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响应面分析白灵菇菌糠发酵饲料制备工艺优化研究为改善白灵菇菌糠中粗蛋白含量,以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为发酵液,以白灵菇菌糠发酵后粗蛋白与粗纤维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中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白灵菇菌糠发酵效果的诸多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成功筛选出主效应因子。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基础上,根据主效应因子作用大小与方向进行了爬坡试验,再进行Box-Behnken中心复合试验,对主效应因子进一步优化,并建立了白灵菇菌糠发酵方程模型。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结合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各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得出白灵菇菌糠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玉米粉质量比为19.1:1,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用量比为7.0:1,菌液接种量7.1%,水料比为2.2:1,初始pH值为4.9。在此条件下粗蛋白预测值为15.70%,验证试验得到实际粗蛋白值为15.41%,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偏差较小。与发酵前菌糠中粗蛋白含量相比,提高了78.6%。粗纤维预测值为16.49%,验证试验的到的实际粗纤维实际值为15.85%,与预测值相差较小,与发酵前相比,粗纤维降低了54.85%。白灵菇菌糠中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最大活菌数为8.7×109cfu/mL,在常温条件下贮藏60d后,菌糠中的活菌数仍然保持在9.8×107cfu/mL。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安全菌糠饲料提供参考。二、白灵菇菌糠发酵饲料对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将发酵后的白灵菇菌糠替代肉兔基础日粮中不同比例的草粉,研究其对肉兔生长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试验共选取75±2日龄体重相近的商品肉兔9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肉兔(公母各半)。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40%、60%、80%、100%的草粉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结果显示,Ⅳ组的饲料转化率、营养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肉兔的生长性能最佳。血清中抗氧化、肠道酶活性随着白灵菇菌糠在日粮中比例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免疫器官指数、肌肉和皮毛品质无显著的影响(P>0.05)。在肉兔日粮中添加适宜比例的白灵菇菌糠,对肉兔的生长性能和消化生理功能是有利的。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处理IV的饲喂效果最好,建议在肉兔日粮中添加白灵菇菌糠以替代日粮中的100%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