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5岁幼儿有意说谎的行为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孩子的虚荣心、自我的保护意识、引起别人注意等不同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孩子有意说谎,成人应了解幼儿说谎的真正原因,及时发现并引导其改正。做到“对症下药”更好的帮助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探;幼儿;有意说谎
一、有意说谎概述
《纲要》中提到“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活动”。而孩子的说谎也是他们内心的一种想法,作为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捕捉并分析这些信息,从而才能及早的帮孩子改正说谎这个不好的行为。
说谎是指个体或群体有意或无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陈述或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逃避不愉快、减少恐惧心理等而为之的行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说谎”和“欺骗”看成一回事,不加区分。但在心理学的意义上,二者是彼此联系又相互间具有差异的。如果一种行为被认定为是说谎,必须满足下面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上的虚假性;说谎者一定知道他讲的是谎话;说谎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只有满足了这三个要求,才被认为是说谎。
(一)对幼儿有意说谎的认识
有意说谎是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或满足自己某种欲望而有意或无意为之的行为。而5岁开始,幼儿的思维和智力从无意性和不稳定性向有意性和稳定性发展,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故可以说5岁以后幼儿的说谎行为将开始带有有意性。
二、幼儿有意说谎行为原因探析
(一)因为虚荣心而说谎
幼儿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而说谎。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得到过多的溺爱和称赞,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非常严重,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于是慢慢地滋生了虚荣心。例如,隔壁的小伙伴有个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羡慕不己,幼儿就会跟别人说:“我家也有一个这样的玩具,而且比这个更好玩。”这就是虚荣心在作祟。在幼儿期,幼儿进入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同龄人的交往也增多了,同时幼儿之间的相互比较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尤其是5岁以后,幼儿的攀比心理会增强,自尊心也会随之增强,因而便出现了有意说谎行为。
(二)出于自我保护而说谎
幼儿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避免受罚而说谎。这种观点来自于伯特兰罗素的“恐惧说”。有些家长对幼儿设定各种要求和规范,尤其是当幼儿犯错的时候,对其严加责备,训斥打骂孩子。而这时幼儿已有了自我防御的意识,所以慢慢地当孩子犯了什么过失的时候,害怕成人的批评与纠正,内心就会受到一种压迫感,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三)为了引起注意而说谎
幼儿为了取悦他人,得到奖励和表扬而说谎。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喜欢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幼儿。所以幼儿就会编造一些谎言来满足自己对奖品的渴望。例如,妈妈对幼儿说:“如果你在幼儿园表现好,这个星期就带你去游乐园。”实际上幼儿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但是他对妈妈说:
“老师表扬我,说我是好孩子。”幼儿的说谎有时是为了引起成人对其的重视与关注。
(四)出于成人的强化而说谎
模仿是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父母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也是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也是幼儿模仿的主要来源。成人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一些不诚实行为。幼儿喜欢模仿成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他们是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例如,有些家长因为孩子不想去上学或者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旅游,就向学校请假说孩子感冒了不能去幼儿园。
三、幼儿有意说谎行为的对策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儿说谎,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家长的严格要求有关。如果教师责备过多,惩罚过多,幼儿就会为躲避批评、惩罚而说谎。因而要防止幼儿说谎,在教育方法上要做到爱而不腻,教而有方。即便幼儿说了谎,教师和家长也不要认为幼儿好像犯了弥天大罪,而是要耐心帮助幼儿,给他一个宽松的气氛和环境,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给幼儿改错的机会,千万不要严厉斥责和大骂。成人应宽容的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并让幼儿知道如果犯了错,成人也会帮助他的。
(二)注重成人的榜样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在要求幼儿诚实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言行一致,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幼儿的许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通过模仿习得的。成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诚实守信。对幼儿或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如有个小朋友的漂亮铅笔找不到了,当老师问其他小朋友时,小朋友们都说没见到,同时小朋友们也想了个办法说到每个小朋友的柜子里找一找,当找到小丁的柜子时他很紧张的看着老师,对老师说“我没有拿铅笔”同时双手紧紧抓着自己的衣服,老师看到了这个情况,就和蔼的对小丁说“老师相信你没有拿”,同时对全班小朋友说如果有谁找到了请帮铅笔放到班级的失物招领箱内,过了一会儿,有小朋友来对老师说小朋友的铅笔找到了。这是老师笑着看着小丁说,那个小朋友真棒,帮小朋友把铅笔找到了。这是小丁也看着老师开心的笑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信赖也是一种方式,你对孩子的信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能够让孩子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的监督,从而也有效地防止了幼儿的说谎行为。
(三)注重幼兒的个体差异
有些幼儿的性格较为软弱、内向,什么心事都放在心里,父母纠正其说谎行为时更应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种“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的方式肯定是适得其反的。不过这样的孩子在接受了父母的教导后,往往就会做得比较好,几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而对那些开朗、活泼、外向的幼儿来讲,父母在与他们谈论说谎事件时固然不必像前面这类儿童的父母那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由于这些儿童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大大咧咧,因而需要父母时常叮咛,当其发生说谎行为时,成人应对其明确指出错误行为,并要求其改正。
(四)注重家园合力
针对孩子的说谎问题,要追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家长沟通,从中找出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才能使孩子在根本上改正这个行为。
