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想1999年邓中翰博士在海淀中关村,启动和承担“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短短5年的时间,5次飞跃,中星微就实现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为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罗技、创新技术、富士通、联想、波导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在全球市场的销售覆盖了欧、美、日、韩、台等16个国家和地区,“星光中国芯”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IC品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2004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海淀区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中关村西区时说,海淀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芯”光璀璨的起点
1980年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走出中科院的高墙,建立了“北京等离子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点燃了科技人员“下海”的火种。随后,海淀区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批准成立“京海计算机机房技术开发公司”。不久,中科院和海淀区联合创办的科技企业——科海新技术公司也成立了。1984年2月召开的海淀区科技大会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型产业,把海淀区建成新型产业区、科学文化城”的思路。1984年11月,海淀区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以“坚持改革、发挥优势、服务首都、繁荣海淀”的十六字方针,把海淀区建成“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文化区、首都副食品基地”两区一基地的发展战略,指出要采取优惠政策、推动科技企业发展。此后,信通、京海、华海、联想、时代、科理等骨干企业先后诞生。电子一条街的框架基本形成,以中科院为主力,民办科技企业为先锋,高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乡镇企业、街联社、驻军科研单位及至外地企业、境外外资纷纷参与,技术经济繁荣局面如同星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拾,规模壮大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永丰高新技术产业等基地的完善,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稻香湖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创意产业基地的启动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学院路沿线等园区建设的顺利推动都被“电子一条街”“感染”了,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中国芯”打入国际市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预料之中的事。
妙计上策八方献
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的挂牌成立至今,海淀区高新技术发展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智慧和经验。无论是国家和市委,还是区里的每一届班子领导在调研中关村科技园区时都给海淀建言献策。
2004年7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调研。他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关村软环境的重要方面,必须抓好落实,这是鼓励创新、留住创新的关键。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挂牌后,区委书记谭维克指出,海淀园的发展一直受到多方关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区上下要一如既往地关注、呵护中关村这个品牌,关注海淀园的发展、进步,要对海淀园的发展充满信心。海淀园是海淀发展的主旋律,是人才、企业、科技、资源的聚宝盆;是推动海淀发展的发动机;是各种制度、改革的试验田;是推广成功做法、宝贵经验的辐射地。
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周良洛强调,要以产业化为载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二次创业”,实现园区建设“五年上台阶”的目标;要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以科技成果市场化为纽带,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协作,促进科研成果产生、转化和溢出;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和政府支持的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狠抓技术标准的创制、实施和产业化,加强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推动企业进入自主知识产权收益空间;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区设立研发机构,和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入区创业,打造研发中心区,推动集群经济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梧桐枝茂凤来巢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国高新技术的重要源发地和辐射源,高新技术产业自发展以来一直高速成长。2004年海淀园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完成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出口创汇1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第六届至第七届中关村电脑节期间,海淀区共签约709项,项目总投资556.7亿元。新注册企业22376家,比上年增长22.8%;新批新技术企业3187家,总数达14280家。Intel、AMD、法国电信等知名的国际公司来区设立了研发中心,顶尖级的IC设计公司汇聚园区成为高端产业发展亮点,软件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全国的89%和21.7%,建立了闪联、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移动多媒体技术、数字音视频等产业联盟,学生归国创业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中关村软件园、北航科技园被确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出口基地,并与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开展了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联想集团已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通过并购IBM的PC部而跨入国际型企业行列。
在2002年,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区设立研发机构,和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入区创业,区政府在辖区的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实施“海淀绿卡”,开通了“海淀外商投资绿色通道”,出台了《关于对突出财政贡献企业的奖励办法》,这些都成了中关村最诱人的政策大餐。
