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中职电气安装与维修这门课程中《照明线路的安装》为范例,阐述了教学能力比赛中教学实施报告的撰写。在内容上包含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教学反思与整改、教学创新与示范四个方面,展示了方法与过程的结合,内容与目标的达成,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教学能力;电气安装;三识;三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50-02
一、引言
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二是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这两个大赛皆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成长较快的一条路径。高质量有创新地撰写教学能力大赛实施报告,将为取得预期比赛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以中职电气安装与维修课程中《照明线路的安装》为例,阐述教学能力比赛中教学实施报告的撰写,与同仁共勉。
二、教学能力下的教学实施报告
实施报告的阐述主要包含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成效、教学反思与整改、教学特色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阐述的内容与早期信息化大赛中的十分钟视频讲解几乎一致,但信息化大赛侧重于信息化资源及手段的使用,对于硬件设备先进的学校,存在明显的优势,偏远学校存在很大的弱势。教学能力比赛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全面、接地气。
三、以《照明线路的安装》教学实施报告为范例
(一)整体教學设计
1.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突显专业岗位价值
本课题选自“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项目实训》项目一《配用电线路的安装》和项目二《照明线路的安装》。为了更好地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对本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构建新的项目《照明线路的安装》,内容紧紧围绕主线(三识三布)开展。所谓三识(识图、识器、识材),所谓三布(布线、布管、布槽)。电气安装与维修作为供用电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的核心技能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级电工的提升课程,另一方面作为高职阶段强电的基础课程,符合五年专(3+2)人才培养的需求。三识三布能力直接对接未来的职业岗位“企业电工”和“工矿企业变电运行与检修”,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2)教学对象特征
教学对象为供用电技术专业五年制(三二分段)学生,学生相对稳定,目标明确——对接高职专业。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本学年需要考取电工证,所开设的电工基础与本课程同步,两者相互呼应,相互帮衬,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经过电工技能的训练,学生对于导线的接线工艺,常用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学生首次接触三维空间装置,空间大,对线路的走势不易掌握。
(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具有(三识-三布)识图、识器、识材、布槽、布管、布线的能力。其中折纸法确定线槽角度是本课题的重点,很好地突破两线槽无缝连接的难点;将折纸法、弯管及穿线的每一个步骤融入口诀,相比传统教学用步骤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动作,更加简单易懂,节奏感强,富有童趣,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而锯槽、弯管的循环训练,练就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里,建议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表格的形式插入这段文字下方,其中,教学难点应该与教学目标一一匹配。
2.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设计原则与依据
选取的内容贴近生活,简单实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能够找到相应的载体,整个体系易于找到它的原型,理解起来相对简单。基于学生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又将知识分四个模块(配电箱的安装,塑料线槽敷设安装,阻燃性塑料线管的安装,照明线路安装)进行。
其内容涵盖面广,包含识图、识器、识材、布槽、布管、布线,并将这六项知识与技能要求全部整合在《照明线路的安装》项目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2)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以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实操部分利用微课视频,借助学习通平台,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视觉盲区,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采用生生教学(优生带新生),师生教学(老师和优秀技能大赛选手)共用演绎的教学方法;在工艺方面采用比较法,新手与国赛选手共同演示,产生强烈的视觉差距,号召学生勤加训练,练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教学活动
(1)折纸法突破教学难点
布槽、布线、布管是本课题的难点。如何实现两线槽的无缝连接是最难的一项,首先要确定两线槽的角度,其次锯槽手法要到位,最后切面要磨得光滑。本团队所设计的折纸法轻易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口诀如下:一对对边沿(用一张纸对准图纸中一个线槽的外边沿);二折沿边折(将纸沿着另一个线槽的外边沿折);三折对角折(角对半折)。这里建议将折纸法的步骤以图片(细节加着重号)的形式展示出来。
(2)自编口诀增乐趣
折纸法口诀:一对对边沿,二折沿边折,三折对角折;弯管口诀:一量,二拉,三抓,四穿,五弯;穿线口诀:一估,二数,三捆,四穿,五拉。将每一个动作编成口诀,富有节奏感,简单易懂,充满乐趣。 (3)生生教学产效应
