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写作之余,我还不时自己煮饭。煮饭至少需要三样东西:米、水、火。虽然样样不可少,但第一条件显然是米。描述米的重要性的话语很多,最著名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很简单:即使是最聪明最能干的妇女,没米没粮也做不出饭来。道理很深刻:如果缺少客观必要条件,即使主观再努力也无法做成。
真正的创投就好比是“巧妇”。创投两个字:一个创,一个投。目前不少创投只看投资,不看创业,只要赚钱就行,而且最好赚快钱;此类创投是“投机取巧”的“巧妇”。其实更多的创投,立足于科技创新投资,多想创业,少想投资,能够在万千可能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做精准判断,巧妙地选出真正的科技机会并扶持;此类创投是“心灵手巧”的“巧妇”,是真正的创投。
在“巧妇”和创投这个异质类比中,创投的“水”就是钱,“米”就是科技,“火”就是政府的政策和创投的智慧,缺了哪样都不可以。现在的问题是,创投市场上的“水”太多,“米”太少,或者说根本没有好“米”。“米”太少做出来的只能是稀饭;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米”,只是“水”的泡沫在闹腾。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米”从何而来?“米”有两大来源,一是靠国外引进,二是靠自主研发。在过去30年,中国大量依靠第一种方式,即从海外引进技术,此谓“技术红利”。引进技术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派遣留学生、购买技术、市场换技术。
以备受关注的钢铁行业为例,中国引进、吸收、消化了钢铁技术并大量出口钢铁。从1996年至今,中国钢产量连续稳居世界第一位。在2011年全球前10大钢企排名中,中国钢企占有6席。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国内国际钢铁价格大幅下降,钢铁行业迅速从红火、微利发展到眼下的普遍亏损状态。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但是中低端和粗钢比重很大,并不掌握高端技术。目前,中国主要钢铁公司的海外收购整合进行得风风火火,一些钢铁公司不断引进技术,如河北钢铁今年2月与德高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技术合作协议,但是,这些收购和合作其实无法获得最新最高端的技术。
中国信息产业的处境同样如此。最近,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中兴在美的正常商务活动。光伏产业的处境更惨,刚刚引进新技术即遭到了欧美的同步封杀。这就是“引进的悲哀-徒弟的悲哀”:既然是引进,肯定欧美先掌握,在欧美也需要这一产业来解决国内实业和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怎么会让徒弟再去占领它们的市场?如果继续依靠引进,那么,最终结果就意味着一种技术被中国引进掌握后不久即面临不能继续发展下去的残酷现实,因为中国人太勤奋、太庞大、供给能力太强,卖什么什么便宜。
主流经济学家说,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是中国快速发展模式的根源。此言差矣!自汉代以来,中国的人口一直是世界第一,地大物博及其资源储备更是千古不变,为什么这样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在过去300年没起作用?只是在过去的30年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人口、资源只是土壤,技术才是种子,而且是外来的种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电、汽车、钢铁等产业迅速发展,靠的就是技术红利,而依赖的金融手段主要是贷款和上市融资,几乎与创投没有任何关系。在快速发展30年后,中国的技术红利到头了:已经引进的老技术武装的产业无法继续出口,希望引进的高新技术很难继续引进。技术红利到头了,也就必须开始反思、重建“中国模式”。
“米”的第一条来路已经越来越狭窄。中国的快速崛起,让欧美各国加强警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能买到的技术已经买得差不多了,买不到的核心技却永远也买不到。外部性技术红利已经结束,内生性自主创新必须开始。这就是创投乃至整个科技金融的历史使命。
美国的创投为什么发达?因为美国的自主创新为创投提供了丰富的米源。中国的所谓创新也如火如荼,为什么还缺“米”?因为中国的创新“性别错位”。
“人是什么”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难题。人有三性:一,人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是房车的主人、社会的公民,这是社会性;二,人是一个高等动物,一个肉体有机物,这是有机性;三,更懂命的人会认识到,肉体需要依靠与外在自然界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获得自身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在这个意义上,人是一个无机物,是物理和化学意义上的存在,这是无机性。
人的三性产生了六种科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化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 前三种属于自然科学,后三种属于社会科学,遗憾的是,社会科学总被意识形态左右,至少目前还是如此。
