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初探

来源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本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著作,而《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在多个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即在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以及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上,都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关键词]《资本论》;序言和跋;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6)09-0024-04
  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整体性思想,而《资本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因此《资本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重要依据。《资本论》广泛流传于全世界,再版、翻译成多个版本。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每出一版,都写序或跋。这些序和跋的内容,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体现在诸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中,《资本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反映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为基础的‘一以贯之’的理论整体,表明的是这三大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对客观世界、人、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研究”[1]。而《资本论》的序言和跋,就能很好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整体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揭露和剩余价值的发现”[2]。《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多次提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指导工人运动,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3]18。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在序言和跋中说明了《资本论》一书出版和发行后,在实践中切实起到了指导工人运动的作用。“(《资本论》)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之上及其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向在《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都清楚地进行了说明。
  另一方面,从《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也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相互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序言和跋中多次强调了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原则和观点,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特别强调了他所运用的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是不同的。“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3]22。马克思还说明了辩证法之所以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恼怒的原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22。作为批判的精神武器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的。这些都恰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论证中的作用。
  除此之外,马克思在序言和跋中,多次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如矛盾分析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论证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很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马克思还多次强调了《资本论》研究中所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一般规律考察或者尚未深入考察的社会现象,极其准确地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支配着一定社会关系有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有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3]21。“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3]10。这句话表明马克思方法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资本论》探索政治经济学的规律,虽然不能超越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但是依然能够指引社会发展和工人运动,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在对待资本家和地主的态度上,马克思采用的依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他们看作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3]10。在感情上,马克思憎恶剥削阶级,但对于具体的剥削者个人,在马克思看来却仅仅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马克思明确指出绝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更不能要他们个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负责。马克思一方面主张阶级斗争、消灭剥削者,另一方面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资本家和地主,坚持唯有消灭“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才能消灭剥削者。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途径,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恰恰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完美结合。
  由此可见,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同时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所指向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一解放问题指向的逻辑演绎,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衔接、相互贯通为一个统一的整体”[4],完美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整体性。
  二、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整体性
  整体性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在《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整体性体现在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系统分析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等分析方法之中。在整体性方法的指导下,马克思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奥秘,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整体性的典型证明。研究方法要求在思维中整体地把握对象,强调认识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根本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叙述方法是再从抽象到具体,将对象的运动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3]8。这里就说明了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中所使用的抽象法,而抽象方法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整体性的重要体现。“抽象法在运用过程中,首先是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撇开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抽象出研究的特定对象”[5]。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表明了“我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确立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马克思指出,“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3]8。从而抽象出商品概念作为了《资本论》的研究起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层层抽象,选择了能够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商品这个“细胞”作为把握资本主义经济整体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不仅体现在确定研究对象和起点的抽象方法,而且也体现在从“生动的整体”到“思维具体的整体”的叙述方法之中。“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3]21。这里所说的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3]22。叙述方法主要是采取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本质回到现象的逻辑思维方法,把“生动的整体”清晰完整的展现出来,使人们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资本论》这个“艺术的整体”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充分表现出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的整体性,这在序言和跋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说明。
  系统研究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整体性的重要体现。在《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马克思认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10。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整体出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作为一个由多种要素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组成的社会有机体来阐述。《资本论》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社会中的人都是运用的系统研究方法,把社会形态作为多层次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论还体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之中。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奥秘,马克思选取了英国作为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区,因为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最能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3]8。马克思通过研究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普遍规律,实现了理论研究的从特殊性向整体性的转化。