优生带新生的办法。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先培养一批学生,课堂上让这些学生成为老师的助手、学生的帮手。学生听学生讲授易于接受,具有同伴效应。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4)教具利用降难度
学生根据教具的连线画出电路图,并与标准电路图对比。学生不仅明白了双控开关的接法,也知道为什么这么接。学生对照明装置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在三维装置中操作降低难度。
4.教学实施总体思路
众所周知,文不如表,表不如图。教学实施的总体思路,作者建议以流程图的形式体现,将这个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包括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方法及策略都一一体现。这种表示形式直观易懂,评委一看流程图就能理解作品的设计意图。
(二)课堂教学实施成效
本课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达到“三识三布”的能力。
1.達成三识的教学目的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能根据图纸中的器件、线槽,线管,找到与图纸相对应型号、规格的器材、线槽、线管,达到了三识的教学目的。
2.具有三布的能力
通过微课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掌握了用折纸法快速确定两线槽角度,通过锯槽、磨槽,学生能够使两线槽无缝对接,具有了布槽的能力;通过师生教学、微课教学、现场教学,学生具有弯管、穿线的技能;通过微课和现场教学,学生学会布线和布管,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工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灌输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学生作品的多元化评价,学生的感想交流,作品的比较,学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通过优秀国赛学生讲述自己获奖的历程,让学生明白打造精美的工艺,需要经历千百次的训练为学生灌输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教学反思与整改
1.教学反思
电气安装与维修装置是三维装置,空间大、教学盲区多、老师难以管控学生。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系统地布局好三维,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接受这么系统的教学。教学中,教具的利用降低了难度,但是教具是一维平面,操作平台是三维空间,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能够设计装置的三维动画软件完成布槽、布线、布管,效果大大改善,既解决了现场教学的盲区,又体现了系统的整体设计。
2.教学整改
(1)设计装置的三维动画
拜访建筑行业人士,设计装置的三维空间,借助计算机行业人士的专业技术,加入布槽、布管、布线的动画。
(2)工艺要求评价
设计一款智能误差分析仪,减少人工用尺子量速度慢、耗时长、误差大的弊端。
(四)教学特色创新与示范
1.自制教具降难度
教学装置是三维装置,学生首次接触,缺乏全局意识。自制教具将照明装置集中在一块板上,通过教具的演示、拆除,借助功能表,使学生深入理解双控的原理,知道怎样接,为什么这样接的道理。
2.生生互助提效率
先培养一批优秀的选手,然后让这批优秀的选手在课堂中充当教师的助手,课后充当学生的帮手。学生教学生,效果要比老师教学生好得多。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相差不大,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大致相同,学生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为同伴讲解,同伴们容易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3.师生教学相呼应
事实上很多技能的操作上,老师的动作灵敏度和熟练程度不如竞赛选手,但是老师的理论水平又高于技能大赛选手。出于这种角度,采用师生联合教学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一个动作,学生操作一个步骤,并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习平台,同时在现场教学中,也采用师生共同演练。同伴与老师站在讲台上课,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荣耀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向同伴学习的动力。
4.理实一体融时空
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时空分割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时空分离,本课题打破了这一僵局,将识图、识器、识材放在同一地点同一时段进行,图纸上的每一个器件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都能找到相应的原型。学生有了想象的原型,理解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多了。
5.项目教学掌全局
项目教学法是中职实训教学中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目标明确,以实现特定的任务为目标。本课题选取的项目贴近生活和实际,学生看得到、想得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三识三布恰到好处地穿插在项目中,学生学有所用,自然而然乐意去学。
四、结语
教学实施报告的高质量撰写,是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保证。实际撰写时,教师要深刻把握教学能力大赛的宗旨要义,结合参赛的教学项目从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教学反思与整改、教学特色创新与示范等方面对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改进方法、举措进行阐述,从而有效展示本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为赢得比赛提供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沈庆贺.浅谈中职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中的教学实施报告撰写[J].中国培训,2020(10).
