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5.42士1.92)mm恢复至术后72h的(24.27士1.51)mm,术后6个月为(23.81士1.20)mm;伤椎中线高度由术前的(17.50士1.92)mm恢复至术后72h的(25.81士1.52)mm,术后6个月为(25.17士1.28)mm。两组比较,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两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AS缓解、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伤椎前缘及中线高度恢复指标上,两组各自术前与术后72h比较及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72h与术后6个月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发生椎体前方渗漏1例,双侧入路组发生椎体前方及侧方骨水泥渗漏各1例,无肺栓塞、脑栓塞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手术椎体无疼痛加剧,无迟发性神经损伤表现,未发现手术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单侧入路PKP在治疗OVCFs不但可取得了与双侧入路PKP相同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手术耗时少、放射暴露少、创伤小及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较优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