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华丽转身背后的迷惘与思考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戴着“镣铐”跳舞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身心疲惫,学生则不堪重负。甚至,有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可以不无刻薄地说,旧课程实际上是让教师和学生戴着镣铐跳舞。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单一的讲述,不注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结果学生兴味索然。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记忆、背诵、抄写这些过细的知识点上,致使历史教学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目标流于形式。“历史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使命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更重要的是唤醒一个人纯洁无暇的灵魂,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进点燃一盏明灯,这是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难做好的事情。”
  但是,传统历史课堂教育并不是过时的、陈腐的教育。对传统教育不能一概否定。“民国时期教学设备简陋,模型、图画、地图及表格等难以运用,不能归责于教员。当时教员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讲授历史,一种是‘讲演式’,一种是‘说故事式’。前者的讲法类似在讲台上开留声机,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稍有经验的教员便改成后一种讲法,结果受到学生欢迎。”可以看出,传统历史课堂教育中也有好的、优秀的一面。关键是讲的人使用的方法是否恰当。
  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优点,如,可控性强、简便易行等等。对于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言,他们在教学语言、旁征博引等方面积累的基本功可能容易得到发挥,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但并不是所有教师的教学语言都非常见长或能达到知名教师那样的水平。因此,这种方式又容易演变成注入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难以获得必要的教学反馈信息。
  二、喧嚣之后的迷惘
  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用历史课件教学除去保留传统教学的许多长处,还具有内容容量大、形式生动的特点。据调查,93%的被调查的高中生更喜欢上历史多媒体课,84%高中生因此而更喜欢历史任课教师。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传统教学具有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教学经验,在常规教学中,历史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其简便易行又是不可企及的。一些中学继续使用传统方式教学的历史教师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众所周知,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历史教师往往在无暇顾及个别学生,同时传统教学倚重逻辑能力培养的认知构建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尤其是口头讲授教学。夸大和缩小历史课件作用的做法是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历史课件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三、回归理性,推陈出新
  新课改后,热衷于课程改革的教师都很看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但在运用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水平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我认为历史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上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意到花大部分的精力去制作漂亮的课件。忽视钻研教材,运用教材,让学生在获得很好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忽视了记笔记,对书本非常生疏,做起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熟悉课本。有的历史教师在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时,一堂课从头到尾手按鼠标,这种使“执教者手忙脚乱,学习者眼花缭乱,听课者心烦意乱”的做法,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历史老师不懂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对信息技术的青睐。没有真正实现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不过是由“人灌”变成了“电灌”。
  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目标。作为人文学科,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的历史,其本质是人学。其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精神,以及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历史观的形成,情感的陶冶等需要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与交流,需要历史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计算机无法取代的。部分历史教师用多媒体施教,往往忽视了历史学科这些目标要求,出现了“技术主义”的倾向,而淡化了人性化的教育。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应提倡使用。但要讲究适度,并非越多越好。没有必要什么内容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要根据内容合理安排。而有的内容本来就是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如果再用多媒体课件使它变得十分的直观就适得其反了。尽管多媒体课件是教学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但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忽视了它的“辅助性”,那么随着网络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完成学业,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那样的教育肯定是片面的,也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需要改革的是那些不适应现代历史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对那些仍然适用、甚至是优秀的东西,则需要吸收、继承和发扬。新世纪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目前出现了历史课堂教学淡化讲授以及对传统讲授法低评价的现象。不可否认,“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及传统的讲授法确实存在一些弊端和局限性,但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讲授法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会长期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应对之加以改造并使之趋向完善。
  “作为历史教师,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应该用课堂教学的艺术,锻造艺术的课堂,塑造学生的艺术人生。”现今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历史教师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向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转变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当然很多历史教师也出现迷惘和迷失方向,变得无所适从。但是,如果我们坚持学习,不断充电,细心思考,我们将迎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新生命”。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利用奇摄动理论,讨论了一类拟线性奇摄动边值问题。首先分别求得问题的外部解和内部解,再进行变量间的变换,得到外部解的内展开式和内部解的外展开式,利用边值条件和匹配原则
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历史、地理的相关知识、材料作补充,能让政治课不会那么枯燥无味,而且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能使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  一、历史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有的政治课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历史知识,通过正反比较、综合分析,能让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观点理解加深刻。  例如,在教学初三政治第六课第二框题关于“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历史上的三
怀旧工程的目的与概要位于九州最北端的北九州市的门司港从明治到昭和初期作为九州铁路的起点.也作为大陆贸易的据点,发展了产业.经济和文化。但是后来随着交通运输形态的变化和
王夏歌(以下简称"王"):张老师,您好!您是绘画界有独特个性的画家。近年来,我们一直关注您的创作,也深知您创作的海底世界在国画界有较大影响。受《建筑与文化》杂志委托,想对您做
<正>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使用功能:老年大学竣工时间:2007.12
期刊
刘先觉,1931年12月生,安徽合肥人,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5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
如何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美丽的乡村、特色的地方文化成为乡村复兴的宝贵资源。“中国青瓷小镇”的发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的哲学根源比较复杂,六十年代后期,法国哲学家贾奎斯&#183;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沦语法学》一书中确定,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被理论家们用于对一
一个暂时的.可移动的茶室。波纹状的5毫米厚的塑料板被按照65毫米间隔排列并且用绳索绑在一起。一旦绳索被船开.这个茶室就还原成为一系列薄片元素.很容易地就搬迁走。整个形式
朗读,古已有之。我国古今许多文人、学者在语文学习中都非常重视朗读。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叶圣陶也曾说:“文章的奥秘要通过读才能去发掘。”由此可见,朗读是自古至今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文体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现代文的朗读中,有的文章语言优美、笔调活跃,我就指导学生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