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消耗的不断增加,溢油和工业废油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于溢油和废油的处理也成为治理环境的重要方面,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吸附材料尤为重要。本论文以聚苯乙烯(PS)、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己内脂(PCL)为原料,通过液喷纺丝法制备了纳米纤维复合膜用于油品的吸附。通过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纳米纤维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废弃塑料制备纳米纤维膜及其对油品的吸附。分别对纳米纤维膜的油水选择比、对不同油品的吸附性能以及重复使用性进行了探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通用型聚苯乙烯(PS)和聚己内脂(PCL)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液喷纺丝的方法制备PCL/PS纳米纤维复合膜。研究了 PCL和PS质量比对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形态、孔隙率、密度、结晶度、热稳定性和吸油能力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纺丝前后物质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相比于纺丝前的原料涂膜接触角的81°,纺丝后PCL/PS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增大甚至达到150°以上,呈现超疏水的性质。吸油实验表明,PCL/PS膜对原油、柴油和花生油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5.13g/g、16.01g/g和12.90g/g,体现了较好的吸油性能。纤维膜具有优良的油水选择性并且在6次循环后对原油、柴油和花生油的吸附量仍可保持在6.16,7.46和5.33g/g。与市售吸油聚丙烯膜相比,PCL/PS膜具有更高的吸油能力和更好的油/水吸附选择性。(2)以可生物降解的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己内脂为(PCL)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液喷纺丝的方法制备PCL/PLLA纳米纤维复合膜吸油材料。研究了 PCL和PLLA质量比、纺丝距离和气流风压对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形态、孔隙率、密度、吸油能力等的影响以及加入聚己内脂对其热稳定性、结晶度等的影响。所制备的复合膜吸油材料对原油、花生油和柴油的饱和吸附量达到24.56g/g,14.54g/g和13.28g/g并且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以循环使用10次仍能对油品有很好的吸附效果。(3)以废旧聚苯乙烯和聚乳酸制品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液喷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废旧塑料的纳米纤维膜。研究了废旧聚苯乙烯和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和纯物质聚苯乙烯和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在形态、热稳定性和吸油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验表明,废旧塑料和纯物质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在形貌上区别不大,与呈现超疏水性的纯纳米纤维膜相比,废旧塑料的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46°)差于纯纳米纤维膜(水接触角超过150°)。吸油实验表明,纯物质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原油、柴油和花生油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5.00g/g、19.00g/g和13.00g/g,而废旧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对原油、柴油和花生油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0.OOg/g、18.0Og/g和8.00g/g,表明废旧聚苯乙烯也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纯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对三种油品的吸附分别为:原油25.84g/g、花生油21.97 g/g、柴油15.97 g/g,废旧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对三种油品的吸附能力分别为:原油22.02g/g、花生油15.84g/g、柴油12.11g/g;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得出,废旧聚乳酸制品对油品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