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坏血酸是植物和多数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类含量丰富的己糖内酯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是常见的抗氧化剂,所有绿色植物都能合成抗坏血酸。总黄酮是指含有C6-C3-C6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具有显著抗氧化功能的第二大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阿魏酸是一种酚类酸,能有效的清除过氧化物、羟自由基、抗氧自由基、过氧化亚硝基等,已经显示出了有效的抗氧化物质的特性。小麦作为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一直以来,人们仅注重对其种子的利用,而忽略了小麦苗这一天然资源。小麦苗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抗坏血酸、维生素E、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以及一些抗氧化酶类等。本试验对小麦苗中的抗坏血酸、总黄酮和阿魏酸的含量随小麦生长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三种抗氧化物质的协同抗氧化活性。主要内容如下:(1)对麦苗中抗坏血酸、总黄酮、阿魏酸的含量随小麦生长周期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麦苗中的抗坏血酸、总黄酮和阿魏酸进行测定,得出了3种物质随麦苗生长变化的含量变化规律,其中抗坏血酸含量总体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生长周期内有1-2个峰值;总黄酮的含量在所分析的3种物质中是含量最高的,其在麦苗整个生长周期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其总体增幅不大,含量比较稳定;阿魏酸的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也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其增长幅度在麦苗生长两周后达到最大。(2)对麦苗中不同年份间抗坏血酸、总黄酮、阿魏酸的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测定了6个不同小麦品系同一生长阶段3种物质的含量,比较3种物质含量在品系间的差异性。在所试验的6种小麦品系中,品系030482的抗坏血酸含量总体大于其他5个品系,良麦07-19小麦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是所试验的小麦品系中最高的,最高达到9.41mg·g-1,平均含量8.37mg·g-1;阿魏酸含量最高的是良麦07-2,最高达到0.52mg·g-1,平均含量0.39mg·g-1。同时对2010年和2011年两年间麦苗中3种物质的含量差别比较,得出3种物质在麦苗中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含量多少存在差异,这与麦苗所经历的气候,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所接受的光照多少有关。(3)对麦苗汁及麦苗提取物进行抗氧化能力分析。在综述国内外有关抗氧化剂研究的基础上,选用2种方法—DPPH法及ABTs法测定了麦苗汁及麦苗水提物和麦苗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麦苗汁的抗氧化活性大于麦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这是因为麦苗中的很多有效抗氧化物质不能全部提取出来并溶于提取剂中,20mg麦苗制成的麦苗汁其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82.20%,对ABTs+·的清除率最高可达72.84%,相当于0.4mg抗坏血酸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在麦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中,醇提取的抗氧化活性大于水提取的抗氧化活性,醇提物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124.28%,水提物最高可达92.14%,这是因为大多数抗氧化物质都能溶于乙醇,而一些醇溶性的抗氧化物质却不溶于水中,因此水中的抗氧化成分较少。此外,抗氧化剂的活性与其测定体系密切相关,体系不同,结果不同。(4)对抗坏血酸、总黄酮、阿魏酸的协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采用DPPH法测定了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在综合加和法与直接比较法分析复合抗氧化剂组分间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析因分析和回归分析讨论了协同作用对复合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直接比较分析表明,当抗坏血酸、阿魏酸、芦丁的浓度均为4μg·mL-1时,复配组分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2.86%和76.47%,当抗坏血酸、阿魏酸、芦丁的浓度分别为1μg·mL-1、1μg·mL-1、4μg·mL-1时,三组分对DPPH·的清除率比单一组分代数和的清除率提高62.9%;析因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分间存在显著地交互作用,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时的清除率约是最弱时的清除率的5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协同抗氧化作用,芦丁对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率最大,抗坏血酸次之,阿魏酸的贡献最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模型,y=-1.879+3.167X1+2.673X2+7.920X3,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有一定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