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企业的成长、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要尽一切努力避免自身陷入危机,一旦遭遇危机,就要接受它,重视危机的存在,客观认识到危机的危害性,做好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对企业危机事件公关能力的重大考验,有效的危机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使对企业的降到最低限度,危机管理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发掘危机中蕴涵的“商机”,帮助企业在危机事件中发现机遇,化危机事件为企业转机的机会。
关键词: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企业的公共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企业日常营运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公共关系危机,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当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时候,需要由专业的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人员对公共关系危机进行良好的管理,以进一步将危机转变为契机,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问题
现在繁杂的社会中社会分工处在细化阶段,分工细化之中联系也是非常紧密,企业首要处理好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稍有不慎,企业与公众出现矛盾,就成为公共关系危机。随着现代媒体迅速发展,这种危机迅速在互联网和电视上传播。面对这种危机,有不少企业会把危机化解,甚至将危机变成商机,推销自己。而相当部分企业处理不当,遭受巨大损失,有的还破产。企业在面对这种冲突和矛盾时,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样让企业充分地认识到,企业要处理好公共关系,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企业对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具有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认识和把握。
二、导致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际上,一些企业为了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利用存在着问题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而公众了解之后,也会对这样的企业恨之入骨,并且也会殃及到其他的同类企业,进而使得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公众一旦发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2]。而随着社会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很多企业原本合理的东西,在公众的眼里也变得不正常,进而出现抗议等情况,导致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二)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意识薄弱
企业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公共关系危机是可以不免的,或者说,当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时候,通过有效的管理,能够将危机转变成为契机,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导致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能力较低,无法在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时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理,导致企业的经济和信誉受到严重的损失[3]。另外,很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相关人员还存在着处理措施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的追求企业的利益,而将公众的利益置之不顾,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存在着在发生危机之后,想方设法置身事外,导致企业公共关系问题进一步严重等等。
(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进而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做到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旦哪个企业出现有损公众利益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体的曝光,社会公众对这个企业就会产生信用危机,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4]。像,福喜公司的发臭小牛排的问题,通过媒体的曝光,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进而也影响到其他没采用福喜公司食品的快餐企业,给这样的企业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一)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
预警就是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危机做出提前预防,企业需要首先对全体员工树立公共危机的意识,其次建立公关危机预警系统,使危机解决于萌芽之中。
1、增强公共危机的意识。增强危机意识是企业公共关系危机预防的最强的、最基本的防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形象意识,企业必需把形象意识作为无形财富,把它成为企业危机公关目标,企业才能有序发展;二是传播意识,企业当碰到公共关系危机时,不要一味的隐瞒,而是主动采用媒体手段,开记者招待会澄清事实,正确地宣传来引导公众,形成很好的舆论环境,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三是诚信意识,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相互信任,在这基础上进行合作,企业的欺骗行为造成企业诚信危机,使企业处于恶性循环发展。对于公关危机,企业首先要要诚信的态度澄清事情的过程,其次采用诚恳的态度接受公众的批评,这样才能取得公众的谅解,解决矛盾,化解危机。
2、建立公关危机预警机制。企业需建立公关危机预警系统,来预防公共关系危机,达到未雨绸缪。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组建公关小组。这个小组主要负责,首先是让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都参与进来,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发现问题,把握主动权;其次指定企业新闻发言人,负责危机发生时,处理好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形成统一对外发布的声音。与外界沟通,把企业信息发布出去,是对外界进行沟通的有效的途径;二是建立科学的预报系统。首先对潜在危机进行评估,其次进行全面的预测,制定预防的对策和步骤,再次对具体方针进行正确的实施;三是健全信访和调查制度。企业应该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和沟通,形成相互信任,避免有误的报道直接使公众产生猜疑,建立健全信访和调查制度有利于企业和公众的信任关系经得住考验;四是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在有突发事件出来时,我们必需快速拿出危机处理预案,迅速地指导企业按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公共关系危机。
(二)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
危机发生了,首先企业表示自己立场,其次管理者积极与社会沟通,再次企业新闻发言人引导舆论,最后企业管理者需要重建企业与公众的诚信关系。
1、处理原则。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则,一般有5个原则,首先企业快速反应,其次公关危机预警系统运行,再次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然后企业的新闻发言人运用媒体与大众真诚地沟通,最后利用权威机构澄清事实。
2、处理程序。发生了公共关系危机时,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企业管理者需要耐心地处理工作。具体有三个步骤:一是发现危机。在公关事务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事务的观察和判断,发现企业事务公关危机,并发现重大危机的危害程度。这样管理者需要丰富的公关经验,循序渐进地处理公关危机的决策和措施等手段;二是识别危机。首先查明事件的危害程度,其次查明它的起因和后果,再次查明事件对公众的影响,最后查明它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三是处理危机。处理危机主要情形有,报道失实的处理,就是处理有些媒体对事件报道不符合事实损坏企业形象的事情,首先收集媒体失实报道的内容及错报的程度,其次向报道失实的媒体机构负责人和当事记者提出更正要求,再次,如果这些机构负责人和记者不认错,向更上级有关单位反映,借助权威机构的发言,把真相告诉公众;最后如果造成不良后果,向报道失实的机构提起法律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声誉。
结语:组织公共关系危机一旦出现,它就会像一颗突然爆炸的炸弹,在社会中迅速扩散开来,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它就会像一根牵动社会的神经,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令社会各界密切注意。企业在处理危机时,要树立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观念,在第一时间内,以实事求是、积极主动的原则,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处理危机,遏制事态的恶性发展。同时与媒介进行良好的沟通,针对不同的公众,采取不同的对策,使危机的损失降为最小。
参考文献:
[1]郑砚农.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J].数字财富, 2010(10)
[2]姜晓宁.浅述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2(03).