诺贝尔奖也未脱离意识形态的“俗”。诺贝尔六大奖项,有三“正”三“邪”。所谓的“正”就是有可参考的客观标准,所谓的“邪”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无机性、有机性的三项为“正”,研究社会性的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学奖多少都有点“邪”。意味深长的是,中国大陆可能最先获得后三项。在社会性里大玩创新,包括所谓商业模式创新,这就是我们创新的“性别错位”。
显然,社会性里没有创投的“米”。中国欢迎诺贝尔奖,但更需要诺贝尔,需要诺贝尔那样的自然科学家。创投的“米”在有机和无机两块“米田”里。
很多人都在谈中国崛起,这是新浮夸,中国远未崛起。美国的独立和崛起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不同的路线。美国的独立路线是先政治独立,再经济独立,最后科技独立。20世纪初期,美国成立了大批独立的实验室,是其科技独立的象征。美国崛起的路线是先科技崛起,后经济崛起,最后才是政治崛起。美国真正的政治崛起,也即全面崛起,其实是二战之后的事情,成为最后的“一极”则是冷战结束之后的事情。在政治崛起之前,美国人也是韬光养晦。
英国的崛起以蒸汽化为代表,德国的崛起以电气化为代表,美国的崛起以信息化为代表。当前人类的日常生活在这“三化”里。代表中国崛起的“化”在哪里?找不到!“我们可以举国争奥运、举国办高校、举国盖高楼,为什么不能举国搞科技创新呢?”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看今日之大学,只见大楼,不见大师。
没有大师,没有诺贝尔,创投自然没有“米”。当然创投也不应该坐等。创投要成为大师的猎头,要寻找有真正发明和真正专利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真正的科技公司,早期投入,真情支持。未来的诺贝尔在哪里,今日的创投就应该到哪里。在目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实验室里,一定有让创投赚大钱的未来之星。不要让未来艰难地成长,创投要扶未来一把,这正是创投的使命。
1840年,靠体力劳动为主的中国被靠机器劳动为主的英国打败,此后,中国走在了独立的道路上,先政治独立,再经济独立,最后科技独立。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只是完成了经济独立,目前处在争取科技独立的阶段。下一步,我们必须尽快全面实现科技独立,然后实现科技局部崛起,进而实现科技全面崛起,为经济和政治和平崛起创造最坚实持久的科技基础。这是一条艰难的唯一道路。
要实现科技独立和崛起就需要借助创投的力量。创投和整个科技金融责无旁贷。实行举国创新机制,创投是先头部队。国家应该允许创投机构带有一定的科技慈善性质,可以在社会上募捐,以科技基金的形式存在并享受更多特殊优惠。同时,坚决打击资源和资源金融炒作。资本是逐利的。炒作的暴利是创投的天敌。泡沫不破,创新无望,创投无望。
真正的创投就好比是“巧妇”。创投两个字:一个创,一个投。目前不少创投只看投资,不看创业,只要赚钱就行,而且最好赚快钱;此类创投是“投机取巧”的“巧妇”。其实更多的创投,立足于科技创新投资,多想创业,少想投资,能够在万千可能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做精准判断,巧妙地选出真正的科技机会并扶持;此类创投是“心灵手巧”的“巧妇”,是真正的创投。
在“巧妇”和创投这个异质类比中,创投的“水”就是钱,“米”就是科技,“火”就是政府的政策和创投的智慧,缺了哪样都不可以。现在的问题是,创投市场上的“水”太多,“米”太少,或者说根本没有好“米”。“米”太少做出来的只能是稀饭;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米”,只是“水”的泡沫在闹腾。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米”从何而来?“米”有两大来源,一是靠国外引进,二是靠自主研发。在过去30年,中国大量依靠第一种方式,即从海外引进技术,此谓“技术红利”。引进技术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派遣留学生、购买技术、市场换技术。
以备受关注的钢铁行业为例,中国引进、吸收、消化了钢铁技术并大量出口钢铁。从1996年至今,中国钢产量连续稳居世界第一位。在2011年全球前10大钢企排名中,中国钢企占有6席。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国内国际钢铁价格大幅下降,钢铁行业迅速从红火、微利发展到眼下的普遍亏损状态。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但是中低端和粗钢比重很大,并不掌握高端技术。目前,中国主要钢铁公司的海外收购整合进行得风风火火,一些钢铁公司不断引进技术,如河北钢铁今年2月与德高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技术合作协议,但是,这些收购和合作其实无法获得最新最高端的技术。
中国信息产业的处境同样如此。最近,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中兴在美的正常商务活动。光伏产业的处境更惨,刚刚引进新技术即遭到了欧美的同步封杀。这就是“引进的悲哀-徒弟的悲哀”:既然是引进,肯定欧美先掌握,在欧美也需要这一产业来解决国内实业和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怎么会让徒弟再去占领它们的市场?如果继续依靠引进,那么,最终结果就意味着一种技术被中国引进掌握后不久即面临不能继续发展下去的残酷现实,因为中国人太勤奋、太庞大、供给能力太强,卖什么什么便宜。
