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课堂组织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均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研究实践的问题。2012年4月6日,浔中中心小学成功地举办了“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练习设计”课题研讨会,下面我就结合会上一年级林秀明、郑秋香两位教师提供的《统计》和《找规律》两课的教学,谈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关键词】促趣;寻法;应用;激情
一、情境创设有效性——促趣乐参与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年龄还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有待培养。因此富有挑战性的有意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参与欲望的必然要求。
如《找规律》一课,林秀明老师创设了“老师要画什么”的情境让学生猜:
①林老师先画苹果,学生瞎猜再画(苹果、梨、桃……),谜底无奇不有;
②林老师接着画一个梨,学生再猜(桃、苹果、梨……),期待老师赞同;
③林老师再画一个苹果,学生就大胆肯定地猜“梨”;
④林老师再画一个梨,学生发现了规律,就异口同声说苹果、梨,苹果、梨,苹果、梨……
学生从小声瞎猜到齐声喝彩,开放了学生的猜想空间,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主动地去猜想、去寻找,发现了数学规律的简捷性,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参与欲望。
二、建构新知实效性——寻法再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既学会展示自己,又要学会赏识别人的才能;既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既要学会竞争,又要学会合作。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促使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愉快地与别人和谐相处,从而促使学生引起思维的冲击和碰撞,产生生命的冲动和创新的激情,点燃学生创新智慧的火炬。
如郑秋香老师执教《统计》这课时,她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授法策略,课件展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主动探寻方法,通过全班交流从图中得到的整理方法自主尝试解决,把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完善之。接着再通过展示成果,挖掘统计图的内含,从中发现统计图的简洁美——一目了然,能够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课的始终大多采用同桌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孩子们一人说,另一人注意听,再试着互相评价说得怎么样,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勇敢地在同伴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锻炼学生同伴间的倾听与质疑的能力和习惯。
三、游戏活动趣味性——实践获新知
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兴趣,消除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还可以悟理益智,丰富学习。游戏真的可以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
如林秀明老师组织的为三男六女歌唱小组有规律地设计队形的游戏活动,小组唱的队伍一到讲台前,林老师就开展置疑活动:
师:这队形美吗?
生:不美!
师:为什么?
生:没规律。
此时学生跃跃欲试,纷纷参与到有规律设计队形活动中,并争先恐后地上讲台为小组唱的队伍设计队形:
①男女女·男女女·男女女;
②女男女·女男女·女男女;
③女女男·女女男·女女男;
④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男。
以上排列规律老师有意识按规律适时板书,从中让学生发现在前三种排列方法之间也存在规律——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男(后一种比前一种,每个男生均是后移一个位置)。特别是第四种,有个学生说太好看了——对称美,但没规律,林老师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互说理由,互相辩论,既强调了规律得连续循环出现三次(四人一组,人数不够),又激起学生再学习再用好数学的欲望。
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尽可能把课间操等活动环节以数学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既能在动中学,学中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盎然,在玩中復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评价激励性——激情得喜悦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一种策略。
比如在课堂中,两位老师都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你的想法真不赖,能想到与众不同的东西,真好”、“比比谁的眼睛最雪亮”、“很有创见的思想”、“好样的,加油”等。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作业场所,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体验学习成功喜悦,使其内化为稳定的内部动因;同时,对学生的某些过失或错误,使用引导性语言“瞧瞧,专注的眼神多迷人”、“勤于思考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等,促其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正做到激发需求,感知趣味,激发上进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蒲坂小学)
【关键词】促趣;寻法;应用;激情
一、情境创设有效性——促趣乐参与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年龄还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有待培养。因此富有挑战性的有意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参与欲望的必然要求。
如《找规律》一课,林秀明老师创设了“老师要画什么”的情境让学生猜:
①林老师先画苹果,学生瞎猜再画(苹果、梨、桃……),谜底无奇不有;
②林老师接着画一个梨,学生再猜(桃、苹果、梨……),期待老师赞同;
③林老师再画一个苹果,学生就大胆肯定地猜“梨”;
④林老师再画一个梨,学生发现了规律,就异口同声说苹果、梨,苹果、梨,苹果、梨……
学生从小声瞎猜到齐声喝彩,开放了学生的猜想空间,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主动地去猜想、去寻找,发现了数学规律的简捷性,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参与欲望。
二、建构新知实效性——寻法再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既学会展示自己,又要学会赏识别人的才能;既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既要学会竞争,又要学会合作。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促使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愉快地与别人和谐相处,从而促使学生引起思维的冲击和碰撞,产生生命的冲动和创新的激情,点燃学生创新智慧的火炬。
如郑秋香老师执教《统计》这课时,她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授法策略,课件展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主动探寻方法,通过全班交流从图中得到的整理方法自主尝试解决,把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完善之。接着再通过展示成果,挖掘统计图的内含,从中发现统计图的简洁美——一目了然,能够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课的始终大多采用同桌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孩子们一人说,另一人注意听,再试着互相评价说得怎么样,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勇敢地在同伴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锻炼学生同伴间的倾听与质疑的能力和习惯。
三、游戏活动趣味性——实践获新知
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兴趣,消除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还可以悟理益智,丰富学习。游戏真的可以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
如林秀明老师组织的为三男六女歌唱小组有规律地设计队形的游戏活动,小组唱的队伍一到讲台前,林老师就开展置疑活动:
师:这队形美吗?
生:不美!
师:为什么?
生:没规律。
此时学生跃跃欲试,纷纷参与到有规律设计队形活动中,并争先恐后地上讲台为小组唱的队伍设计队形:
①男女女·男女女·男女女;
②女男女·女男女·女男女;
③女女男·女女男·女女男;
④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男。
以上排列规律老师有意识按规律适时板书,从中让学生发现在前三种排列方法之间也存在规律——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男(后一种比前一种,每个男生均是后移一个位置)。特别是第四种,有个学生说太好看了——对称美,但没规律,林老师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互说理由,互相辩论,既强调了规律得连续循环出现三次(四人一组,人数不够),又激起学生再学习再用好数学的欲望。
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尽可能把课间操等活动环节以数学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既能在动中学,学中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盎然,在玩中復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评价激励性——激情得喜悦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一种策略。
比如在课堂中,两位老师都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你的想法真不赖,能想到与众不同的东西,真好”、“比比谁的眼睛最雪亮”、“很有创见的思想”、“好样的,加油”等。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作业场所,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体验学习成功喜悦,使其内化为稳定的内部动因;同时,对学生的某些过失或错误,使用引导性语言“瞧瞧,专注的眼神多迷人”、“勤于思考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等,促其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正做到激发需求,感知趣味,激发上进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蒲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