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为菊科(Composetea)菊属(Chrysanthemum L.)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在临床上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舒血管、降血压、抗肿瘤、驱铅等药理作用。为了较全面地了解药用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化学成分,为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对药用菊花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对国内主产区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挥发油组分和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比较。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个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从20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中共检出并鉴定了460个化合物,各栽培类型挥发油检出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52.01~89.23%。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20个菊花栽培类型中杭菊(除红心菊和大白菊外)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其他栽培类型中单萜类化合物的含量皆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菊花挥发油的共有成分有桉叶素、龙脑、樟脑、龙脑醋酯、α-姜黄稀、顺式-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等,可作为菊花挥发油的特征性成分。菊花挥发油因产地和栽培类型不同存在明显的的差异,可作为菊花质量评价的指标。2.对产自江苏省射阳洋马镇药用菊花基地的黄菊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75%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是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M-1)、蒙花苷(CM-2)、橙皮苷(CM-3)、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M-4)、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M-5)、刺槐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M-6)、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M-7)、菊花黄苷(CM-8)、木犀草素7-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M-9)、刺槐素7-O-β-D-(3″-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M-10)、木犀草素(CM-11)、槲皮素(CM-12);1个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1,3-O-二咖啡酰基-表奎宁酸(CM-13)。化合物CM-8为新化合物,CM-7和CM-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3.应用RP-HPLC对从药用菊花中提取分离得到的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CM-1、CM-2、CM-4、CM-5、CM-6和CM-8进行同时定量分析,并对20个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中这6个化合物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浙江桐乡近年培育的新品种香溢幼菊中的黄酮苷含量最高,达41.17 mg/g,其次是异种大白菊19.10 mg/g。本实验以药用菊花挥发性成分和黄酮苷为指标比较分析了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化学质量的差异。首次建立了一个应用RP-HPLC法,简单、快速、精确定量多种黄酮苷的质量分析方法,为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分类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