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列宁也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情感与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融于情感之中。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浸透着情感因素,认识的每一发展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章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用情真意切来撑起语文的一片朗朗晴空。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要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其他文献
论述了古代汉语课程的建立以及培养目的和培养对象,指出了目前需要改革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具体做法是:(1)对全部农村后备干部普遍建立工作实绩档案,对后备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在群众中的威信定期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做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2)由各乡镇党校每年分
摘要: 目前数学课程的教学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消极接受、教学手段落后等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数学课程的教学,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结合高职的特点对原高等数学等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开设数学建模基础知识专题讲座,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  关键词: 高职数学 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    1.数学建模简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民族药材蚤状车前子中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选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以功能性占多数,中医辨证证型以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多见,本项研究仅限于现代医学与腹痛相关的小儿功能性胃肠病。
摘要: 本文论述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对《微机原理及应用》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对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经过近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实践操作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前言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不但要求有较高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而其更新的速度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几乎月月出新品。这对教师的知识更新提出了高要求。而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的参差不齐,这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纷繁复杂的教学背景,如何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笔者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两点想法:    一、丰富的教
推进基本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目的:为了预防出生缺陷,降低孕产妇以及婴幼儿死亡率,提供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的保健服务.方法 1.成立机构,完善网络体系建设.2.制定方案,健全
6月2日,在共和国处于危难的关头,戒严部队某部官兵在党委“一班人”的率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奉命开进了中南海,肩负起保卫党中央、国务院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人们称赞这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