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界旅游区是指自然地理单元完整却由于行政边界的存在而被相对割裂的旅游目的地。这种特殊地理单元往往集地理空间完整性、核心旅游资源共享性、地理区位边缘性、区域经济相对滞后性、边界效应显著性、利益主体复杂性等诸多特征于一体,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目前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以大别山跨界旅游区为案例地,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跨界旅游区的边界效应测度与合作网络模型研究》(41071098)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借助arcgis9.3软件测度不同交通方式影响下的旅游景区区内、区外、整体可达性,发现高速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县道对大别山跨界旅游区整体和局部地区的影响力不同。通过测度边界效应发现,行政边界对交通网络的屏蔽效应不同。(2)在整体可达性测度的基础上提出将湖北省麻城市建设成为大别山跨界旅游区的一级旅游集散地,安徽省六安主城区和湖北省黄冈主城区为二级旅游集散地。(3)通过对调研获得的资料分析发现,济广高速、合武高速、合武高铁等高等级交通设施的开通对跨界旅游景区——金寨天堂寨的游客接待量、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高等级交通设施的修建对边界屏蔽效应的削弱作用有限,对跨界旅游合作的推动作用也有限。通过测度边界效应,发现边界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屏蔽效应存在于景区之间,其作用效果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呈现显著的行政区域对称格局。同时也证明可达性是测度边界效应大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在分析耦合发展的阻力与动力因素的基础上提了耦合发展模式,即旅游集散地与交通部门联合为景区输送游客、景区与交通运营部门、旅游集散地联合营销、交通运营部门保障高效集疏游客。这对大别山跨界旅游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