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发展逐渐由传统粗放型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土地细碎化、分散化经营和产业布局单一等问题日益严峻。农地流转成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布局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和区域生态环境深刻影响着区域土地利用和配置的方式,但目前鲜有探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及其对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以子长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的概念,并从农用地综合质量和景观连片性两个方面建立了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四象限法划分农地规模适宜性类型;其次,分析了农地规模流转与农业产业布局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建立了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影响下的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方法;第三,以子长市为例,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基于区域农地流转适宜性分区结果、农业产业布局现状和农业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对区域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下的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归纳建立了子长市农业产业布局优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1)农地规模流转是区域土地资源再配置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方式,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状况通过影响农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土地适宜利用类型及其空间配置格局,以引导组织区域农业生产经营类型,对区域农业产业布局中资源要素的集聚程度、产业布局形式和产业组织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2)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类型可分为适宜耕地流转类、适宜园地流转类和适宜林草地流转类三种类型。子长市适宜耕地流转类面积为14211.18ha,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6.86%,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和西部的安定镇。适宜园地流转类面积为10261.61ha,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6.61%,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部的余家坪镇。适宜林草地流转类面积为14086.64ha,占比36.53%,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涧峪岔镇、东南部杨家园则镇和余家坪镇。
(3)从子长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子长市的优势农业产业,在空间上形成了中部秀延河流域重点粮食和蔬菜的规模化生产区域、西北部生态果林和中南部畜牧养殖的农业布局形态。但仍存在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中心区域农业产业的辐射作用不强和缺乏统一的地域分工体系等问题。
(4)可依据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结果建立高效果蔬发展区、特色粮食园艺发展区、生态种养发展、绿色林牧发展区的农业布局优化方案,以协调子长市农地规模流转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的关系。其中,高效果蔬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东南部,包括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和玉家湾镇三个乡镇,生产区农用地总面积为13778.33ha,应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及红枣、苹果等特色果业;特色粮食园艺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西北部,生产区农用地总面积为9673.03ha,可以发展具备区域优势的粮食生产与特色园艺结合的规模化农业产业;生态种养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东北部的涧域岔镇和南沟镇,生产区农用地面积为8497.02ha,可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的果林业和生态养殖;绿色林牧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中南部的瓦窑堡镇和余家坪镇,可打造以畜牧养殖为主,特色果品生产为辅的农业产业。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从农地规模流转和农业产业布局两个方面对子长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在农地规模流转方面应引导区域农地资源的集中成片流转,设置农地规模流转专项补贴,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协调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在农业产业布局方面,从农业产业的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布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经营主体管理能力和技术采纳的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区域农业发展水平。
本研究以子长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的概念,并从农用地综合质量和景观连片性两个方面建立了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四象限法划分农地规模适宜性类型;其次,分析了农地规模流转与农业产业布局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建立了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影响下的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方法;第三,以子长市为例,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基于区域农地流转适宜性分区结果、农业产业布局现状和农业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对区域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下的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归纳建立了子长市农业产业布局优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1)农地规模流转是区域土地资源再配置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方式,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状况通过影响农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土地适宜利用类型及其空间配置格局,以引导组织区域农业生产经营类型,对区域农业产业布局中资源要素的集聚程度、产业布局形式和产业组织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2)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类型可分为适宜耕地流转类、适宜园地流转类和适宜林草地流转类三种类型。子长市适宜耕地流转类面积为14211.18ha,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6.86%,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和西部的安定镇。适宜园地流转类面积为10261.61ha,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6.61%,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李家岔镇、涧峪岔镇和南部的余家坪镇。适宜林草地流转类面积为14086.64ha,占比36.53%,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涧峪岔镇、东南部杨家园则镇和余家坪镇。
(3)从子长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子长市的优势农业产业,在空间上形成了中部秀延河流域重点粮食和蔬菜的规模化生产区域、西北部生态果林和中南部畜牧养殖的农业布局形态。但仍存在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中心区域农业产业的辐射作用不强和缺乏统一的地域分工体系等问题。
(4)可依据农地规模流转适宜性评价结果建立高效果蔬发展区、特色粮食园艺发展区、生态种养发展、绿色林牧发展区的农业布局优化方案,以协调子长市农地规模流转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的关系。其中,高效果蔬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东南部,包括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和玉家湾镇三个乡镇,生产区农用地总面积为13778.33ha,应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及红枣、苹果等特色果业;特色粮食园艺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西北部,生产区农用地总面积为9673.03ha,可以发展具备区域优势的粮食生产与特色园艺结合的规模化农业产业;生态种养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东北部的涧域岔镇和南沟镇,生产区农用地面积为8497.02ha,可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的果林业和生态养殖;绿色林牧发展区分布于子长市中南部的瓦窑堡镇和余家坪镇,可打造以畜牧养殖为主,特色果品生产为辅的农业产业。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从农地规模流转和农业产业布局两个方面对子长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在农地规模流转方面应引导区域农地资源的集中成片流转,设置农地规模流转专项补贴,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协调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在农业产业布局方面,从农业产业的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布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经营主体管理能力和技术采纳的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区域农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