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安徽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华诗词之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诸多响亮的招牌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活跃着一支勇于创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2012年,宣城社会化城市管理模式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随后召开的首届全国城市管理论坛,汇聚各方智慧,引领城市管理的时代脉搏。五年来,宣城城管队伍坚持服务为民导向,从抓常规管理入手,立足管理精细长效,实现了城市管理矛盾最小化,城市管理冲突“归零”化,城市管理满意度最大化,城市管理绩效最优化。时隔五年,本刊记者再度走进宣城,采访宣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斌,探求宣城城管不断创新的内在密码。
突出市民参与 提升城市管理社会自治水平
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日益规范化,留给“路边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何让利益最大化、矛盾最小化?宣城市城管执法局推行的“摊点群自治管理”,有效化解了这道难题。
許斌局长向我们介绍说,针对路边摊点具有方便快捷、接地气的特点,我们坚持“堵疏结合、便民利民”的工作方针,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探索试行“摊点群自治管理”模式。“摊点群自治”管理,就是根据流动摊贩的自身特点,设置一些集中摊点群,每个摊点群由摊点群长、摊点副群长负责对摊点群乱扔垃圾等现象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摊点群环境整洁,经营有序。简单地说,就是让摊贩们自己管自己。这一做法实现了三个转变。第一,变流动经营为定点经营。明确了“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合理布局、疏堵结合、便民利民”的科学化摊点管理方针,根据区域人口群体特点和区域单位性质特点,设置摊点群和摊位、泊位,采取限时经营的方式,强化流动摊点依法规范管理,积极引导流动摊点进入便民摊点群、临时销售点、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既规范了市容秩序,又保障了群众利益。第二,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中。一是实行便民摊点群零费用入摊经营。二是实行摊点群低收入人群优先入驻原则。三是设置季节性农产品临时销售点。体现了“零费用提包入住”的服务理念,具体化了对弱势经营者的人文关怀,“接地气”受欢迎,“入群”经营很给力。第三,变行政管理为社会自治管理。出台了《宣城市市区流动摊点管理暂行办法》、《摊点群自治公约》等配套相关规章制度,每个摊点群通过民主推选产生摊群长、副摊群长。同时,签订自治管理协议,并在宣城市城管执法局指导下每月由摊群长召集摊点业主至少召开一次自治管理会议,议定相关事宜,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每季度召开一次经营户恳谈会,听取经营户意见和建议。为了规范自治管理行为,提升摊贩自律意识。《摊点群自治公约》规定了摊点实行考核淘汰机制,由管理部门和群内经营户共同投票评定,对不符合管理标准和要求的摊点实行退出机制。
许斌局长说,“摊点群自治管理”收到了三方面的效果。一是从管理者方面看,有利于规范管理,有利于高效监督,有利于自治管理。二是从经营者方面看,有利于提升摊贩们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他们参与市容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摊点群和定点摊位以及泊位经营,固定性强,有利于经营者自觉提升“靠质量求生存”的思想理念;有利于经营者自觉树立“靠信誉求发展”的思想理念;有利于经营者自觉提高服务意识和竞争能力。三是从效果上看,经营者和管理者双丰收,即经营者收入稳定,品位不断提高;管理者好管,自然地遏制了流动摊点的无序增长。
宣城市城管执法局还通过“路段长”制,推进成立了“门前三包”自治联盟。通过发挥商户自治作用,促进“门前三包”见实效。据了解,以前,虽然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但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成立了商家自治联盟,针对“门前三包”的内容,让这些店家自己管自己,互相监督。确定自治联盟的范围,进行自治联盟成员承诺,明确自治联盟的权利和义务。
突出规范化管理发挥制度创新的最大效能
户外广告规范化。“户外广告被称为城市的名片。宣城市是历史名城,让这张名片更亮,我们通过推进户外广告的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治理户外广告。”许斌局长说。一是法规规划先行,有标准有办法,体现城市品位。相继提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宣城市城市容貌标准》、《宣城市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和《宣城市城市户外广告位使用权出让暂行办法》。2015年对《宣城市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从设置管理、经营管理和许可管理三个部分强化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2016年,结合《城市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将户外广告管理作为重点之一写入立法,使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纳入地方性法规的行列。2016年政府资金支持,公开招标修订《宣城市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目前编制工作正在积极修订中。二是依法依规治理,有广度有力度,体现执法公正。以超前管理为主,以事后整顿为辅,加大管理的效率与力度,建、监、罚并重,对一些未批先建、审批过期的违法行为予以坚决的查处。对一些破旧、破损、过时的广告要加强监管,该拆的拆、该换的换、该罚的罚,特别对一些未经审批,私自乱建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罚,体现执法的公正、公平。自2013年以来,围绕“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美化亮化、安全可靠”的总体目标,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多次全方位的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共拆除中心城区落地式广告400余块;拆除楼顶楼体广告156块;拆除跨街龙门架3座;拆除7000余块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超大规格的店面招牌。三是注重细节,有底蕴有特色,体现城市形象。为充分展示“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城市风采,进一步展现宣城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城市魅力,2014年6月市城管局对锦城南路共143户机关事业单位和门面经营户门头标牌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由具有省级文联会员资格的书法家免费书写并提供,政府出资把锦城南路建成了“书法牌匾一条街”,为申创“中国书法城”添上了一抹古朴典雅的书法印记。四是便民为先,体现服务理念,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简化手续方便百姓。
