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教科书的辅助版块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辅助版块,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21-0060-03
  
  辅助版块是指教材正文之外的部分,它与正文紧密结合,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把大量资料习题引进课堂教学,仅仅以教材的正文作为全部课堂教学内容,对教材的辅助版块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甚至于对其存在视而不见。事实上,辅助板块不仅是对正文的拓展,更是学生理解把握教材重点内容、改变学习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辅助版块的意义
  
  辅助版块在教科书不同版本中的设置并非完全一致,在岳麓版教材中有“单元导言”“一课导言”“知识链接”“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本课测评”“活动建议”七个部分。笔者认为,辅助版块并非编者的随意而就,而是凝聚了编者的智慧,体现了编者对课标、课程和教材理念的理解,是对师生教学的引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上具有概括性、解说性
  辅助版块的“单元导言”“一课导言”和“自我测评”具有概括性。一课(单元)导言体现了一课(单元)的内容主旨与线索,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如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的导言是“夏商周时期处在中华文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经历了它的形成阶段。在商代有所谓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则出现了分封制、宗法制,这些是上古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寥寥数语就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地位概括的十分清楚。“自我测评”同样具有概括性,它是编者根据课标内容设置,以问答题形式出现的对课标要求的巧妙组合,如第一课的“自我测评”题目是“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这与课标学习要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解说性是辅助版块内容的另一特点,体现在“知识链接”“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中。“知识链接”的解说性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正文标题的解说,如第15课《辛亥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知识链接分别是“‘革命’一词的演变”“‘公社是什么”“历史学家眼中的多极化趋势”;第二类是对背景或者内容的解说,“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驴象大战的来源”“汪辜会谈”“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等则属于该类;第三类是对事件影响的解说,如“罗马法遗产在今天”“英国议会中的两党”等;第四类是趣味性总结性解说,如“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这些解说分别从概念、历史事件(现象)的背景、影响和专题方面深化了教材,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正文的理解。
  2,设置上具有开放性、激趣性
  新教材很多辅助版块的设置具有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与答案制定上,如第27课《跨世界的世界格局》课后“解析与探究”中提供了两段材料,并设问“对多极稳定论和霸权稳定论,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此题的参考答案是:同意前者的理由是—一多极化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在多极化格局中更容易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多极化有利于中国实现多元化的外交战略。同意后者的理由是一霸权对全局稳定性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多极化的消极影响。显然,此问题的结论具有开放性,并没有设置固定答案,它为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领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提供了范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而类似的问题还有第15课的“活动建议”:“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结合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趣性是辅助版块在设置上的另一特点。体现为材料和问题的设置往往通过古今、中外类似现象的联系和比较,引发人们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其产生探幽发微的兴趣,如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的知识链接“罗马法遗产在今天”,通过介绍资产阶级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一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和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罗马法的渊源关系,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认识罗马法对人类文明演进的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则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比较说明了中国古代与古希腊政治制度不同的原因;“英国议会中的两党”“日本的宪法考查”有助于激发学生探讨英国政党制度的演变、日德两国为什么会发动二战,等等。这种对古今中外的历史进行联系比较的问题探讨法比教材的文本直白叙述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发现真理的兴趣。
  3,功用上具有导向性、辅助性
  辅助版块在实际功能上具有导向性和辅助性。导向性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是课程理念导向。辅助版块的多样性为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学习历史提供了空间。新课改要求历史学习要由以本为本变为以标为本,这在辅助版块中有很好的体现,如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课标的要求是“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课后辅助版块为此设置了“罗马法遗产在今天”“《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为什么说它集罗马法之大成?如何评价它的历史地位?”等板块,学生只要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也就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其二是学习方法导向。按照新课程理念,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事件原因还是影响的分析,都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综合探究,但新教材的专题编写体例不利于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鉴于此,岳麓版采取了“自我测评”题的方法弥补这一缺陷,如第12课“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第15课“简析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等问题的解答都不是单靠模块一知识所能完成的,这些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走出被动,主动探究学习,联系不同模块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其三,题型导向,初中教学很少涉及材料解答题,而岳麓版教材中的“解析与探究”和“阅读与思考”等大都是以材料题形式出现,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这为学生学会解答材料题、适应高考提供了素材,指明了方向。其四,学习重点导向,高中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由记忆理解为主转变为理解运用为主,“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和课后测评都是以考查理解运用为主的题目。这就为学生适应高考要求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同传统教材一样,新教材的辅助版块具有辅助性功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为学生提供课标要求掌握而正文未呈现的内容,如“知识链接”对历史事件(现象)背景、内容和影响的解说等;其二,为学生解决正文重点和难点内容提供帮助,为了避免与初中教材的重复,不少历 史事件的经过被省略,这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而课后的“解析与探究”和“阅读与思考”以练习题的方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条件,如第12课《鸦片战争》,该课的重点应该是战争发一生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难点是中国失败原因,该课“解析与探究”通过中英军事装备比较、调兵时间差异和林则徐、琦善御敌方针不同的三段材料为学生认识中国战败原因、解决本课难点问题提供了依托。
  
