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发展,学校教育也相应出现了新情况,发生着新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按照新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有良好心理素质且能勇于肩负起历史重任的新世纪人才成为新时期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下面,结合所教初中政治课和担任班主任工作谈点看法:
一、“德”字为先,注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的政治课教学,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没有良好的品德,是新时期学生发展和成才的首要标准。没有“德”,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将德育置于首位。事实上,德育对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的决定性作用。试想,一个即使再有才能的人,如果在品德方面极差,也不可能指望他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相反,他的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近些年,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学校往往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和其它方面的教育,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或是有才无德,或是高分低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地向学生郑重强调:我可以允许你们成绩差,但决不允许你们道德品质败坏。每带一个班,我都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观念、要有社会公德、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遵纪守法,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都要求要有学生样子。
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组织过不少班级集体活动,踢毽子比赛、中秋联欢、书画展、辩论赛。这些活动可能耗费了学生的一些时间,但学生从中得到的乐趣也许一生难以忘怀。
二、开展活动,制定制度,构建和谐班集体
我配合学校,认真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人人争当“文明礼仪”标兵,形成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创建和谐班集体。
我与所教班级的学生共同研究出我们班的特色应是“特别守纪律,特别肯吃苦,特别有礼貌,特别学习好”。然后与学生订出班级的常规教育要求:
一是明确目标,即争当优秀班集体。二是培养“两风”,即优良的班风、浓厚的学风。三是树立“三感”,即荣誉感、责任感、竞争感。四是制定“五字班训”即“敬、竞、静、净、晶”。“敬”指尊敬父母、老师和同学;“竞”指开展竞争、团结和争上游;“静”指进屋就安静、上座就看书 ;“净”指环境卫生、衣着整洁、言行文明 ;“晶”指全面发展,保持全优,成为合格人才。五是提高能力,即自学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六是学习认真,即学习态度认真、课前预习认真、课上听讲认真、课后作业认真,深化巩固认真、测验考核认真。七是提出“八不言行”,即不打骂人、不吸烟、不喝酒、不损坏公物、不迟到和早退、不贪玩旷课、不进“三厅一室”、不看有害书画和影视。八是形成“五自要求”:即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我让学生把班级常规牢记并逐条落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配合教学,示范带动,在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
一方面在政治课中渗透讲解,一方面我以身作则,注重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是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卫生习惯做到“八个不”,即不随手乱扔纸片,不随处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门窗上留鞋印,不在桌上倒剩饭、剩菜,不向楼下倒垃圾、抛纸团、倒废水,不将一次性纸盒、纸杯带进校园,不购进劣质食品。要求并带领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自觉地、随时随地捡拾地上的垃圾,擦洗墙上、桌上、门上的污迹,擦净楼梯上、过道上、教室、宿舍地面上的各种污迹,为创造洁净的校园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不说污言秽语,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口香糖,上下楼梯不拥挤,不推搡,不在窗台、栏杆等危险地带玩耍,不攀抓护栏,不在校园墙壁、走廊、桌面等处乱写、乱画、乱涂、乱刻,不损坏公物。不在升国旗与集会时讲话,不顶撞师长和其他管理人员,服从教育与管理。通过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一)是在升国旗时,严肃庄重、肃立、行注目礼。(二)是校服干净整洁,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三)是使用礼貌用语,使用体态用语。(四)是尊敬师长,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课堂发言先举手,进老师办公室报告或轻轻敲门,经允许后进入。(五)是对老、幼、病、残者有爱心、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六是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
三是进行遵规守纪的养教育。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带管制刀具进校园,不动用棍棒或凶器,更不能打架,不进营业性网吧、娱乐场所。
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行为教育,并开展“争当文明使者”活动和评选“自主学习之星”活动,许多学生改掉了过去的不良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并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构建和谐班集体和和谐校园作出了贡献。
(河北省赤城县第一中学)
一、“德”字为先,注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的政治课教学,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没有良好的品德,是新时期学生发展和成才的首要标准。没有“德”,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将德育置于首位。事实上,德育对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的决定性作用。试想,一个即使再有才能的人,如果在品德方面极差,也不可能指望他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相反,他的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近些年,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学校往往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和其它方面的教育,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或是有才无德,或是高分低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地向学生郑重强调:我可以允许你们成绩差,但决不允许你们道德品质败坏。每带一个班,我都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观念、要有社会公德、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遵纪守法,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都要求要有学生样子。
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组织过不少班级集体活动,踢毽子比赛、中秋联欢、书画展、辩论赛。这些活动可能耗费了学生的一些时间,但学生从中得到的乐趣也许一生难以忘怀。
二、开展活动,制定制度,构建和谐班集体
我配合学校,认真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人人争当“文明礼仪”标兵,形成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创建和谐班集体。
我与所教班级的学生共同研究出我们班的特色应是“特别守纪律,特别肯吃苦,特别有礼貌,特别学习好”。然后与学生订出班级的常规教育要求:
一是明确目标,即争当优秀班集体。二是培养“两风”,即优良的班风、浓厚的学风。三是树立“三感”,即荣誉感、责任感、竞争感。四是制定“五字班训”即“敬、竞、静、净、晶”。“敬”指尊敬父母、老师和同学;“竞”指开展竞争、团结和争上游;“静”指进屋就安静、上座就看书 ;“净”指环境卫生、衣着整洁、言行文明 ;“晶”指全面发展,保持全优,成为合格人才。五是提高能力,即自学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六是学习认真,即学习态度认真、课前预习认真、课上听讲认真、课后作业认真,深化巩固认真、测验考核认真。七是提出“八不言行”,即不打骂人、不吸烟、不喝酒、不损坏公物、不迟到和早退、不贪玩旷课、不进“三厅一室”、不看有害书画和影视。八是形成“五自要求”:即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我让学生把班级常规牢记并逐条落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配合教学,示范带动,在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
一方面在政治课中渗透讲解,一方面我以身作则,注重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是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卫生习惯做到“八个不”,即不随手乱扔纸片,不随处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门窗上留鞋印,不在桌上倒剩饭、剩菜,不向楼下倒垃圾、抛纸团、倒废水,不将一次性纸盒、纸杯带进校园,不购进劣质食品。要求并带领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自觉地、随时随地捡拾地上的垃圾,擦洗墙上、桌上、门上的污迹,擦净楼梯上、过道上、教室、宿舍地面上的各种污迹,为创造洁净的校园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不说污言秽语,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口香糖,上下楼梯不拥挤,不推搡,不在窗台、栏杆等危险地带玩耍,不攀抓护栏,不在校园墙壁、走廊、桌面等处乱写、乱画、乱涂、乱刻,不损坏公物。不在升国旗与集会时讲话,不顶撞师长和其他管理人员,服从教育与管理。通过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一)是在升国旗时,严肃庄重、肃立、行注目礼。(二)是校服干净整洁,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三)是使用礼貌用语,使用体态用语。(四)是尊敬师长,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课堂发言先举手,进老师办公室报告或轻轻敲门,经允许后进入。(五)是对老、幼、病、残者有爱心、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六是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
三是进行遵规守纪的养教育。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带管制刀具进校园,不动用棍棒或凶器,更不能打架,不进营业性网吧、娱乐场所。
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行为教育,并开展“争当文明使者”活动和评选“自主学习之星”活动,许多学生改掉了过去的不良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并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构建和谐班集体和和谐校园作出了贡献。
(河北省赤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