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即问题解决式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课堂 问题情境 方法 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03
如果将上课比喻成一场戏剧的话,那么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剧,学生就是观众。时间一长或剧情枯燥,观众就会厌烦,就算剧情精彩,观众看后能记住的情节也是少之又少。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就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做到这点?教师在课堂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贯穿于整堂课中,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构建知识网络,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
只有好的问题情境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那么,在生物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经历、现象、趣事等变成问题情境引入课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生物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用盐腌制食物可以使食物保存更长的时间?蚂蟥是田间劳作时常见的一种吸血环体动物,如何让它迅速致死?(用盐)原理是什么?又如,为什么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施肥前为什么要松土?这样把相应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认知冲突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里,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观念”,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观念重新设计问题回放给学生,从而暴露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人体的体温调节》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如果你分别处在30℃或5℃的环境中,相比而言,你的散热速率如何?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炎热环境中机体要增加散热,如夏天流汗多,所以得出30℃时的散热速率大于5℃时的散热速率,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相反的。这就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探究上面提到的问题。教师再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探究,就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通过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拥有了较宽的知识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范围内先提出一个人人皆知的简单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在这基础上再提一个新的从未涉及过的问题,这样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新课引入。例如,在学习《植物激素》时,先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学生都知道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了共鸣,在这基础上继续追问:那青苹果为什么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下来?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教师趁机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课程结束时对此问题作出解释。
4.用生物学史实来创设问题情境
用生物科学史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可在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到科学家们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不怕困难、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精神的鼓舞,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例如,在学习《酶的本质》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展开知识学习。又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同样也可以利用普里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鲁宾和卡门、希尔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展开相关知识的教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目的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的地方很多,但问题情境并不是越多越好,创设出的问题情境必须有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价值。因此,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选择,应挑那些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来提问。通过问题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认识道理,完成教学任务。如果离开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即使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被搞得很活跃,学生们都很有学习的激情,但没有了实际的意义,也不能算是成功的问题情境创设。
例如,在学习《酶的特性》时,为了更好地引出酶的专一性,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某人在吃中饭时同时吃了块牛肉,因为其牙缝较大,饭粒和肉丝都嵌在牙缝里,他没做任何处理,过了一段时间,饭粒不见了,肉丝还在,这是为什么?这样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酶的专一性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一步一步踏入教师设计好的“陷阱”中,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难度要适宜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的问题如果太容易,学生想都不用想就可以随口回答,则达不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而设计的问题如果太难,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冥思苦想也得不出结果,也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那些难易程度适宜,而学生一时半会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难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既要“接近”学生,又要让学生“跳起来可以够得着”。 例如,在学习《渗透作用原理》时,可通过改变渗透装置实验中漏斗或烧杯内的溶液,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将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换成相同体积、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直接让学生判断漏斗内的液柱高度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因为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比较难回答的,学生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去思考、去回答,很迷茫。因此,可以先问学生:“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哪个溶液的摩尔浓度高?”经学生讨论后,就可以得出葡萄糖溶液的摩尔浓度高,再引导学生联系到渗透作用里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渗透作用原理。
3.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新颖、生动、奇特,就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要善于观察和寻找,从蕴藏着无穷奥秘的生命现象中,从身边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现象中,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中选取新奇的、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的材料,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先用以下问题引入:有一对夫妇,丈夫是A型血,妻子是B型血,生了一个O型血的孩子,于是,丈夫质疑妻子,妻子坚决否认,她自己也觉得很疑惑。妻子是冤枉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便能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先不揭晓答案,等学完整节课后,再与学生一起揭晓答案。这样一来,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等待揭晓答案的最后一刻,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的主角。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提出一个比较好的问题,往往能够马上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 参 考 文 献 ]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97—99.
[2]张世蕉.生物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个方面[J].生物学教学,2007(9).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生物课堂 问题情境 方法 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03
如果将上课比喻成一场戏剧的话,那么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剧,学生就是观众。时间一长或剧情枯燥,观众就会厌烦,就算剧情精彩,观众看后能记住的情节也是少之又少。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就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做到这点?教师在课堂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贯穿于整堂课中,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构建知识网络,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
只有好的问题情境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那么,在生物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经历、现象、趣事等变成问题情境引入课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生物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用盐腌制食物可以使食物保存更长的时间?蚂蟥是田间劳作时常见的一种吸血环体动物,如何让它迅速致死?(用盐)原理是什么?又如,为什么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施肥前为什么要松土?这样把相应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认知冲突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里,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观念”,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观念重新设计问题回放给学生,从而暴露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人体的体温调节》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如果你分别处在30℃或5℃的环境中,相比而言,你的散热速率如何?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炎热环境中机体要增加散热,如夏天流汗多,所以得出30℃时的散热速率大于5℃时的散热速率,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相反的。这就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探究上面提到的问题。教师再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探究,就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通过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拥有了较宽的知识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范围内先提出一个人人皆知的简单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在这基础上再提一个新的从未涉及过的问题,这样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新课引入。例如,在学习《植物激素》时,先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学生都知道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了共鸣,在这基础上继续追问:那青苹果为什么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下来?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教师趁机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课程结束时对此问题作出解释。
4.用生物学史实来创设问题情境
用生物科学史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可在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到科学家们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不怕困难、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精神的鼓舞,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例如,在学习《酶的本质》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展开知识学习。又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同样也可以利用普里斯特利、萨克斯、恩吉尔曼、鲁宾和卡门、希尔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展开相关知识的教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目的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的地方很多,但问题情境并不是越多越好,创设出的问题情境必须有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价值。因此,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选择,应挑那些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来提问。通过问题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认识道理,完成教学任务。如果离开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即使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被搞得很活跃,学生们都很有学习的激情,但没有了实际的意义,也不能算是成功的问题情境创设。
例如,在学习《酶的特性》时,为了更好地引出酶的专一性,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某人在吃中饭时同时吃了块牛肉,因为其牙缝较大,饭粒和肉丝都嵌在牙缝里,他没做任何处理,过了一段时间,饭粒不见了,肉丝还在,这是为什么?这样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酶的专一性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一步一步踏入教师设计好的“陷阱”中,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难度要适宜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的问题如果太容易,学生想都不用想就可以随口回答,则达不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而设计的问题如果太难,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冥思苦想也得不出结果,也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那些难易程度适宜,而学生一时半会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难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既要“接近”学生,又要让学生“跳起来可以够得着”。 例如,在学习《渗透作用原理》时,可通过改变渗透装置实验中漏斗或烧杯内的溶液,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将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换成相同体积、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直接让学生判断漏斗内的液柱高度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因为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比较难回答的,学生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去思考、去回答,很迷茫。因此,可以先问学生:“相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哪个溶液的摩尔浓度高?”经学生讨论后,就可以得出葡萄糖溶液的摩尔浓度高,再引导学生联系到渗透作用里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渗透作用原理。
3.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新颖、生动、奇特,就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要善于观察和寻找,从蕴藏着无穷奥秘的生命现象中,从身边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现象中,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中选取新奇的、能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的材料,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先用以下问题引入:有一对夫妇,丈夫是A型血,妻子是B型血,生了一个O型血的孩子,于是,丈夫质疑妻子,妻子坚决否认,她自己也觉得很疑惑。妻子是冤枉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便能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先不揭晓答案,等学完整节课后,再与学生一起揭晓答案。这样一来,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等待揭晓答案的最后一刻,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的主角。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提出一个比较好的问题,往往能够马上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 参 考 文 献 ]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97—99.
[2]张世蕉.生物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个方面[J].生物学教学,2007(9).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