[3]覃志鸿.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4]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林.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东方影音公司,2008.
关键词: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企业的公共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企业日常营运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公共关系危机,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当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时候,需要由专业的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人员对公共关系危机进行良好的管理,以进一步将危机转变为契机,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问题
现在繁杂的社会中社会分工处在细化阶段,分工细化之中联系也是非常紧密,企业首要处理好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稍有不慎,企业与公众出现矛盾,就成为公共关系危机。随着现代媒体迅速发展,这种危机迅速在互联网和电视上传播。面对这种危机,有不少企业会把危机化解,甚至将危机变成商机,推销自己。而相当部分企业处理不当,遭受巨大损失,有的还破产。企业在面对这种冲突和矛盾时,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样让企业充分地认识到,企业要处理好公共关系,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企业对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具有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认识和把握。
二、导致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际上,一些企业为了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利用存在着问题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而公众了解之后,也会对这样的企业恨之入骨,并且也会殃及到其他的同类企业,进而使得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公众一旦发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2]。而随着社会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很多企业原本合理的东西,在公众的眼里也变得不正常,进而出现抗议等情况,导致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二)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意识薄弱
企业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公共关系危机是可以不免的,或者说,当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时候,通过有效的管理,能够将危机转变成为契机,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导致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能力较低,无法在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时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理,导致企业的经济和信誉受到严重的损失[3]。另外,很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相关人员还存在着处理措施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的追求企业的利益,而将公众的利益置之不顾,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存在着在发生危机之后,想方设法置身事外,导致企业公共关系问题进一步严重等等。
(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进而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做到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旦哪个企业出现有损公众利益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体的曝光,社会公众对这个企业就会产生信用危机,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4]。像,福喜公司的发臭小牛排的问题,通过媒体的曝光,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进而也影响到其他没采用福喜公司食品的快餐企业,给这样的企业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一)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
预警就是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危机做出提前预防,企业需要首先对全体员工树立公共危机的意识,其次建立公关危机预警系统,使危机解决于萌芽之中。
1、增强公共危机的意识。增强危机意识是企业公共关系危机预防的最强的、最基本的防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形象意识,企业必需把形象意识作为无形财富,把它成为企业危机公关目标,企业才能有序发展;二是传播意识,企业当碰到公共关系危机时,不要一味的隐瞒,而是主动采用媒体手段,开记者招待会澄清事实,正确地宣传来引导公众,形成很好的舆论环境,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三是诚信意识,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相互信任,在这基础上进行合作,企业的欺骗行为造成企业诚信危机,使企业处于恶性循环发展。对于公关危机,企业首先要要诚信的态度澄清事情的过程,其次采用诚恳的态度接受公众的批评,这样才能取得公众的谅解,解决矛盾,化解危机。
2、建立公关危机预警机制。企业需建立公关危机预警系统,来预防公共关系危机,达到未雨绸缪。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组建公关小组。这个小组主要负责,首先是让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都参与进来,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发现问题,把握主动权;其次指定企业新闻发言人,负责危机发生时,处理好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形成统一对外发布的声音。与外界沟通,把企业信息发布出去,是对外界进行沟通的有效的途径;二是建立科学的预报系统。首先对潜在危机进行评估,其次进行全面的预测,制定预防的对策和步骤,再次对具体方针进行正确的实施;三是健全信访和调查制度。企业应该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和沟通,形成相互信任,避免有误的报道直接使公众产生猜疑,建立健全信访和调查制度有利于企业和公众的信任关系经得住考验;四是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在有突发事件出来时,我们必需快速拿出危机处理预案,迅速地指导企业按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公共关系危机。
(二)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
危机发生了,首先企业表示自己立场,其次管理者积极与社会沟通,再次企业新闻发言人引导舆论,最后企业管理者需要重建企业与公众的诚信关系。
1、处理原则。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则,一般有5个原则,首先企业快速反应,其次公关危机预警系统运行,再次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然后企业的新闻发言人运用媒体与大众真诚地沟通,最后利用权威机构澄清事实。
2、处理程序。发生了公共关系危机时,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企业管理者需要耐心地处理工作。具体有三个步骤:一是发现危机。在公关事务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事务的观察和判断,发现企业事务公关危机,并发现重大危机的危害程度。这样管理者需要丰富的公关经验,循序渐进地处理公关危机的决策和措施等手段;二是识别危机。首先查明事件的危害程度,其次查明它的起因和后果,再次查明事件对公众的影响,最后查明它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三是处理危机。处理危机主要情形有,报道失实的处理,就是处理有些媒体对事件报道不符合事实损坏企业形象的事情,首先收集媒体失实报道的内容及错报的程度,其次向报道失实的媒体机构负责人和当事记者提出更正要求,再次,如果这些机构负责人和记者不认错,向更上级有关单位反映,借助权威机构的发言,把真相告诉公众;最后如果造成不良后果,向报道失实的机构提起法律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声誉。
结语:组织公共关系危机一旦出现,它就会像一颗突然爆炸的炸弹,在社会中迅速扩散开来,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它就会像一根牵动社会的神经,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令社会各界密切注意。企业在处理危机时,要树立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观念,在第一时间内,以实事求是、积极主动的原则,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处理危机,遏制事态的恶性发展。同时与媒介进行良好的沟通,针对不同的公众,采取不同的对策,使危机的损失降为最小。
参考文献:
[1]郑砚农.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J].数字财富, 2010(10)
[2]姜晓宁.浅述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2(03).
[3]覃志鸿.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4]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林.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东方影音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