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6月"金砖四国"首次峰会在俄召开,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能否取代美国等传统经济大国的地位,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本文对 "金砖四国"的发展前景作出简要预。
关键词: 金砖四国 前景预测
一、金砖四国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可能性
"金砖四国"作为世界上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其经济存在优势互补,相互间的合作潜力巨大。
首先,"金砖四国"在国情、经济发展阶段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四国都面临着经济减速快、就业压力很大、外资撤离严重、内需消费启动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还存在调整经济拉动方式,启动内部需求消费,力保经济增长的严重困难亟待解决。
其次,各国分别有能源,技术,资源,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在中国的制造业、俄罗斯的能源行业、巴西的矿业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之间,四国完全可以互为补充。四国合作,必将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兼容并蓄的新型增长模式,带动后发国家齐步走向复苏。
再次,四国利益共同体已拥有合作基础,即期待增加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的,而且四国在对改革国际金融秩序方面抱有共同的理念。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来,四个国家经济活跃、各有侧重,其经济状况已经成为世界平衡与增长的重要因素,"金砖四国"进一步要求改革现有世界经济金融秩序,四国合作所形成的巨大经济规模使其具备与西方强国相博弈,争夺更多话语权的资格。
此外,近年来,四国交往不断深化,为"金砖四国"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2008年5月16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召开会议,这是四国外长在联合国等国际会议之外举行的首次专门会晤,被外界视为"金砖四国"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的开始。
二、阻碍"金砖四国"建立合作关系的障碍
"金砖四国"不仅面对着发展自身经济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四国之间还存在着阻碍建立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障碍。
(一)经济联系并不紧密
08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518亿美元,但这一数据仅为中欧4000多亿美圆贸易额的八分之一,也远低于3300多亿美元的中美贸易额;中国是仅次于欧盟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根据2008年前十个月的统计,俄罗斯已从2007年的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九。2008年,欧盟、美国和日本仍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近年来,中美贸易总额连创新高。显然,尽管中国对"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弥足轻重,但中国不可能在外贸政策上为"金砖四国"作出太大调整。
(二)贸易争端
在"金砖四国"之间,贸易争端同样普遍存在,中俄最新一个贸易争端发生在6月初,中国认为俄罗斯的特殊钢材出口商存在倾销行为,而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则暗示俄罗斯可能考虑报复措施;巴西与俄罗斯和中国也曾就市场准入发生争端;巴西在多哈贸易谈判中寻求农业贸易完全自由化的策略,也因印度坚持保护本国大米种植者而受阻。
(三)意识形态与与社会制度的差异
"金砖四国"现行着不同的政治体制,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曾被国际舆论曾多次暗示应改变现行的"社会主义体制"以适应全球的资本主义,但中国政府一直表面立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冲突难以平息。
其次,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又孕育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国的封建主义思想未被彻底根除,而苏联解体这段特殊经历也深深影响着俄罗斯的发展,宗教信仰指引着印度人民前进,而巴西人更是拉丁美洲文化集大成者,各国在相互接触中,在许多地方都需要磨合。
(四)地缘政治冲突
一方面,印度对中国的军事崛起感到紧张,两国至今存在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此外,中国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多年矛盾中被认为始终站在巴基斯坦一方,而印度境内的流亡藏人基地亦是政治紧张之源,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可能让经济上的美好意愿止步不前。另一方面,中俄双方在地缘政治上一直相互遏制,俄罗斯为了迎合国内民粹派的倾向,不时在政治上做出强硬举措,至今被中国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北方邻居。
三、加强"金砖四国"合作的建议
(一)、增强四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协调
一方面,"金砖四国"应联合起来,率先达成共识,就一系列重大国际金融和贸易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唤起和发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国际经贸秩序求改革、要创新的愿望和信心,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并形成强大的国际经济秩序革新潮流;另一方面,"金砖四国"要进一步协调立场,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当前国际上面临的重大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核扩散、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并为此作出必要和可能的贡献。
(二)恢复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
四国要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解决自身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转变发展方式,争取在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开放市场,发挥互补优势,扩大经贸合作;要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和便利经贸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商品、服务、人员等正常有序流动,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
(三)有利于相互借鉴经济发展经验和实现共同崛起
"金砖四国"应实现首脑和部长定期会晤的机制化、常态化,通过经常性的高层磋商,相互学习,借鉴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避免失误,促进共同崛起。
四国在经济体制、增长模式、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四国可以并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扩大彼此间的投资贸易往来和金融合作,调整这些国家对外经贸方向、增加有效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减轻对发达经济的依赖,抵御外部危机。
(四)坚持开放性和非排他性,进一步提高金砖四国的代表性。
应该吸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金砖四国"对话中来,特别是南非、墨西哥、沙特等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新兴国家。唯有如此,新兴国家才能不断壮大力量,真正与发达国家公平对等地对话。同时,努力支援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受害至深、有被边缘化危险的国家应对和克服金融危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五)四国要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四国要继续呼吁国际社会不能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忽视发展问题、减少发展投入,特别要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冲击;要呼吁各方继续执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官方发展援助承诺,推动联合国有关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取得积极成果,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挑战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金砖四国"以各自独特的优势,展现了良好的发展事态,但作为新兴国家,各国尚存在各种复杂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四国虽存在求同存异的可能性,但是要想建立向欧盟这样的有实力的区域性组织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普京称中俄等."金砖四国"仍将成为世界经济引擎【N】.环球时报,2008.
【2】徐向梅.由乱而治,俄罗斯政治历程(1990-2005)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井华.金砖四国的故事:是美好幻想还是理性预测【J】.财经论坛,2006.
【4】黄海燕.我国改革开放30年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J】.经济要参,2008.