  二、辅助版块的使用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教科书的辅助版块。实践表明,用好辅助版块对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关注辅助版块
  首先,教师应重视教科书的辅助版块。备课过程中,要对辅助版块进行整体解剖和深层次挖掘,分析每一个辅助版块的功能、特点、作用及其与正文、课标的关系。其次,要引导学生重视教科书的辅助版块。由于历史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限制,学生容易将历史学习简单化,把视野局限于正文内容,而不顾及辅助版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大多停留在记忆理解水平上,而没有上升到理解应用水平。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关注辅助版块的习惯。
  2,理解辅助版块
  对辅助版块的使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课改理念和各种板块的认知程度。对版块的理解,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板块的样式与应用解答上,还应该充分挖掘板块与板块、特别是板块与正文、板块与课标以及板块与教材编写体例之间的关系,把辅助版块纳入它与正文组成的有机整体中加以考察,置入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系和内容中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板块设置意图、更深入的理解正文。
  3,找准使用辅助版块的时机
  板块的不同性质、功能决定了教学中辅助版块的不同使用时间。“一课测评”的巩固性和探究性决定了它适宜于新课的课堂提问或者是当堂的总结练习,这样便于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和探究。“一课导言”和“单元概况”适宜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新课(单元)导入、学生预习向导或者课堂(单元)结束时总结。“知识链接”中对标题解说和趣味总结性解说适宜于引导学生阅读了解,从概念或专题上把握新学内容;对于与正文重点知识有关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链接,应当作为重点处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时,应该提出问题,并把重点知识加以板书,以强化学生对知识链接的理解记忆,如在学习第5课《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时可以提出,阅读第21页,从古希腊城邦一目与知识链接中“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找出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发展有何影响?教师在学生解答基础上要把“地缘战胜血缘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板书出来。
  4,教导学生正确使用辅助版块的方法
  受初中历史学习死记硬背方法和高中新课改后课时不足的影响,不少高一教师迎合学生的要求,把“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和一课测评三种版块的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这种做法与对辅助版块视而不见相比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长此以往,辅助版块的功能不仅不会得到发挥,而且会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停滞不前。笔者认为:如果正文内容充足,“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最好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写在书本上;如果正文内容较少,“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则适宜于在课堂时间内解决,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便于教师集体指导学法。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辅助版块不仅对于学生学习正文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文献
【摘要】持续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导致数以千万的中国人民沦为难民。他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战后在“联总”大量善后救济物资的帮助下,“行总”对这些难民进行了救助,并帮助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返回家乡。为了成功遣送难民,行总在署长蒋廷黻的领导下,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明确规定了遣送的标准、程序及遣送的路线、交通工具等问题。行总成立了专门的遣送难民的机构,遣送之前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准备工作。行总的难民遣
关键词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试题,命题准确性,答题,评卷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l(2009)19-0048-03    笔者参加了2009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25A的阅卷工作,得知本题得分在6道主观题中最低。现把我参加批阅该题时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做一介绍,供诸位同仁参考。为便于阅读,笔者将原题及答案摘抄如下: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扣阶级矛盾,
编译说明:诚如《历史教学》编辑在征文中所言,历史学科在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方面几乎还是空白。笔者在中国知网上键入“批判性思维”进行搜索,发现关于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的文章屈指可数,仅三两篇而已。这些文章基本都以理论为主,很少涉及实践操作层面。理论终究要与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在历史课堂中,应该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国内没有可供借鉴的案例,这恐怕是将批判性思维教育融入我国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最大不利因素。当
“相对于发展成熟而多元化的西方医史,中国医史或医疗社会史在中国史学范围里的‘妥当性’似乎仍受到置疑。近年来我经常被问到我为何仍在做医疗史,为何不回去做传统的社会史。言下之意,医疗史在中国史里是有点偏门、有点不入流,甚至乏味,所以浅尝其中滋味即可,不宜久留。”[1] (p.3)  梁其姿教授在其新著中的这段告白,确乎道出了目前从事医疗史这一国内尚算不上主流史学研究的研究者的心声。本世纪以来,这一研究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3月份发表的一篇题为《新冠肺炎是新的历史分期的起点》的文章中提到,新冠肺炎将成为“公元前和公元后”那样的历史分期的起点。也就是说,新冠前和新冠后,将是如同公元前公元后一样的两个不同的时代。  所谓不同的时代,其实并不是在某一时间节点后突然“变幻”出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但是,这确实意味着,某些事件会成为历史进程的加速器,比如新冠疫情。  在全球疫情走势仍不明朗的
摘 要 20世纪20年代前期,我国国内有关生活费的调查便已有所展开,但规模尚小且不完善。1926年社会调查部(1929年改称北平社会调查所)成立后,迅速成为近代社会调查的主要推动机关。作为一个专业调查研究机构,北平社会调查所在创办初期即以劳工生活费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取得了丰硕的调查研究成果,留下大量可资利用的调查资料,同时在具体调查方法的推介和生活费指数的编制问题上,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导向作用
[摘要]潮汕善堂始于宋代,崇奉大峰祖师。千百年来,潮汕善堂绵延不绝、深入民众、多方行善,广联海外,形成了独特的善堂文化。其特色表现为:民间信仰强力支撑其存续;具有强烈的延展性;生命力非常旺盛。潮汕善堂文化对于当今慈善发展的启示是:传统资源在慈善发展中大有可为;慈善组织应该行为规范服务社会;慈善组织必须把握方向合理定位。  [关键词]潮汕,善堂,文化,慈善  [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文章
[关键词]课堂教学,内容标准,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9-0060-02    2008年《历史教学》第3期刊出陆安先生《由“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引发的思考》一文,读后颇受感动:一是感动于陆老师的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和探究精神;认识陆老师源于2001年大作《新课程理念在历史课堂的“软着陆”》,此后留心拜读他的文章,可谓“嘤其鸣矣,求
[关键词]选择材料,重要,有趣,可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7—0018—04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张元先生的《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见《历史教学》2008年中学版第10期),我读了三遍,最有感触的是他提出,课堂教学中选取材料的“标准”——“材料应该既重要又有趣,重要在于它呈现了精辟的见解,有趣则是它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南
关键词 国际关系史,冷战史,学术会议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18-0071-02  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关系史青年论坛”于2013年3月23—24日在北京紫玉饭店召开。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蓝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郝春文教授对近年来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作了简要介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