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制组织的公共职能演变研究——以沈阳市的除雪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e8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有关社会学中国研究的学术积累中,大体形成了宏观--国家的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和微观--个体组织成员对单位的依赖的研究。在这两种研究的视角之外,有关单位制组织的城市社会公共职能及其演变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试图以北方城市冬季除雪为对象,探讨作为中观视角的单位制组织公共职能的演变趋势。 北方中心区域城市的除雪是北方城市公共秩序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是不可缺少的保证条件。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的变迁,除雪这种公共职能的承载方式发生了由传统体制下的单位制承包向专业化、商业化、技术化除雪的变化。这种变化伴随着单位制的变迁,也从单位制组织公共职能演变的角度折射出社会转型的特征。 首先,本文以单位组织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对城市除雪这种公共职能的承担方式的变化为视角,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和充实以往的单位制研究;其次,以传统体制的整体的社会分工机制为视角,解释单位制组织在技术分工和专业分工尚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单位制组织承担城市公共职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再次,以城市社会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化技术分工的发展为背景,解释当下传统体制下的社会分工与相对发达的技术分工共同承载城市公共事务职能的混合结构。 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研究结论是:第一,传统的单位制不仅是国家在宏观上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过程中有效的社会控制方式,也不仅是在微观上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而且,它还承载着城市公共事务职能的责任,这应当是单位制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二,传统的单位制是建立在相对不发达的技术分工和高度发达的单位制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在种条件下,公共事务职能成为单位组织功能的必要组成部分;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一方面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同时也是以逐渐发展的专业技术分工代替传统的单位制社会分工的过程。
其他文献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本文以西北农村地区的一个小山村C村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在当前普遍遵循市
目前,农技推广部门面向千万个分散经营多种需求的小农户,不但组织难度大,而且推广成本高,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巨大社会效益与广大小农户农业有限收益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
大学生既是今日的消费主体之一,又是将来消费的主力,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深深的影响以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因此,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
在过去的社会评价经验中,所谓“风险”研究等同于“风险识别及其规避,研究,这类研究假定了研究者已经清楚什么是项目社会风险,并且项目社会风险已然发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本研究
农民非农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特征之一.农地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在农民非农化过程中其功能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迁.研究农地功能的演变,不但可
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理论将运动中的个体假设为“理性”的个体,而完全抛弃了传统理论中“非理性人”的假设。然而这种单向度和简单化的理论解读却忽视了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