[2]刘学,彭启高,林代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备赛策略[J].科教导刊,2020(2).
[3]马联合,陈立军.浅谈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J].现代职业教育,2020(1).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教学能力;电气安装;三识;三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50-02
一、引言
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二是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这两个大赛皆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成长较快的一条路径。高质量有创新地撰写教学能力大赛实施报告,将为取得预期比赛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以中职电气安装与维修课程中《照明线路的安装》为例,阐述教学能力比赛中教学实施报告的撰写,与同仁共勉。
二、教学能力下的教学实施报告
实施报告的阐述主要包含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成效、教学反思与整改、教学特色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阐述的内容与早期信息化大赛中的十分钟视频讲解几乎一致,但信息化大赛侧重于信息化资源及手段的使用,对于硬件设备先进的学校,存在明显的优势,偏远学校存在很大的弱势。教学能力比赛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全面、接地气。
三、以《照明线路的安装》教学实施报告为范例
(一)整体教學设计
1.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突显专业岗位价值
本课题选自“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项目实训》项目一《配用电线路的安装》和项目二《照明线路的安装》。为了更好地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对本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构建新的项目《照明线路的安装》,内容紧紧围绕主线(三识三布)开展。所谓三识(识图、识器、识材),所谓三布(布线、布管、布槽)。电气安装与维修作为供用电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的核心技能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级电工的提升课程,另一方面作为高职阶段强电的基础课程,符合五年专(3+2)人才培养的需求。三识三布能力直接对接未来的职业岗位“企业电工”和“工矿企业变电运行与检修”,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2)教学对象特征
教学对象为供用电技术专业五年制(三二分段)学生,学生相对稳定,目标明确——对接高职专业。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本学年需要考取电工证,所开设的电工基础与本课程同步,两者相互呼应,相互帮衬,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经过电工技能的训练,学生对于导线的接线工艺,常用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学生首次接触三维空间装置,空间大,对线路的走势不易掌握。
(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具有(三识-三布)识图、识器、识材、布槽、布管、布线的能力。其中折纸法确定线槽角度是本课题的重点,很好地突破两线槽无缝连接的难点;将折纸法、弯管及穿线的每一个步骤融入口诀,相比传统教学用步骤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动作,更加简单易懂,节奏感强,富有童趣,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而锯槽、弯管的循环训练,练就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里,建议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表格的形式插入这段文字下方,其中,教学难点应该与教学目标一一匹配。
2.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设计原则与依据
选取的内容贴近生活,简单实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能够找到相应的载体,整个体系易于找到它的原型,理解起来相对简单。基于学生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又将知识分四个模块(配电箱的安装,塑料线槽敷设安装,阻燃性塑料线管的安装,照明线路安装)进行。
其内容涵盖面广,包含识图、识器、识材、布槽、布管、布线,并将这六项知识与技能要求全部整合在《照明线路的安装》项目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2)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以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实操部分利用微课视频,借助学习通平台,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视觉盲区,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采用生生教学(优生带新生),师生教学(老师和优秀技能大赛选手)共用演绎的教学方法;在工艺方面采用比较法,新手与国赛选手共同演示,产生强烈的视觉差距,号召学生勤加训练,练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教学活动
(1)折纸法突破教学难点
布槽、布线、布管是本课题的难点。如何实现两线槽的无缝连接是最难的一项,首先要确定两线槽的角度,其次锯槽手法要到位,最后切面要磨得光滑。本团队所设计的折纸法轻易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口诀如下:一对对边沿(用一张纸对准图纸中一个线槽的外边沿);二折沿边折(将纸沿着另一个线槽的外边沿折);三折对角折(角对半折)。这里建议将折纸法的步骤以图片(细节加着重号)的形式展示出来。
(2)自编口诀增乐趣
折纸法口诀:一对对边沿,二折沿边折,三折对角折;弯管口诀:一量,二拉,三抓,四穿,五弯;穿线口诀:一估,二数,三捆,四穿,五拉。将每一个动作编成口诀,富有节奏感,简单易懂,充满乐趣。 (3)生生教学产效应
优生带新生的办法。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先培养一批学生,课堂上让这些学生成为老师的助手、学生的帮手。学生听学生讲授易于接受,具有同伴效应。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4)教具利用降难度