  三、《资本论》创作过程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从一产生就具有整体性的品格”[6],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发展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史整体的形成正是理论原理、理论运用与理论发展相统一的过程”[7]。而一些学者认为,不同时期的马克思的思想之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之间是存在对立的。“无论是制造马克思本人的对立还是制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割裂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体系上的完整性和整体性”[8]。而《资本论》创作、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很好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性,这在序言和跋中也多有体现。
  从马克思于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经过《1857—1958年经济学手稿》(其中第一分册1859年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到1867年完成《资本论》第一卷的写作完成,《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整体。《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开门见山地指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3]7。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序言和跋中多次交代了他们根据统计资料的变化和推动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对《资本论》的篇章结构和叙述方式做出了部分的修改。这些完善和修改使得《资本论》不断与时俱进、服务工人阶级运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资本论》的创作过程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求,即基于世界观方法论、三大组成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以及明确指向对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1]。《资本论》完成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仍毕生致力于不断发展、深化和充实这一科学体系,使其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
  从《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的整体性。恩格斯不仅是《资本论》第一卷创作的合作者,同时也是第一卷的传播者和诠释者。马克思死后,恩格斯接手了《资本论》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在这些工作当中,恩格斯尽最大限度的遵循了马克思原文的本意。恩格斯也在序言和跋中交代了他翻译和整理的原则。“凡是我不能确定作者自己是否会修改的地方,我一个字也没有改”[3]29。恩格斯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愿望,以最忠实的态度编出“一部联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而不是编者的著作”[9]。因此,恩格斯在完善、整理和编辑《资本论》三卷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手稿的特点采取了尽可能遵循本意的方法,“按照作者当时头脑中发挥的思想的原样写下来”,以保证其是“马克思的真正著作”。这些原则,既是对“恩格斯在整理出版《资本论》时存在着,虽然不是故意的但却是无意的对马克思原稿的‘实质性改变’”的说法的否定,也很好的说明了《资本论》写作和完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张雷声.(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
  [2]逄锦聚.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9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吴育林.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5]张雷声.(资本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
  [6]逄锦聚.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6).
  [7]张雷声.从世界观、方法论相统一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4).
  [8]房广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回顾与瞻望[J].辽宁大学学报,2010,(3).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10]周世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的若干谬见[J].现代哲学,2007,(6).
  责任编辑:孙 静
其他文献
[摘要]持续推动大众创业,这是“十三五”时期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在促进创业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进一步发展却遇到瓶颈。当前,积极利用大数据来促进创业,这也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利用大数据促进创业,政府职能要更好地转变,要积极创建政府服务创业的大数据平台,要整合利用创业大数据,还要保证创业前、创业中、创业后的全程动态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创业;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编者按]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推动全党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必须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大力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和培训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增长工作本领,是党校的职责和使命。本刊就如何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加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党校科研影响力等专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2008年以后,我国传统制造业出现下滑趋势。在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下跌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及钢管“双反”政策等多重影响下,河北省盐山管道装备制造业出现了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等迹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盐山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从出口导向战略升级为多层次的产业合作,通
期刊
[摘要]农村地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农业传统文化、农村党员干部的老龄化、农村干部的权责不对等,都影响了农村地区党员干部法治素养的提升。要将提高农村干部法治素养,需要从纳入城乡协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继续加大农村普法,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救助,加强对领导干部法治培训;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以党建统领农村法治化进程。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国家发展;战略全局;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主持起草了《县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项规定》,对领导干部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习总书记作风建设思想的最初发轫,从中清晰映射出了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历史基础,反映了习总书记抓作风建设的持续思考和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中关于作风建设的相关论述,阐述了作风建设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当前搞好作风建设具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要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实施集聚人才大举措,要培养一支能够担当重任、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战略科技力量。畅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渠道,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把握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在关键领域缩小差距,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比较优势。  [关键
期刊
[摘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回应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必然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基层存在着贪污腐败、执法不公乱作为、消极怠政不作为等问题。本文基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思考,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意义、现状分析、实施路径等三个角度出发,为当前正确认识并贯彻落实基层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延伸  [中图
期刊
[摘要]农村养老问题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养老形势日趋严峻。传统血缘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现有养老方式存在不够完善、运行困难、资金缺口大等多种弊端。构建乡镇级养老院——“以院养院”的养老模式,能整合各种养老金,减轻财政负担,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便于同龄娱乐、医疗照顾以及专项服务等,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实现农村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养老;以院养院;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国家治理法治化。从理论维度看,国家治理法治化在当前行得通、有效果、有生命力,符合国际潮流;从现实维度看,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仍存在思维、制度和环境障碍;从实践维度看,要从树立法治思维、完善法治体系、营造法治氛围等方面构建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路径。  [关键词]国家治
期刊
[摘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具备“文”的内涵与形式,充分发挥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本质作用。在这一点上,某些地方党校做出了不少成功的实践,或能为全国范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提供些许灵感与参考。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化;地方党校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6)06-0035-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