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结合模糊语言学和合作原则理论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会话含义,以及由此产生的语用功效,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小说《傲慢与偏见》,进而探讨模糊语言在文学领域的适用性。
自从1965年加尼福尼亚大学札德教授提出“模糊集”理论以来,一系列新的相关课题便遍地开花。国外语言学家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一些学者通过对模糊现象的研究,给出自己的模糊定义,创立相关的模糊理论。中国最早开创者伍铁平教授1999年出版了《模糊语言学》,详细地分析了模糊语言和模糊语义,并且给出大量实例进行论证。三十多年来,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对模糊性进行分析。作为一种前沿学科,模糊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主要还是从文学理论角度,将模糊语言和文学作品相结合,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语用功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在交际中,人们不仅使用精确语言完成交际的需要,也会使用模糊语言去实现其特定的语用功能。小说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模糊语言的使用比比皆是,能够传达出语言的意境美,表达出言外之意。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她生动地描述了发生在英国18世纪乡村中产阶级家庭的几桩婚姻。在她的小说中,到处充满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奥斯丁擅于通过使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去实现她对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推动情节的发展,进而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对话构成她小说重要部分,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会话合作原则,通过分析文本对话的模糊语言,以及产生的语用功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文本。因此,从语用学角度,全面地分析模糊语言在小说文本中的运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模糊语言在小说中的使用,尤其在对话中借助模糊语言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产生特定的会话含义。首先详细阐述了模糊语言学和合作原则的相关理论,为分析小说文本提供了清晰的理论工具。其次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模糊语言的分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对话,进行归类分析,如何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义。总之,本文独特之处在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有助于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论证了运用模糊语言学进行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可行性,拓展了模糊语言学研究的领域。
这篇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五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其次是文献综述,然后是分析模糊语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使用,接着是借助合作原则,探讨模糊语言的使用在《傲慢与偏见》中达到的语用功效,最后是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