为提高“资本”与“知本”的高效对接,在2003年初,海淀区又在学院路与万泉河,由西至东打造了一条全长约4公里完整和谐的中关村金融走廊,为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筹集建设资金。随后,政府出台了《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纲要》。该《纲要》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开通了技术交易减免税“快速通道”,并打造了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法律、会计、人才、产权等中介服务的“中介大道”,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政府还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给予一定的损失补偿,降低担保和投资风险,同时,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对企业的一些具体困难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区委、区政府对留学生归国创业更是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留美的宋守根博士回中关村后,在创办专门开发地质勘探技术的公司过程中,就得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海淀绿色通道的数十万元种子基金资助。
海淀拥有的科技、文教、旅游优势资源构筑了海淀发展的起跳平台,仅中关村西区就将成为高科技产业管理决策、信息交流、研究开发、成果展示中心,一个在21世纪引导中国乃至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以高科技为特征的城市中心,一个环境、机能、社会和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型都市中心。
“中国芯”到“世界芯”
在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的奖励大会上,海淀区以45个项目奖的总数荣居全国第一,占北京地区(62项)的73%,占全国的19%,远超全国排名第二的上海市。从这一获奖情况来看,海淀科技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仍然是创新的主体,海淀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从2000年到2003年仅3年的时间就增加了3.6倍。海淀区科委在充分利用科技三项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础上,2004年还先后启动了公共技术平台计划、中小企业虚拟研发中心计划、企业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等,旨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星微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项目是继中科大洋、汉王科技之后海淀区科技三项费支持过的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又一高新技术企业。“星光中国芯”的成功,正是区委、区政府在这些关键领域不断扶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代表。
从2001年的“星光一号”作为第一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打入国际市场,成为第一枚走向世界的“中国芯”,到去年的集前代所有产品的全部功能于一体,能够跨平台的、在各种操作系统之上支持新一代PC多媒体输入标准,更完美地实现了与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的有机结合的“星光五号”。“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实现产业化以来,已经申请了400多项专利,以其前瞻的市场判断和先进的技术被国内外市场广泛接纳。截至2004年底,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枚,占据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领域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像“星光中国芯”一样,海淀沃土培育出的其他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已突破了每秒10万亿次大关,科兴公司SARS灭活疫苗也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IPV6(下一代互联网)等重大技术研发也取得了进展。
2004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海淀区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中关村西区时说,海淀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芯”光璀璨的起点
1980年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走出中科院的高墙,建立了“北京等离子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点燃了科技人员“下海”的火种。随后,海淀区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批准成立“京海计算机机房技术开发公司”。不久,中科院和海淀区联合创办的科技企业——科海新技术公司也成立了。1984年2月召开的海淀区科技大会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型产业,把海淀区建成新型产业区、科学文化城”的思路。1984年11月,海淀区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以“坚持改革、发挥优势、服务首都、繁荣海淀”的十六字方针,把海淀区建成“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文化区、首都副食品基地”两区一基地的发展战略,指出要采取优惠政策、推动科技企业发展。此后,信通、京海、华海、联想、时代、科理等骨干企业先后诞生。电子一条街的框架基本形成,以中科院为主力,民办科技企业为先锋,高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乡镇企业、街联社、驻军科研单位及至外地企业、境外外资纷纷参与,技术经济繁荣局面如同星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拾,规模壮大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永丰高新技术产业等基地的完善,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稻香湖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创意产业基地的启动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学院路沿线等园区建设的顺利推动都被“电子一条街”“感染”了,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中国芯”打入国际市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预料之中的事。
妙计上策八方献
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的挂牌成立至今,海淀区高新技术发展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智慧和经验。无论是国家和市委,还是区里的每一届班子领导在调研中关村科技园区时都给海淀建言献策。
2004年7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调研。他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关村软环境的重要方面,必须抓好落实,这是鼓励创新、留住创新的关键。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挂牌后,区委书记谭维克指出,海淀园的发展一直受到多方关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区上下要一如既往地关注、呵护中关村这个品牌,关注海淀园的发展、进步,要对海淀园的发展充满信心。海淀园是海淀发展的主旋律,是人才、企业、科技、资源的聚宝盆;是推动海淀发展的发动机;是各种制度、改革的试验田;是推广成功做法、宝贵经验的辐射地。
