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卵巢恶性肿瘤(Ovariancancer,OC)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的卵巢恶性肿瘤为上皮性卵巢癌,现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因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且易发生多部位的侵袭和转移,其五年生存率徘徊在30%左右。近年来,上皮性卵巢癌在我国趋于年轻化,发病率趋于上升。当前,在研究卵巢癌方面,加强对其影响发生和转移等因素的研究及干预,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卵巢癌的主用手段之一。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富含唾液酸的分泌型钙结合磷酸化糖蛋白,因为这种蛋白最早发现于骨基质中,由此而得名。诸多实验证明骨桥蛋白在肿瘤细胞中均高表达,提示了骨桥蛋白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整合素αvβ3又称玻璃体结合蛋白受体(vitronectinrecep-tor),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整合素分子。整合素αvβ3作为骨桥蛋白的受体通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三肽结构和骨桥蛋白结合来发挥协同作用。这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相互协同,共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分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两种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评估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及临床预后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2010、2011两年的卵巢切除标本共100例。其中,包括正常卵巢组织切除标本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切除标本20例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切除标本60例。按照切除标本的不同性质,又包括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切除标本30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切除标本2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切除标本10例;高分化癌组织(G1)12例、中分化癌组织(G2)16例、低分化癌组织(G3)32例(因G1和G2例数相对G3少,故两组合并后和G3比较)。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年对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其中,包括I、II期的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切除标本30例、III、IV期的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切除标本30例。所有标本在新鲜取材后,首先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取实验用的连续切片厚约4微米,对每例各制备切片3张,所有切片均经病理学专家盲法认定,分别作HE染色、骨桥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整合素αvβ3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内使用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为了更好的检测标本中的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癌细胞胞浆呈淡黄色或棕黄色为阳性细胞。2.本实验表明: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在6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63.3%。经统计学分析,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卵巢组及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随临床分期的增高,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的阳性表达率均增高,在晚期卵巢癌中的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程度均高于早期的卵巢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分化差的上皮性卵巢癌中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分化好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不同的组织学分型间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表达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可能促进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2.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表达呈正相关,通过增加骨桥蛋白的表达可能使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相对应的上调。3.联合检测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对于临床评估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监测卵巢上皮性癌恶性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