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赏罚思想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选择“赏罚”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韩非子》一书为主要的参考文本,旨在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韩非对赏罚的认识和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探讨赏罚的“自然法”和“实在法”,分别从五个方面来论述赏罚思想。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以现代学科理论为视角,深化研究赏罚在韩非法治思想体系中的架构和运用,探索韩非赏罚思想的意义和价值。《韩非子》共有55篇,“赏罚”作为一个词语出现了55次,分散在21篇中,而“赏”、“罚”分而述之且相互映衬地出现在37篇中。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韩非的赏罚思想在其整个思想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赏”“罚”在书中基本上是同时出现并加以论述的,但是自古至今,学术界关于韩非赏罚思想的论述却过多地集中在“罚”字上,对韩非治国理论、法治理论的概括也是更多地描述为严刑峻法,严苛少恩,以严法为治等等。在学术研究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习惯了把“赏”作为减数,把“罚”作为加数,在重复的加减法运算过程中,“罚”逐渐凸显,成就了韩非子的“重刑”特色;而“赏”则渐显渐隐,显隐之中更多的是被研究者的遗忘和忽视。“打捞失落的赏”,降低对罚的偏见,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韩非的赏罚思想,是客观解释、评价韩非思想的必要环节和内容。赏罚的论断贯穿于《韩非子》始末,并且所举例证繁多,观古鉴今,通过现代化的分析手段来重新审视韩非法家思想,以求得到其思想的新意义。论文在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对韩非思想的研究概况等等。第二章重点论述赏罚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张晋藩认为,任何一种法律学说都有其哲学前提,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就是“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和“不法古,不循今”的进化史观。“趋利避害”、“不法古,不循今”都恰恰来源于《韩非子》,这也是韩非人性论和历史观的基本论点。赏罚作为韩非子思想的一部分,植根于此。韩非不仅仅把赏罚建立在人性论这一哲学基础之上,他更进一步拔高了基础——“循天顺人”。人,就是人性;天,是“道”的产物,并且天要依循道。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赏罚要合乎“道”。赏罚虽由君主掌握,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的行使时刻都要受到人性、天、道的限制。这给至高无上的君主赏罚大权设置了一个普世性的规则——“人主之道”。在“道”的秩序中,君主的法宝是“静退”,二柄是“赏罚”,无为与有为相结合,达到治国的最高境界。在这里不得不说韩非子的高明睿智以及超凡的“移花接木”的本领,他将黄老思想巧妙地与定邦治国相连接,形而上与形而下相佐证。“道”代表着规则、秩序,实际上就是“法”的扩大化解释,或者称其为“大法”,在韩非的眼中,无论高高在上的君主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处在“大法”之中,任何人没有超越其规则的权限。赏罚的“自然法”就是“道”。“道”本身就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构成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则,规范着宇宙秩序,也规范着人间秩序。韩非将形而上的“道”转化为万物之“理”,再转化为人们行为的标尺——“法”。因此,赏罚不能脱离“道”、“理”、“法”的规约。“循天”是赏罚合理化的最基本要求。另外,韩非在“道”的基础上,延伸出趋利避害的自然人性观和历史发展观,以此作为赏罚思想五项内容的哲学基础。因此,赏罚的运行还必须“顺人”,即符合人性理论。那么,综合来看,“循天顺人”就是赏罚的哲学基础。而对于赏罚的“实在法”,本文将其抽象归纳为五大赏罚思想内容,分列为五章,从内涵、渊源、基础、构成、运行机制、实施效果等多方面进行阐释,以求对每一项内容的深入剖析,深化对韩非赏罚思想的理解。第三章赏罚法定,其内涵从“自然法”角度看,赏罚出于人性而归于道,法出于理而归于道。从“实在法”角度看,赏罚之法要具有固定性、公开性和可执行性。整体而言,赏罚法定最终目的是实现人间秩序和宇宙秩序的统一。可以说,它是治国的激励机制,面对利益矛盾体之间的博弈,只有改变偏好,协调各自的预期,最终改变博弈结果,向着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方向前进。以“聚点”均衡理论来分析赏罚法定,我们发现“赏、誉、非、诛”的一致性在实现富国强兵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赏罚法定可以降低人们的行为成本,缓解社会矛盾,是治国的重要策略。第四章赏罚立信是在法治的体系下,建立起的一个双向信用机制,既是国家通过法律对臣民做出承诺,同时又是建构臣民对国家、君主、法律信仰的过程。另外,赏罚立信蕴含着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体现了以法的外在约束来建立人们内在的信德。赏罚立信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成文法的公开预设,需要君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赏罚的概率,还要有足够的强大“实力”来保障赏罚落到实处。因此,韩非主张法、术、势的一体化运作,再辅之以“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治教育,真真正正地做到“信赏必罚”。第五章赏罚平等是对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最鲜明特征的写照。韩非的平等观有其纵向的历史渊源,也受到横向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它扎根于深厚的经济、文化和阶级基础之上,也融入了商鞅、吴起等前驱的血肉灵魂。平等赏罚真真切切地动了贵族的“奶酪”,也为千百年后的“法不阿贵”之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后人对韩非的平等观褒贬不一,但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这样的理念,实属不易。因而,赏罚平等真可谓是“和氏之璧”。第六章赏罚限度体现了君主实施赏罚的平衡术。韩非将中庸之道运用到赏罚之中,告诫君主实施赏罚要把握好“分寸”,不可滥赏滥罚。本文以历史发展观为基础,从质、量、度三个维度对赏罚的限度进行阐释,剖析赏罚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七章赏罚“审计”是君主实施赏罚的程序性要求,是赏罚立信的保障。由于存在着君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想要公正实施赏罚,就需要满足“符契所合”的根本要求。在这一点上,韩非将君臣之间的关系视为委托代理关系,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通过分析这五大赏罚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富国强兵、王图霸业、秩序的建构,一直都是韩非赏罚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他主张“法”,也主张“治”,终究是为了实现“治”。