有意说谎是一种严重的欺骗行为,从一开始就要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使孩子的道德。
品种向好的方向发展。还能让孩子从小就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初探;幼儿;有意说谎
一、有意说谎概述
《纲要》中提到“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活动”。而孩子的说谎也是他们内心的一种想法,作为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捕捉并分析这些信息,从而才能及早的帮孩子改正说谎这个不好的行为。
说谎是指个体或群体有意或无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陈述或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逃避不愉快、减少恐惧心理等而为之的行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说谎”和“欺骗”看成一回事,不加区分。但在心理学的意义上,二者是彼此联系又相互间具有差异的。如果一种行为被认定为是说谎,必须满足下面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上的虚假性;说谎者一定知道他讲的是谎话;说谎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只有满足了这三个要求,才被认为是说谎。
(一)对幼儿有意说谎的认识
有意说谎是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或满足自己某种欲望而有意或无意为之的行为。而5岁开始,幼儿的思维和智力从无意性和不稳定性向有意性和稳定性发展,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故可以说5岁以后幼儿的说谎行为将开始带有有意性。
二、幼儿有意说谎行为原因探析
(一)因为虚荣心而说谎
幼儿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而说谎。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得到过多的溺爱和称赞,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非常严重,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于是慢慢地滋生了虚荣心。例如,隔壁的小伙伴有个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羡慕不己,幼儿就会跟别人说:“我家也有一个这样的玩具,而且比这个更好玩。”这就是虚荣心在作祟。在幼儿期,幼儿进入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同龄人的交往也增多了,同时幼儿之间的相互比较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尤其是5岁以后,幼儿的攀比心理会增强,自尊心也会随之增强,因而便出现了有意说谎行为。
(二)出于自我保护而说谎
幼儿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避免受罚而说谎。这种观点来自于伯特兰罗素的“恐惧说”。有些家长对幼儿设定各种要求和规范,尤其是当幼儿犯错的时候,对其严加责备,训斥打骂孩子。而这时幼儿已有了自我防御的意识,所以慢慢地当孩子犯了什么过失的时候,害怕成人的批评与纠正,内心就会受到一种压迫感,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三)为了引起注意而说谎
幼儿为了取悦他人,得到奖励和表扬而说谎。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喜欢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幼儿。所以幼儿就会编造一些谎言来满足自己对奖品的渴望。例如,妈妈对幼儿说:“如果你在幼儿园表现好,这个星期就带你去游乐园。”实际上幼儿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但是他对妈妈说:
“老师表扬我,说我是好孩子。”幼儿的说谎有时是为了引起成人对其的重视与关注。
(四)出于成人的强化而说谎
模仿是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父母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也是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也是幼儿模仿的主要来源。成人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一些不诚实行为。幼儿喜欢模仿成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他们是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例如,有些家长因为孩子不想去上学或者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旅游,就向学校请假说孩子感冒了不能去幼儿园。
三、幼儿有意说谎行为的对策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儿说谎,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家长的严格要求有关。如果教师责备过多,惩罚过多,幼儿就会为躲避批评、惩罚而说谎。因而要防止幼儿说谎,在教育方法上要做到爱而不腻,教而有方。即便幼儿说了谎,教师和家长也不要认为幼儿好像犯了弥天大罪,而是要耐心帮助幼儿,给他一个宽松的气氛和环境,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给幼儿改错的机会,千万不要严厉斥责和大骂。成人应宽容的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并让幼儿知道如果犯了错,成人也会帮助他的。
(二)注重成人的榜样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在要求幼儿诚实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言行一致,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幼儿的许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通过模仿习得的。成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诚实守信。对幼儿或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如有个小朋友的漂亮铅笔找不到了,当老师问其他小朋友时,小朋友们都说没见到,同时小朋友们也想了个办法说到每个小朋友的柜子里找一找,当找到小丁的柜子时他很紧张的看着老师,对老师说“我没有拿铅笔”同时双手紧紧抓着自己的衣服,老师看到了这个情况,就和蔼的对小丁说“老师相信你没有拿”,同时对全班小朋友说如果有谁找到了请帮铅笔放到班级的失物招领箱内,过了一会儿,有小朋友来对老师说小朋友的铅笔找到了。这是老师笑着看着小丁说,那个小朋友真棒,帮小朋友把铅笔找到了。这是小丁也看着老师开心的笑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信赖也是一种方式,你对孩子的信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能够让孩子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的监督,从而也有效地防止了幼儿的说谎行为。
(三)注重幼兒的个体差异
有些幼儿的性格较为软弱、内向,什么心事都放在心里,父母纠正其说谎行为时更应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种“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的方式肯定是适得其反的。不过这样的孩子在接受了父母的教导后,往往就会做得比较好,几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而对那些开朗、活泼、外向的幼儿来讲,父母在与他们谈论说谎事件时固然不必像前面这类儿童的父母那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由于这些儿童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大大咧咧,因而需要父母时常叮咛,当其发生说谎行为时,成人应对其明确指出错误行为,并要求其改正。
(四)注重家园合力
针对孩子的说谎问题,要追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家长沟通,从中找出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才能使孩子在根本上改正这个行为。
有意说谎是一种严重的欺骗行为,从一开始就要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使孩子的道德。
品种向好的方向发展。还能让孩子从小就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