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世界艺坛奉为最大展会之一的威尼斯双年展即将于今年6月1日至11月24日迎来其第55届。随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公布其国家馆方案后,中国馆也于近日公布了此次参展的“国家队”规模。今年,焦点落在了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王春辰的身上。而其参展方案则是由何云昌、缪晓春、王庆松等七位中国艺术家用多种艺术形态呈现的“变位”之景。
“变位”如何呼应“百科殿堂”
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乔尔尼(MassimilianoGioni)为本届双年展订下了“百科殿堂”的主题。“百科殿堂”(The EncycbpedicPalace)设想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意裔美国艺术家马里诺·奥利迪的设计理念。该理念描绘了百科殿堂是一座虚构的博物馆,汇集了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从轮胎到卫星。尽管奥利迪的设想从未实施,但这种对世界文明愿景的奇思异想,在人类进程中从未缺席。乔尔尼称,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希望展现—种如百科全书式宫殿般的当代艺术与历史传统之融合,并提升“百科全书式全面涵盖包容所有知识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这一认知。
对于这个“百科殿堂”的总主题,王春辰所提出的“变位”到底如何与之相呼应并展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风貌?这引起了不少人的疑问。王春辰表示,本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思路主要是将他这些年正在思考的问题,利用这个平台做一个集中展示。他认为百科殿堂实际上强调的是视觉文化的多样性,而本次提出的“变位”来自英文“transfiguration”,其词根包含“形象”、“图像”,所以“变位”是图像的变化,形象的转换,但同时也是文化观念的变化,文化语境的变化,有上下文的关系。在这个展览中,“变位”的含义是当代艺术的变化和一种思维的转换,包括生活到艺术的转换,日常行为到艺术的转换或者是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包括也指向当代社会变化的一个特征。王春辰认为,“变位”与中国文化也有一种内在的吻合,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爻变之说,由此不仅能与“百科宫殿”这一总主题呼应,也能强调中国社会中各种形态的变化。7位艺术家将如何“变位”?
在发布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信息的当天,同时也公布了本次“出征”威尼斯的艺术家团队,包括何云昌、胡曜麟、缪晓春、舒勇、童红生、王庆松、张小涛七位艺术家。这七位入选的艺术家并非所有都为人熟知。面对质疑,王春辰表示,选择这些艺术家是因为这些艺术家都有其各自的艺术语言,并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其视觉想象和智慧,相信他们作品能给大家带来新面貌。如胡曜麟基于对中国文化社会变迁做了大量的收藏保护及复制性工作,表现了一个人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思考。
另外,本次展览空间的条件也是王春辰挑选艺术家的重要考量依据。他表示,主办方此次提供的展览空间很适合新媒体视觉艺术,在这个领域,他比较熟悉缪晓春与张小涛的作品。视觉影像研究,超越了传统的方式,能够反映中国艺术家甚至于中国艺术的发展。
在艺术家的创作方面,王春辰希望呈现的作品中,有的是艺术家过去的作品,有的会是新创作的,不一定要按照本次“变位”的主题来完成。这个展览就是呈现这些作品整合后体现出的一种关系,作品从中国远赴威尼斯,包括在布展空间上的处理等,完成了一种文化漂移后的转换,这些都体现了变位的特征。
往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场地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有一个散发气味的油罐在里面,影响整个中国馆的呈现。王春辰表示,在今年,经过中国文化部和外交部与意大利文化部沟通后,已经确定会把这个油罐搬走。他认为,这一变动成为今年中国馆和往年相比较为显著的变化,碰巧也吻合了“变位”这个主题。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为美术史学博士、美术批评家及策展人,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事现代美术史及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2012年,他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聘为特约策展人,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艺术杂志》称其为“来自中国大陆第一个被美国美术馆聘请的中国策展人”。
“变位”如何呼应“百科殿堂”
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乔尔尼(MassimilianoGioni)为本届双年展订下了“百科殿堂”的主题。“百科殿堂”(The EncycbpedicPalace)设想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意裔美国艺术家马里诺·奥利迪的设计理念。该理念描绘了百科殿堂是一座虚构的博物馆,汇集了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从轮胎到卫星。尽管奥利迪的设想从未实施,但这种对世界文明愿景的奇思异想,在人类进程中从未缺席。乔尔尼称,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希望展现—种如百科全书式宫殿般的当代艺术与历史传统之融合,并提升“百科全书式全面涵盖包容所有知识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这一认知。
对于这个“百科殿堂”的总主题,王春辰所提出的“变位”到底如何与之相呼应并展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风貌?这引起了不少人的疑问。王春辰表示,本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思路主要是将他这些年正在思考的问题,利用这个平台做一个集中展示。他认为百科殿堂实际上强调的是视觉文化的多样性,而本次提出的“变位”来自英文“transfiguration”,其词根包含“形象”、“图像”,所以“变位”是图像的变化,形象的转换,但同时也是文化观念的变化,文化语境的变化,有上下文的关系。在这个展览中,“变位”的含义是当代艺术的变化和一种思维的转换,包括生活到艺术的转换,日常行为到艺术的转换或者是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包括也指向当代社会变化的一个特征。王春辰认为,“变位”与中国文化也有一种内在的吻合,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爻变之说,由此不仅能与“百科宫殿”这一总主题呼应,也能强调中国社会中各种形态的变化。7位艺术家将如何“变位”?
在发布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信息的当天,同时也公布了本次“出征”威尼斯的艺术家团队,包括何云昌、胡曜麟、缪晓春、舒勇、童红生、王庆松、张小涛七位艺术家。这七位入选的艺术家并非所有都为人熟知。面对质疑,王春辰表示,选择这些艺术家是因为这些艺术家都有其各自的艺术语言,并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其视觉想象和智慧,相信他们作品能给大家带来新面貌。如胡曜麟基于对中国文化社会变迁做了大量的收藏保护及复制性工作,表现了一个人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思考。
另外,本次展览空间的条件也是王春辰挑选艺术家的重要考量依据。他表示,主办方此次提供的展览空间很适合新媒体视觉艺术,在这个领域,他比较熟悉缪晓春与张小涛的作品。视觉影像研究,超越了传统的方式,能够反映中国艺术家甚至于中国艺术的发展。
在艺术家的创作方面,王春辰希望呈现的作品中,有的是艺术家过去的作品,有的会是新创作的,不一定要按照本次“变位”的主题来完成。这个展览就是呈现这些作品整合后体现出的一种关系,作品从中国远赴威尼斯,包括在布展空间上的处理等,完成了一种文化漂移后的转换,这些都体现了变位的特征。
往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场地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有一个散发气味的油罐在里面,影响整个中国馆的呈现。王春辰表示,在今年,经过中国文化部和外交部与意大利文化部沟通后,已经确定会把这个油罐搬走。他认为,这一变动成为今年中国馆和往年相比较为显著的变化,碰巧也吻合了“变位”这个主题。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为美术史学博士、美术批评家及策展人,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事现代美术史及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2012年,他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聘为特约策展人,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艺术杂志》称其为“来自中国大陆第一个被美国美术馆聘请的中国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