学生根据教具的连线画出电路图,并与标准电路图对比。学生不仅明白了双控开关的接法,也知道为什么这么接。学生对照明装置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在三维装置中操作降低难度。
4.教学实施总体思路
众所周知,文不如表,表不如图。教学实施的总体思路,作者建议以流程图的形式体现,将这个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包括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方法及策略都一一体现。这种表示形式直观易懂,评委一看流程图就能理解作品的设计意图。
(二)课堂教学实施成效
本课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达到“三识三布”的能力。
1.達成三识的教学目的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能根据图纸中的器件、线槽,线管,找到与图纸相对应型号、规格的器材、线槽、线管,达到了三识的教学目的。
2.具有三布的能力
通过微课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掌握了用折纸法快速确定两线槽角度,通过锯槽、磨槽,学生能够使两线槽无缝对接,具有了布槽的能力;通过师生教学、微课教学、现场教学,学生具有弯管、穿线的技能;通过微课和现场教学,学生学会布线和布管,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工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灌输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学生作品的多元化评价,学生的感想交流,作品的比较,学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通过优秀国赛学生讲述自己获奖的历程,让学生明白打造精美的工艺,需要经历千百次的训练为学生灌输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教学反思与整改
1.教学反思
电气安装与维修装置是三维装置,空间大、教学盲区多、老师难以管控学生。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系统地布局好三维,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接受这么系统的教学。教学中,教具的利用降低了难度,但是教具是一维平面,操作平台是三维空间,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能够设计装置的三维动画软件完成布槽、布线、布管,效果大大改善,既解决了现场教学的盲区,又体现了系统的整体设计。
2.教学整改
(1)设计装置的三维动画
拜访建筑行业人士,设计装置的三维空间,借助计算机行业人士的专业技术,加入布槽、布管、布线的动画。
(2)工艺要求评价
设计一款智能误差分析仪,减少人工用尺子量速度慢、耗时长、误差大的弊端。
(四)教学特色创新与示范
1.自制教具降难度
教学装置是三维装置,学生首次接触,缺乏全局意识。自制教具将照明装置集中在一块板上,通过教具的演示、拆除,借助功能表,使学生深入理解双控的原理,知道怎样接,为什么这样接的道理。
2.生生互助提效率
先培养一批优秀的选手,然后让这批优秀的选手在课堂中充当教师的助手,课后充当学生的帮手。学生教学生,效果要比老师教学生好得多。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相差不大,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大致相同,学生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为同伴讲解,同伴们容易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3.师生教学相呼应
事实上很多技能的操作上,老师的动作灵敏度和熟练程度不如竞赛选手,但是老师的理论水平又高于技能大赛选手。出于这种角度,采用师生联合教学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一个动作,学生操作一个步骤,并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习平台,同时在现场教学中,也采用师生共同演练。同伴与老师站在讲台上课,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荣耀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向同伴学习的动力。
4.理实一体融时空
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时空分割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时空分离,本课题打破了这一僵局,将识图、识器、识材放在同一地点同一时段进行,图纸上的每一个器件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都能找到相应的原型。学生有了想象的原型,理解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多了。
5.项目教学掌全局
项目教学法是中职实训教学中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目标明确,以实现特定的任务为目标。本课题选取的项目贴近生活和实际,学生看得到、想得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三识三布恰到好处地穿插在项目中,学生学有所用,自然而然乐意去学。
四、结语
教学实施报告的高质量撰写,是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保证。实际撰写时,教师要深刻把握教学能力大赛的宗旨要义,结合参赛的教学项目从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教学反思与整改、教学特色创新与示范等方面对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改进方法、举措进行阐述,从而有效展示本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为赢得比赛提供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沈庆贺.浅谈中职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中的教学实施报告撰写[J].中国培训,2020(10).
[2]刘学,彭启高,林代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备赛策略[J].科教导刊,2020(2).
[3]马联合,陈立军.浅谈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J].现代职业教育,2020(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