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小学语文作文是素质教育中的重头戏,作文写作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背景及深层次的文化修养,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小学就得抓好语文写作。【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难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充满了新奇的思想。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如每学期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的征文比赛,我及时给予鼓励、支持、点拨,帮助他们踊跃撰稿,不少学生获奖了,大家写作的兴致有了很大提高。“情郁于内而必要发之于外”,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引导,让他们将内心的感受用激扬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达到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地位显现了,教与学自然就协调一体了。
同样,为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平时我还组织了“优秀作品赏析”、“办班报”等活动,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对这类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努力收集对写作有帮助的文字,还根据文章的内容配以五彩缤纷的封面和生动活泼的插图。这些举措,既锻炼了学生实地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换来的是学语文,爱文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学生作文有话可写了,教师指导也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了。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在开展观察活动的初期,学生中往往会出现:对生活中常见的,观察时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有的图红火,看热闹,看过了事,印象不深,有的不会观察,东瞧瞧,西看看,杂乱无序。针对这些情况,可以给学生讲些动人有趣的故事和传说,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最吸引人的故事,到开始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静物;观察动景时,还要注意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原因如何?在观察中适当加以提问,开拓学生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进而促使学生们的观察兴趣越来越浓,而且条理清楚,不零乱,完整统一。同学们有了观察兴趣,学会了方法,接着就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先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随后让同学们把所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三、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写作,让他们感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师不应给学生太多限制,条条框框只会框死学生,禁锢他们的思想,阻碍他们的自由发挥。平时应多开展各项活动,把单调的作文课改成更接近大自然,更贴近社会的有意义的活动,如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组织春游之类的活动,在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时布置一篇习作,适时加以引导,比如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组织此次活动有何意义?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培养写作的欲望,让他们认识到写作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打消对写作的恐惧感,增强信心,从而愿意动手去写,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充分享有主动权。教师日常布置作文写作不必规定什么体裁,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如写人,写景,写花鸟虫鱼都可以。给学生一个大空间,可以一展拳脚。四、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 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笔者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五、加强写作材料积累
写作材料是写作的依据,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脑海记忆里缺乏写作的材料。而作文的素材必须来自生活实践,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但是,很多学生因为平时不留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造成对“生活”认识不足, 发现不透,感受不深。所以,很多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是无话可写、无情可发,再加上自己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作文更是无从下手。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及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外,还应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真人真事乃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素材。这样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和形象,才能把作文写活。结语
作文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师进行作文指导,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形式,应该根据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参考文献[1]吴雨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探析[J],新课程,2011
[2] 徐兴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1
[3] 金达讯,优化作文教学结构,提高作文教学质量[J],学周刊,2009
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充满了新奇的思想。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如每学期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的征文比赛,我及时给予鼓励、支持、点拨,帮助他们踊跃撰稿,不少学生获奖了,大家写作的兴致有了很大提高。“情郁于内而必要发之于外”,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引导,让他们将内心的感受用激扬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达到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地位显现了,教与学自然就协调一体了。
同样,为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平时我还组织了“优秀作品赏析”、“办班报”等活动,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对这类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努力收集对写作有帮助的文字,还根据文章的内容配以五彩缤纷的封面和生动活泼的插图。这些举措,既锻炼了学生实地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换来的是学语文,爱文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学生作文有话可写了,教师指导也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了。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在开展观察活动的初期,学生中往往会出现:对生活中常见的,观察时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有的图红火,看热闹,看过了事,印象不深,有的不会观察,东瞧瞧,西看看,杂乱无序。针对这些情况,可以给学生讲些动人有趣的故事和传说,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最吸引人的故事,到开始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静物;观察动景时,还要注意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原因如何?在观察中适当加以提问,开拓学生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进而促使学生们的观察兴趣越来越浓,而且条理清楚,不零乱,完整统一。同学们有了观察兴趣,学会了方法,接着就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先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随后让同学们把所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三、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写作,让他们感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师不应给学生太多限制,条条框框只会框死学生,禁锢他们的思想,阻碍他们的自由发挥。平时应多开展各项活动,把单调的作文课改成更接近大自然,更贴近社会的有意义的活动,如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组织春游之类的活动,在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时布置一篇习作,适时加以引导,比如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组织此次活动有何意义?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培养写作的欲望,让他们认识到写作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打消对写作的恐惧感,增强信心,从而愿意动手去写,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充分享有主动权。教师日常布置作文写作不必规定什么体裁,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如写人,写景,写花鸟虫鱼都可以。给学生一个大空间,可以一展拳脚。四、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 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笔者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五、加强写作材料积累
写作材料是写作的依据,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脑海记忆里缺乏写作的材料。而作文的素材必须来自生活实践,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但是,很多学生因为平时不留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造成对“生活”认识不足, 发现不透,感受不深。所以,很多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是无话可写、无情可发,再加上自己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作文更是无从下手。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及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外,还应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真人真事乃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素材。这样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和形象,才能把作文写活。结语
作文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师进行作文指导,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形式,应该根据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参考文献[1]吴雨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探析[J],新课程,2011
[2] 徐兴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1
[3] 金达讯,优化作文教学结构,提高作文教学质量[J],学周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