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品德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一些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力求使农村小学品德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品德课堂 应对策略
每一位走上讲台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有所收获。然而,并非所有希望都能变成现实,从教育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看,现实中,许多课堂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负效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更为严重。教师应该如何在农村中寻找高效理想的品德课堂?在此,我就个人对这方面的认识谈谈点滴浅薄的看法。
一、教师教的改变
1.教师教学观念一定要改变。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品德课程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当前有些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只重视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思想品德课教学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重智轻德”的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小学品德教育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品德课教学研究,认真上好品德课,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推进品德教学顺利进行。
2.教师应充分吃透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依据,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是否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是极为关键的。有些老师课标意识淡薄,甚至备课都不看课程标准,只是照本宣科地读教材,殊不知,教材不是唯一资源。就思想品德而言,其内容可涉及自然、人文、历史、现实、中国、外国等,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很难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所以品德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吃透课程标准,研究透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性。曾听一位老教师讲五年级下册“校园红绿灯”,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请一位学生读课文中的事例,教师由此引出课题。第二步,教师讲校园中有哪些规则?第三步,学生不能做哪些事。这节课上,教师除了上课前请学生读了一则事例外,整节课都是教师讲,既没有充分利用课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又没有师生双边活动,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课堂模式下,老师是努力的、尽职的,却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因为这位老师忘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提供较多讨论、回答、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因而,我认为理想的品德课堂模式是:情境——发现——释疑——解惑。教师创设情境,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教学,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则明理,从而有效掌握知识。
二、学生学的转变
1.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品德课教学中若能培养起这种良好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品德素质及促进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将是一种有效途径。若学生没有学习品德的兴趣,任授课者怎样精讲,学生都不会主动学习、主动动脑筋,则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如果满怀兴致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品德课课程标准强调儿童要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让他们在主体活动中获得经验,通过对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构建优良的品德素养。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着独立精神的个体,可是一到实际课堂,大家就是放不开手脚,处处担心,时时不放心。其实,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师的启发才会生效。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地球累了》这一课前,我让学生课前行动起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地球受到伤害的事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到很多东西。然后,我们在课上就可以针对孩子们收集到的内容展开交流,可以让他们展示照片、播放录像,或者集中讨论,让学生直接形象地体会地球受伤很严重。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主人翁的感觉,更好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知行统一,渗透良好的品德修养。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结合实际,进行明理导行的教学实践,力求做到思想性和知识性、实践性与针对性有机统一。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走出校门亲身实践的机会,同学们广泛展开实践,融通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构筑了三位一体的教育阵地,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人格。如讲授“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时,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调查,清理小广告,参观学校旁边的小河等,增强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转变是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终身受益习惯逐渐养成,责任感逐渐增强,并为他们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
理想有效的品德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提升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方法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想的品德课堂是思想品德教师共同追求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寻找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只要我们不断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相信每位教师一定会在教学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品德课堂 应对策略
每一位走上讲台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有所收获。然而,并非所有希望都能变成现实,从教育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看,现实中,许多课堂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负效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更为严重。教师应该如何在农村中寻找高效理想的品德课堂?在此,我就个人对这方面的认识谈谈点滴浅薄的看法。
一、教师教的改变
1.教师教学观念一定要改变。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品德课程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当前有些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只重视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思想品德课教学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重智轻德”的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小学品德教育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品德课教学研究,认真上好品德课,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推进品德教学顺利进行。
2.教师应充分吃透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依据,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是否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是极为关键的。有些老师课标意识淡薄,甚至备课都不看课程标准,只是照本宣科地读教材,殊不知,教材不是唯一资源。就思想品德而言,其内容可涉及自然、人文、历史、现实、中国、外国等,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很难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所以品德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吃透课程标准,研究透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性。曾听一位老教师讲五年级下册“校园红绿灯”,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请一位学生读课文中的事例,教师由此引出课题。第二步,教师讲校园中有哪些规则?第三步,学生不能做哪些事。这节课上,教师除了上课前请学生读了一则事例外,整节课都是教师讲,既没有充分利用课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又没有师生双边活动,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课堂模式下,老师是努力的、尽职的,却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因为这位老师忘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提供较多讨论、回答、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因而,我认为理想的品德课堂模式是:情境——发现——释疑——解惑。教师创设情境,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教学,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则明理,从而有效掌握知识。
二、学生学的转变
1.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品德课教学中若能培养起这种良好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品德素质及促进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将是一种有效途径。若学生没有学习品德的兴趣,任授课者怎样精讲,学生都不会主动学习、主动动脑筋,则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如果满怀兴致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品德课课程标准强调儿童要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让他们在主体活动中获得经验,通过对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构建优良的品德素养。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着独立精神的个体,可是一到实际课堂,大家就是放不开手脚,处处担心,时时不放心。其实,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师的启发才会生效。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地球累了》这一课前,我让学生课前行动起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地球受到伤害的事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到很多东西。然后,我们在课上就可以针对孩子们收集到的内容展开交流,可以让他们展示照片、播放录像,或者集中讨论,让学生直接形象地体会地球受伤很严重。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主人翁的感觉,更好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知行统一,渗透良好的品德修养。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结合实际,进行明理导行的教学实践,力求做到思想性和知识性、实践性与针对性有机统一。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走出校门亲身实践的机会,同学们广泛展开实践,融通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构筑了三位一体的教育阵地,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人格。如讲授“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时,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调查,清理小广告,参观学校旁边的小河等,增强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转变是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终身受益习惯逐渐养成,责任感逐渐增强,并为他们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
理想有效的品德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提升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方法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想的品德课堂是思想品德教师共同追求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寻找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只要我们不断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相信每位教师一定会在教学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