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要“融情·导向·启思”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ee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老生常谈、无法回避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存在太多的不尽如人意:“廉价”表扬,失真;模糊评价,失准;纠错不力,失“导”……原因固然很多,但缺乏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是重要原因。在此,筆者就“课堂教学评价”话题,从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导向性、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略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课堂评价要融入情感,“情动辞发”催奋进
  教师的课堂评价影响着学生情绪的高涨、情感的迸发。因为,情绪、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能直接诱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句表扬的评价,有的教师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是一种违心的恭维,有的
  则说得激情满怀,让人觉得是发自肺腑的赞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融入教者的情感体验,用简洁而恰当的语言,真切表达自己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赞扬与鼓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上公开课时,对学生读课文的评价是:“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如此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的评价,学生犹如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欣喜不已。有一次贾老师在重庆上课,抽了一位智力有障碍的孩子读书,足足等待了三分钟,待孩子读完后,贾老师这样评价:“虽然你读的我一个字也没有听懂,但是面对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你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发言,你是全场最勇敢的孩子!”在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贾老师的课堂评价是在与孩子真心交流、真情对话,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拨动孩子的心弦,打开孩子的心扉,催生孩子的心智。
  二、课堂评价要及时纠错,“润物无声”明方向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个性迥异、聪明好奇的教育对象,而学生的学习则是一个“生疑—释疑—再生疑”的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富有个性化,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课堂上出现这些带有个性和共性的问题,教师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而要通过巧妙、机智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为进一步学习明确方向。如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可以这样评价:“你读正确了,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读课文要像说话一样,同学们又没追你,你干吗读得那么快呀!”“读课文不能一字一顿地读,一字一顿地读就是‘唱书’了,词语要连着读,跟着老师念念这些词语。”“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如果能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这样,针对学生读课文时出现的不同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纠正,融朗读技巧指导于评价之中,达到“润物无声”。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一个学生在给“姆”字组词时说“养母”,顿时学生一片哗然。此时,这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他说的是‘养母’的‘母’还要……”那位学生顿时领悟到了,连忙补充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可见,教师评价的这一补充与提示,不仅化解了学生答错问题时的尴尬,而且为学生的思考与回答指明了方向。
  三、课堂评价要拾级而上,“柳暗花明”促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有时教师预设的问题可能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也可能提问方式方法不当,把学生的学习引进了死胡同。出现如此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采用评价的方式,或化解问题,或引发思考,或巧妙点拨,引导学生拾级而上,由“山重水复”变得“柳暗花明”。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巴迪写了一首小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冷场一会儿后,一个学生举起了小手,轻声回答道:“老师,我觉得母亲和父亲都说得对,因为课文最后说‘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顿时教师领悟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死胡同,于是评价道:“你的回答让我体会到母亲和父亲对巴迪写的这首小诗评价的重要性,那么你是赞成母亲的评价,还是赞成父亲的评价?请仔细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你赞成的理由。”这样教师便化解了难题。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练习写人的习作时,一个学生交流时说道:“我准备写我们的语文老师,写他向我们讲述他小时候下河摸鱼的事。”于是,这位教师灵机一动,评价道:“你还真够胆大哈,竟把老师小时候‘见不得人’的事给抖了出来。是啊,老师讲小时候下河摸鱼,实际上是在向你讲述他小时候的童年趣事。那么,你觉得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顿时学生领悟到,应抓住老师向他们讲述的自己的童年趣事来表现老师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性格特点。可谓经典评价,让学生茅塞顿开,达到“柳暗花明”的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评价具有反馈学情、目标导航、启发思考等多重功效,它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快速作出反应,以准确、精练、幽默、风趣而富有激情的评价,不断促进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创建高效而鲜活的课堂的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记者:薛老师,您好!组块教学,是您提出的原创型教学理念。您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将组块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造融为一体,不断推陈出新,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年来,您组建了吴江区的组块教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了组块教学研究联盟等。提起组块教学,小学语文老师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薛老师,想起以您为核心的组块教学研究团队。相比个人研究而言,您觉得以组建团队的方式一起研究组块教学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呢?  薛法根:教育是
一、游戏导入,走近端午  师: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小  吃货猜节日》。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  师:小汤圆,圆又圆。  生:元宵节。  师:吃月饼,赏明月。  生:中秋节。  师: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再  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那再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  生:粽子。  师:是的,所以它叫“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生齐读课题)  师:题目里有两个新
“同学们,如果去北京你最想去哪儿?有一个地方,老师也非常想去看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简洁的导入,开始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  名师工作室里“每人一课”活动如期展开,我又有了一次成长锻炼的机会。如何上好一堂学生喜爱、高效率、具有语文味的课,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的。最初的试教,我只是一味给学生讲解,向学生展示我所收集的资料,整节课,基本上我的声音回荡在教室。这样的课,显然远离了“以生为
【教学目标】  1.积累词句,感受夏天的生机与活力。  2.学习抓中心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发现作者从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写的秘密。  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  义,明白我们要及时抓住青少年时期,增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否则错过时机就会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中心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发现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短句和富有节奏的
【探究目标】  听声音、大胆想,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  【支架策略】  倾听三段故事音频,发挥想象,编出完整的故事。  【评价要素】  善于倾听、想象丰富、故事完整、语言生动。  【教学过程】  一、入情境——走近声音  1.听声音,猜一猜  师:我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用这双耳朵,我们聆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听声音,猜猜猜”的小游戏。  师:(播放动物叫声)听,这是什么声音? 
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节目《朗读者》火遍大江南北,其前三期的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选择”。今天,笔者就想借着这三个主题词聊一聊中高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以期培养更多学生成为酷爱朗读、懂得朗读、善于朗读的“朗读者”。  一、“遇见”——走进文本  《朗读者》说,人们朗读的不只是文字,朗读的同样是人生。而这正是这档节目能牵扯亿万观众心灵的魅力所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电视节目中的不少“朗读者”普
“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这是《教学勇气》封面上的一句话。时隔六年之后,我又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六年前,我没有结婚,没有家庭的束缚。我和另外三个同事一起住在清流学校为我们提供的集体宿舍里。它是新都区最为偏远的学校之一,天一黑,不止整个学校安静了下来,连整个小镇都似乎开始入睡。没有城市的喧哗与热闹,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晚飯后的消遣就是在宿舍里看书和备课。第一次看《教学勇气》就是在那
【探究目标】  1.了解什么是“点面结合”。  2.能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  【支架策略】  1.“气球大爆炸”游戏的规则、道具等。  2.学校运动会视频及描写相关场面的范文。  3.描写“面”的一般句式,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和歇后语。  【评价要素】  四个方面:标题吸引人、导语较简洁、主体有细节、内容很客观。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常有人问:“诗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起了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参禅之  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借用大师的思维,我的答案是“诗就是诗,诗不是诗,诗还是诗”。  诗就是诗。《说文解字》认为诗是“心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它言志,它传情,它授知,它解惑……  诗不是诗,它是一种选
去西藏,去宁夏,去青海,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个信徒,一步一叩首,用一个一个长头走向心中的圣地,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虔诚。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心生敬畏,也常常想到自己,从教21年来,在通往语文教育这一圣殿的路上,我一路前行,虽苦,虽累,但无悔无憾。  一、教学风格的形成  我的教师生涯非常幸运,刚工作时就遇到了好领导、好同事,刚当班主任又遇到了好学生、好家长。  我刚毕业时并不是教语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