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区域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及数据传输可靠性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近海沿岸的快速开发,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地使用其近海海洋资源,迫切需要对其近海海域的一些关键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立体、长期的连续监测,并对可能出现的近海海域环境灾害做出及时的预警。  保护近海环境资源的重要环节是监测的技术水平,它直接影响了近海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灾害预警的程度和效果。本文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为基础,针对近海自然灾害预警的需求、近海环境要素实时监测的需要,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建立能够实时、连续、自动监测近海环境参数的近海环境监测系统。本文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重点支撑资助项目《近岸海域环境自动监测与灾害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251050200)的支持。  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和信息处理等技术,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监测区域内的各种环境参数数据,并对这些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更易实现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实时性、长期性、网络化与智能化等功能需求。因此本文以实时近海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监测的参数和监测的范围)为基础,明确系统需实现的功能,以近海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法、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可靠性等为研究内容,以构建切实可行的近海环境监测系统为研究目标,设计了基于WSN的实时近海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近海区域环境监测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法  本文针对传统近海环境监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存在开发成本高、可扩展性差、通信距离短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源Arduino软硬件平台,设计近海环境监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方法。该方法依据近海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对传感器节点的微控制板进行了选型与定制,给出了节点总的功能模块设计框架,并且对节点软硬件设计中涉及的节点供电优化、多种通信机制的融合、长距离通信等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近海区域环境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可靠性  针对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系统中无线感器网络节点间链路容易产生故障,传感器网络报文容易丢失,导致采集节点发送到汇集节点的数据不可靠的现象,从系统和网络两个方面分别给出了相应的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办法。在系统层面主要采用莱因达准则对采集到的异常数据进行剔除,从而将异常数据挡在了WSN数据存储与传送的环节之外。网络方面主要采用了线性网络编码的方法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传输次数。  (3)近海区域环境监测系统的实现  本文最后通过硬件集成和软件移植建立了一整套基于WSN的实时近海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实验表明近海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高效、全面、低成本地采集近海监测区域内的环境要素。  论文研究的成果将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特别适用于我国海洋管理部门获取近海、近岸的海洋气象、水文以及生态资源参数。也可推广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具有潜在巨大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站用户数量的增长,用户评价信息进入爆炸性增长阶段。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评价信息一方面是潜在用户做出购买决策前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厂
随着嵌入式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基于嵌入式的故障诊断已经成为故障诊断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面临目前我军已装备部队的电子设备技术含量高,涉及学科多,使用现场分
人体检测与跟踪是安全视频监控中的核心技术,是实现计算机视觉的基础,也是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同时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多
我国CAI经过前几年较大规模的研究与开发,己较好地实现了利用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对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和多种形式的表示和再现。近年来,工程制图CAI有了
现代企业在生产或电子商务过程中,需要产生和交换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分别由不同的应用产生,具有不同的格式和含义。如何有效的处理和传输这些数据,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率、方便数据
历史作品编纂简称历史编纂。目前,历史编纂的主体是历史学家,但其编纂手段仍十分原始。在传统的编纂实践中,历史学家在收集完一定的史料和文献之后,通过将相关史料和文献进行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式,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计算。云计算拥有规模庞大的服务器集合和大量的用户群体,需要频繁的进行资源分配。当前,如何在满足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海量信息时代,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迫切任务。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海量数据并高效地支持海量数据上的查询,对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出了严
目前,Web2.0已经逐渐成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潮流。相对于传统的Web1.0模式,Web2.0模式下的应用架构的核心概念有两个方面:一是向服务化方向发展,二是向平台化方向发展。Web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作流技术成为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工作流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企业竞争日益剧烈,政府提高效率的紧迫性,对工作流产品的时效性、灵活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