主流经济学家说,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是中国快速发展模式的根源。此言差矣!自汉代以来,中国的人口一直是世界第一,地大物博及其资源储备更是千古不变,为什么这样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在过去300年没起作用?只是在过去的30年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人口、资源只是土壤,技术才是种子,而且是外来的种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电、汽车、钢铁等产业迅速发展,靠的就是技术红利,而依赖的金融手段主要是贷款和上市融资,几乎与创投没有任何关系。在快速发展30年后,中国的技术红利到头了:已经引进的老技术武装的产业无法继续出口,希望引进的高新技术很难继续引进。技术红利到头了,也就必须开始反思、重建“中国模式”。
“米”的第一条来路已经越来越狭窄。中国的快速崛起,让欧美各国加强警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能买到的技术已经买得差不多了,买不到的核心技却永远也买不到。外部性技术红利已经结束,内生性自主创新必须开始。这就是创投乃至整个科技金融的历史使命。
美国的创投为什么发达?因为美国的自主创新为创投提供了丰富的米源。中国的所谓创新也如火如荼,为什么还缺“米”?因为中国的创新“性别错位”。
“人是什么”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难题。人有三性:一,人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是房车的主人、社会的公民,这是社会性;二,人是一个高等动物,一个肉体有机物,这是有机性;三,更懂命的人会认识到,肉体需要依靠与外在自然界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获得自身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在这个意义上,人是一个无机物,是物理和化学意义上的存在,这是无机性。
人的三性产生了六种科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化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 前三种属于自然科学,后三种属于社会科学,遗憾的是,社会科学总被意识形态左右,至少目前还是如此。
诺贝尔奖也未脱离意识形态的“俗”。诺贝尔六大奖项,有三“正”三“邪”。所谓的“正”就是有可参考的客观标准,所谓的“邪”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无机性、有机性的三项为“正”,研究社会性的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学奖多少都有点“邪”。意味深长的是,中国大陆可能最先获得后三项。在社会性里大玩创新,包括所谓商业模式创新,这就是我们创新的“性别错位”。
显然,社会性里没有创投的“米”。中国欢迎诺贝尔奖,但更需要诺贝尔,需要诺贝尔那样的自然科学家。创投的“米”在有机和无机两块“米田”里。
很多人都在谈中国崛起,这是新浮夸,中国远未崛起。美国的独立和崛起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不同的路线。美国的独立路线是先政治独立,再经济独立,最后科技独立。20世纪初期,美国成立了大批独立的实验室,是其科技独立的象征。美国崛起的路线是先科技崛起,后经济崛起,最后才是政治崛起。美国真正的政治崛起,也即全面崛起,其实是二战之后的事情,成为最后的“一极”则是冷战结束之后的事情。在政治崛起之前,美国人也是韬光养晦。
英国的崛起以蒸汽化为代表,德国的崛起以电气化为代表,美国的崛起以信息化为代表。当前人类的日常生活在这“三化”里。代表中国崛起的“化”在哪里?找不到!“我们可以举国争奥运、举国办高校、举国盖高楼,为什么不能举国搞科技创新呢?”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看今日之大学,只见大楼,不见大师。
没有大师,没有诺贝尔,创投自然没有“米”。当然创投也不应该坐等。创投要成为大师的猎头,要寻找有真正发明和真正专利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真正的科技公司,早期投入,真情支持。未来的诺贝尔在哪里,今日的创投就应该到哪里。在目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实验室里,一定有让创投赚大钱的未来之星。不要让未来艰难地成长,创投要扶未来一把,这正是创投的使命。
1840年,靠体力劳动为主的中国被靠机器劳动为主的英国打败,此后,中国走在了独立的道路上,先政治独立,再经济独立,最后科技独立。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只是完成了经济独立,目前处在争取科技独立的阶段。下一步,我们必须尽快全面实现科技独立,然后实现科技局部崛起,进而实现科技全面崛起,为经济和政治和平崛起创造最坚实持久的科技基础。这是一条艰难的唯一道路。
要实现科技独立和崛起就需要借助创投的力量。创投和整个科技金融责无旁贷。实行举国创新机制,创投是先头部队。国家应该允许创投机构带有一定的科技慈善性质,可以在社会上募捐,以科技基金的形式存在并享受更多特殊优惠。同时,坚决打击资源和资源金融炒作。资本是逐利的。炒作的暴利是创投的天敌。泡沫不破,创新无望,创投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