作者简介:谭孟莎(1988-),女, 重庆人,四川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关键词: 金砖四国 前景预测
一、金砖四国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可能性
"金砖四国"作为世界上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其经济存在优势互补,相互间的合作潜力巨大。
首先,"金砖四国"在国情、经济发展阶段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四国都面临着经济减速快、就业压力很大、外资撤离严重、内需消费启动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还存在调整经济拉动方式,启动内部需求消费,力保经济增长的严重困难亟待解决。
其次,各国分别有能源,技术,资源,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在中国的制造业、俄罗斯的能源行业、巴西的矿业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之间,四国完全可以互为补充。四国合作,必将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兼容并蓄的新型增长模式,带动后发国家齐步走向复苏。
再次,四国利益共同体已拥有合作基础,即期待增加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的,而且四国在对改革国际金融秩序方面抱有共同的理念。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来,四个国家经济活跃、各有侧重,其经济状况已经成为世界平衡与增长的重要因素,"金砖四国"进一步要求改革现有世界经济金融秩序,四国合作所形成的巨大经济规模使其具备与西方强国相博弈,争夺更多话语权的资格。
此外,近年来,四国交往不断深化,为"金砖四国"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2008年5月16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召开会议,这是四国外长在联合国等国际会议之外举行的首次专门会晤,被外界视为"金砖四国"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的开始。
二、阻碍"金砖四国"建立合作关系的障碍
"金砖四国"不仅面对着发展自身经济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四国之间还存在着阻碍建立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障碍。
(一)经济联系并不紧密
08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518亿美元,但这一数据仅为中欧4000多亿美圆贸易额的八分之一,也远低于3300多亿美元的中美贸易额;中国是仅次于欧盟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根据2008年前十个月的统计,俄罗斯已从2007年的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九。2008年,欧盟、美国和日本仍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近年来,中美贸易总额连创新高。显然,尽管中国对"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弥足轻重,但中国不可能在外贸政策上为"金砖四国"作出太大调整。
(二)贸易争端
在"金砖四国"之间,贸易争端同样普遍存在,中俄最新一个贸易争端发生在6月初,中国认为俄罗斯的特殊钢材出口商存在倾销行为,而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则暗示俄罗斯可能考虑报复措施;巴西与俄罗斯和中国也曾就市场准入发生争端;巴西在多哈贸易谈判中寻求农业贸易完全自由化的策略,也因印度坚持保护本国大米种植者而受阻。
(三)意识形态与与社会制度的差异
"金砖四国"现行着不同的政治体制,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曾被国际舆论曾多次暗示应改变现行的"社会主义体制"以适应全球的资本主义,但中国政府一直表面立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冲突难以平息。
其次,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又孕育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国的封建主义思想未被彻底根除,而苏联解体这段特殊经历也深深影响着俄罗斯的发展,宗教信仰指引着印度人民前进,而巴西人更是拉丁美洲文化集大成者,各国在相互接触中,在许多地方都需要磨合。
(四)地缘政治冲突
一方面,印度对中国的军事崛起感到紧张,两国至今存在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此外,中国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多年矛盾中被认为始终站在巴基斯坦一方,而印度境内的流亡藏人基地亦是政治紧张之源,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可能让经济上的美好意愿止步不前。另一方面,中俄双方在地缘政治上一直相互遏制,俄罗斯为了迎合国内民粹派的倾向,不时在政治上做出强硬举措,至今被中国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北方邻居。
三、加强"金砖四国"合作的建议
(一)、增强四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协调
一方面,"金砖四国"应联合起来,率先达成共识,就一系列重大国际金融和贸易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唤起和发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国际经贸秩序求改革、要创新的愿望和信心,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并形成强大的国际经济秩序革新潮流;另一方面,"金砖四国"要进一步协调立场,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当前国际上面临的重大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核扩散、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并为此作出必要和可能的贡献。
(二)恢复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
四国要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解决自身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转变发展方式,争取在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开放市场,发挥互补优势,扩大经贸合作;要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和便利经贸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商品、服务、人员等正常有序流动,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
(三)有利于相互借鉴经济发展经验和实现共同崛起
"金砖四国"应实现首脑和部长定期会晤的机制化、常态化,通过经常性的高层磋商,相互学习,借鉴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避免失误,促进共同崛起。
四国在经济体制、增长模式、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四国可以并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扩大彼此间的投资贸易往来和金融合作,调整这些国家对外经贸方向、增加有效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减轻对发达经济的依赖,抵御外部危机。
(四)坚持开放性和非排他性,进一步提高金砖四国的代表性。
应该吸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金砖四国"对话中来,特别是南非、墨西哥、沙特等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新兴国家。唯有如此,新兴国家才能不断壮大力量,真正与发达国家公平对等地对话。同时,努力支援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受害至深、有被边缘化危险的国家应对和克服金融危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五)四国要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四国要继续呼吁国际社会不能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忽视发展问题、减少发展投入,特别要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冲击;要呼吁各方继续执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官方发展援助承诺,推动联合国有关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取得积极成果,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挑战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金砖四国"以各自独特的优势,展现了良好的发展事态,但作为新兴国家,各国尚存在各种复杂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四国虽存在求同存异的可能性,但是要想建立向欧盟这样的有实力的区域性组织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普京称中俄等."金砖四国"仍将成为世界经济引擎【N】.环球时报,2008.
【2】徐向梅.由乱而治,俄罗斯政治历程(1990-2005)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井华.金砖四国的故事:是美好幻想还是理性预测【J】.财经论坛,2006.
【4】黄海燕.我国改革开放30年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J】.经济要参,2008.
作者简介:谭孟莎(1988-),女, 重庆人,四川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