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辩”进行了评析。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辩”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著名论辩,它不仅为我们探索十二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提供了线索,而且还刺激我们去反思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朱熹、陈亮的论争是南宋思想界的一件大事。它发生在南宋两浙路经济高度繁荣与国势疲弊赢弱这一现实矛盾的宏观背景下,而家学渊源的不同又导致两个人思想、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从而引发了1184——1186三年间激烈而影响深远的思想论辩。此次论辩基本上是围绕王霸、义利问题展开的。其焦点问题首先涉及对“道”的不同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三代、汉唐两个历史时期的道德原则和治道方面的分歧。针对这些问题,朱熹是从动机入手,注重个体道德的觉醒,把道德自律、意志结构、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极好地凸显了人在文化世界的地位。但是,他这种高深的哲理在解决历史难题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而陈亮则从效果入手,以社会现实政治事务的处置为核心,追求人民利益的增进。其功利主义思想虽然与理学思潮不相和谐,却代表了一种主流话语之外的尝试与努力,并提供了一种异乎儒学“内圣之德”的价值判断,从而拓展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朱熹、陈亮之间的辩论作为正统道学的心性义理之学与浙东事功派的功利之学之间的一次激烈碰撞,对当时和以后的学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打破了学术相对统一的局面,推动了一种新思潮的传播,而且影响了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学风的形成和近代启蒙思潮的勃兴。从历史的过去看向未来,朱陈之辩的现代意义在于事功精神和道德实践在现代的应用。一方面,我们应该激励功利的追求和功业的建立,谋求个人福利的最大化和自然欲求的满足,并通过必要的节制和合理的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同时,倡导德性主义,为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和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提供道德指引。因此,站在今天的立足点上,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包融的观点,综合道德与功利为一体,融合功利主义与德性主义为一个良性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