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话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把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利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数学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几乎都寓于知识之中,有一定的“隐蔽性”,数学教师如能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找准教材中的“渗透点”, 掌握育人渗透的“时机”, 思想教育渗透便可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得以充分实施。
1.新课引入:教师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2.概念教学:教师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3.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4.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教师可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圆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时,可利用残缺不全的图形工件,提出问题:怎样把这块工件补全?从而对学生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应注意让教学内容“活”、“动”起来。采用数形结合,图形变换,一题多解等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想也“活”起来,“动”起来。
5.知识小结拓展:教师应注意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阐释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对应统一观点及运动变化观点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引申拓展、串联变换,举一反三。
二、结合教学实際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他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和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时,我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提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经济困难,身患疾病的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甚至住院期间,瞒着医生进行工作。介绍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数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利用数学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应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发动学生针对班级许多桌椅损坏如何动手将它们修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教育他们不要故意破坏公物,号召他们发现公物损坏及时维修。另外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布置他们去调查同学们居住的村庄30~40岁、40~50岁年龄段村民文化素质情况、居住条件、收入等方面情况,通过反馈的数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破除农村盛行的读书无用论。在学习空间图形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制作纸箱和一些实物模型,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工人们劳动的艰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教育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最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利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数学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几乎都寓于知识之中,有一定的“隐蔽性”,数学教师如能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找准教材中的“渗透点”, 掌握育人渗透的“时机”, 思想教育渗透便可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得以充分实施。
1.新课引入:教师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2.概念教学:教师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3.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4.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教师可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圆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时,可利用残缺不全的图形工件,提出问题:怎样把这块工件补全?从而对学生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应注意让教学内容“活”、“动”起来。采用数形结合,图形变换,一题多解等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想也“活”起来,“动”起来。
5.知识小结拓展:教师应注意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阐释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对应统一观点及运动变化观点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引申拓展、串联变换,举一反三。
二、结合教学实際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他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和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时,我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提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经济困难,身患疾病的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甚至住院期间,瞒着医生进行工作。介绍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数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利用数学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应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发动学生针对班级许多桌椅损坏如何动手将它们修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教育他们不要故意破坏公物,号召他们发现公物损坏及时维修。另外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布置他们去调查同学们居住的村庄30~40岁、40~50岁年龄段村民文化素质情况、居住条件、收入等方面情况,通过反馈的数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破除农村盛行的读书无用论。在学习空间图形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制作纸箱和一些实物模型,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工人们劳动的艰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教育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最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