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周良洛强调,要以产业化为载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二次创业”,实现园区建设“五年上台阶”的目标;要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以科技成果市场化为纽带,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协作,促进科研成果产生、转化和溢出;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和政府支持的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狠抓技术标准的创制、实施和产业化,加强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推动企业进入自主知识产权收益空间;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区设立研发机构,和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入区创业,打造研发中心区,推动集群经济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
梧桐枝茂凤来巢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国高新技术的重要源发地和辐射源,高新技术产业自发展以来一直高速成长。2004年海淀园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完成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出口创汇1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第六届至第七届中关村电脑节期间,海淀区共签约709项,项目总投资556.7亿元。新注册企业22376家,比上年增长22.8%;新批新技术企业3187家,总数达14280家。Intel、AMD、法国电信等知名的国际公司来区设立了研发中心,顶尖级的IC设计公司汇聚园区成为高端产业发展亮点,软件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全国的89%和21.7%,建立了闪联、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移动多媒体技术、数字音视频等产业联盟,学生归国创业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中关村软件园、北航科技园被确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出口基地,并与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开展了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联想集团已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通过并购IBM的PC部而跨入国际型企业行列。
在2002年,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区设立研发机构,和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入区创业,区政府在辖区的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实施“海淀绿卡”,开通了“海淀外商投资绿色通道”,出台了《关于对突出财政贡献企业的奖励办法》,这些都成了中关村最诱人的政策大餐。
为提高“资本”与“知本”的高效对接,在2003年初,海淀区又在学院路与万泉河,由西至东打造了一条全长约4公里完整和谐的中关村金融走廊,为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筹集建设资金。随后,政府出台了《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纲要》。该《纲要》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开通了技术交易减免税“快速通道”,并打造了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法律、会计、人才、产权等中介服务的“中介大道”,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政府还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给予一定的损失补偿,降低担保和投资风险,同时,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对企业的一些具体困难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区委、区政府对留学生归国创业更是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留美的宋守根博士回中关村后,在创办专门开发地质勘探技术的公司过程中,就得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海淀绿色通道的数十万元种子基金资助。
海淀拥有的科技、文教、旅游优势资源构筑了海淀发展的起跳平台,仅中关村西区就将成为高科技产业管理决策、信息交流、研究开发、成果展示中心,一个在21世纪引导中国乃至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以高科技为特征的城市中心,一个环境、机能、社会和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型都市中心。
“中国芯”到“世界芯”
在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的奖励大会上,海淀区以45个项目奖的总数荣居全国第一,占北京地区(62项)的73%,占全国的19%,远超全国排名第二的上海市。从这一获奖情况来看,海淀科技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仍然是创新的主体,海淀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从2000年到2003年仅3年的时间就增加了3.6倍。海淀区科委在充分利用科技三项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础上,2004年还先后启动了公共技术平台计划、中小企业虚拟研发中心计划、企业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等,旨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星微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项目是继中科大洋、汉王科技之后海淀区科技三项费支持过的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又一高新技术企业。“星光中国芯”的成功,正是区委、区政府在这些关键领域不断扶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代表。
从2001年的“星光一号”作为第一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打入国际市场,成为第一枚走向世界的“中国芯”,到去年的集前代所有产品的全部功能于一体,能够跨平台的、在各种操作系统之上支持新一代PC多媒体输入标准,更完美地实现了与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的有机结合的“星光五号”。“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实现产业化以来,已经申请了400多项专利,以其前瞻的市场判断和先进的技术被国内外市场广泛接纳。截至2004年底,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枚,占据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领域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像“星光中国芯”一样,海淀沃土培育出的其他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已突破了每秒10万亿次大关,科兴公司SARS灭活疫苗也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IPV6(下一代互联网)等重大技术研发也取得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