其他文献
学位
亚当·斯密(1723-1790)作为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政治法律领域也有着巨大贡献。其中,斯密的政府起源思想,凝聚了斯密的法理学或政治法律思想最为精华的部分。本论文旨在准确阐释斯密的政府起源思想,厘清其内在逻辑、价值意义。除结论外,正文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第1章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从现有文献看,斯密的政府起源思想主要体现在斯密对政府的最初形态、政府的
正当程序原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早起源于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第39条,后经一系列法律文件的确认,最终发展成为了英国法中一项核心原则。受英国法的影响,正当程序原则在北美大陆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美国独立后颁布的宪法第五和第十四修正案,使得正当程序原则发展成为了美国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正当程序原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成为这
学位
《良友》画报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的新闻画报,从1926年创刊,至1945年停刊,共发行了172期的《良友》画报,以及2期特刊。《良友》画报内容丰富,是珍贵的民国历史研究资料,彰显了民国时期的设计审美、设计思想与设计文化。本文以《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中探究新女性形象建构的相关设计问题。《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图像,较为翔实地记录了民国时期女性形象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体现
政治共识是政治体系顺利运转的前提,也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当今世界,各种内外因素正在解构现代国家的政治共识。这一现象在后发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国家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天然的分裂特质,政治体制转型又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盲目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容易导致共识破裂。中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同样面临着种种矛盾与困境。如何有效弥合冲突,构建起政治共识是当代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政治共识的
语言是生活的折射,内蕴着人们的心理逻辑与认知方式。语言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语言生活也随之改变,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生活,语言能力的培养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必须做出改变。没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个体就不会拥有高质量的语言生活。个体的语言能力是其语言学习与表达的基础和起点,对其心智发展和语言学习具有重要价值。语文课程的设科之本就是语言
教学不仅是教师认知与行为的实践,还是一种情绪的实践。身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工作上的许多挑战,情绪的波动也时刻进行着。可以说,情绪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教学的核心。情绪贯穿教师教学工作与职业生活的全过程,支配着教师对课程教学、人际互动、专业成长的理解与投入,亦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尤其对于从教第一年的新教师来说,他们刚踏入工作岗位,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其职业适应不只是知识与技能上的,情绪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机器人的教育价值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已获初步认可,机器人进入学校课堂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协作问题解决是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然而,教师却往往更加看重学生的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过程技能。元认知支架可以从元认知层面为学生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提供支持与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各种调控过程,进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协作问题解决活动。元认知支架支持学生的协作问
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兴起了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艺术作品已然不只在单一媒介中创作,而是可以在不同传播媒介中设计与呈现。视觉艺术与音乐艺术是两种典型的媒介,数字技术的进步促使着两者之间的跨界结合,研究者们通过各种映射设计方法,尝试实现音乐声学信息与情感体验的视觉转译。本课题运用跨学科与实验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音乐与视觉关系的探究,提炼音乐可视化设计中音乐向视觉转换的依据。归纳分析了音乐可视化映射模式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