户外广告设置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有形的资源。无形资产是指户外广告是城市形象与软实力,是城市品位的综合体现;有形资源是指户外广告具有可经营的属性。许局长说,宣城城管按照“政府主导、统一管理、市场运作、规范经营”的原则,组织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户外广告经营权效益进行评估,报市财政局批准,再委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出让,之后签订户外广告经营权租赁合同,并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截止目前,规划区范围内已完成17处高立柱广告、5块电子显示屏和外环路以外16条路灯杆广告经营权的公开出让工作,拍卖收入达500万余元,有效地发挥了户外广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门前三包”实行“路段长”化。许斌局长说,宣城市城管执法局用“路段长”制推进“门前三包”;在宣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宣城市市委、市政府和市创建文明市指挥部的高位推动下,2015年12月6日开始,正式实行市区城市管理“路段长”责任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看,有“四化”特点。
一是组织推动高位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长任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压实责任,推动“路段长”制。2015年12月,开始在市区主次等道路正式实行市区城市管理“路段长”责任制。全市201个单位作为“路段长”单位,“路段长”是由单位主要领导任路长、段长。“路段长”协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在市、区两级路段长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整合了政府和社会力量,全面落实以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为内容的“门前三包”巡查包保责任。巡查包保责任路段责任定岗到人,路面值班巡查保持常态长效,382名巡查人员佩戴志愿者帽和红袖章;每周二、周四从早上7︰30至晚18︰00,开展不间断巡查,并对照城市文明创建指标考评标准,向市民及经营户宣传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益等涉及城市文明创建11个方面的内容。遇特殊工作任务,每天上路巡查,延长巡查时间,恪尽职守,实现了路段全覆盖、巡查不间断、管理无遗漏。这样,既确保了“门前三包”生根,又考验了领导干部“四个意识”的能力;同时,也树立了新常态下的领导干部新形象。
二是责任分解细化量化。“路段长”的责任是指巡查包保责任,在巡查过程中,“路段长”对沿街的一切经营等行为违反统一的管理标准,巡查包保的责任发现问题后,劝导按照管理标准更正或报交综合执法组处理。“路段长”的责任就是按照统一管理标准内容巡查。在宣城市区市貌市容管理指导细则中,明确规定主街道市容市貌、次街道市容市貌和背街后巷市容市貌等五个方面的各细化23条管理标准。例如背街后巷的临街经营,管理的标准是临街经营以门沿为界,不得出店或占道经营摆(堆)放物品;如在巡查中,发现违反管理标准的,就有劝导或报交综合执法组的责任。
三是管理精细化。道路分类,细化管理。按照类别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在宏观上,制定了宣城市市容市貌十个方面的标准。在微观上,宣城市从2016年7月开始试行了《宣城市区市貌市容管理指导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中,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主街道、次街道、背街后巷、商業街区和出城道路等五类。按照管理内容又分为23个管理事项,每类的道路都有23个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路段管理分等级,细化管理。《细则》中,路段分片、分级管理,路段有序号、路段有名称、路段有长度等信息;路段分为城市管理市管理路段、城市管理市宣州区管理路段和城市管理市开发区管理路段。
四是效果和谐化。实行“路段长”责任制以来,共现场劝导和纠正城市管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615起;综合协调处理重、难点问题1189起;现场发放城市文明创建资料21000余份;督促市区426家沿街单位、商户在LED显示屏、公益广告上播放文明创建、素质提升相关内容,做到文明创建内容入眼、入脑、入心。进一步形成了城市管理上下互动、和谐共治的良好局面,推进了城市秩序良性发展、城市环境优化升级。“路段长”制,在管理效能方面有四个优点。一是降低了矛盾的发生率。“路段长”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当路长和段长工作有为民心、有谋略、有方法、有耐心;在巡查和劝导工作中,“路段长”与市民冲突和摩擦“归零化”。二是提升了社会化管理城市的能力和品质,提升了参与度,增强了参与意识,体现了社会管城力量的可开发性,展现了社会化管城的光明前景。三是考验了路段长的 “四个意识”能力,树立了为民管城的理念,践行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思想。四是解决执法人员不足问题。
突出人性化服务增强城市管理为民的亲和力
城管执法人员在维护城市环境和治理城市环境中充当排头兵,矛盾在所难免。“四年来,宣城市城市管理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冲突和肢体摩擦,做到冲突摩擦“归零”,连年在市直机关评比中获得优秀。”许斌局长说。
打铁需要自身硬。多年来,坚持为人民管城理念优先的原则,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以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流的执法形象、一流的城管水平。建设一支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城市管理队伍。切实把城市管理队伍真正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队伍。在强化常规的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打造“执法为民”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以改进城市管理执法方式为抓手,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在执法过程中对管理对象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粗暴埋怨;多一些疏导途径,少一些强制执行;多一些亲情提示,少一些行政处罚。城管局紧紧围绕精细化管理,创新特色的人性化服务管理。
“三色”服务。对沿街商户按照先“红、”后“黄”、再“蓝”的顺序开展“三色”服务,对服务对象家庭和社会关系摸底登记工作。红色代表管理中不配合的,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黄色代表偶尔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存在反复性的;蓝色代表配合管理,规范经营的。这样做,一是有利于摸清路段商户底数,熟悉路段管理基本情况;二是有利于科学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三是采取动态管理激发“转色降档”;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措施,达到减少红色和黄色,扩大蓝色的目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蓝色占到95%,黄色占到4%,红色占到1%。下一步将逐渐减少黄色。 市容岗亭街头微型城管服务站。为延伸办公区域,拓展服务半径,推动市容管理向精细、精益方向迈进,向基层一线延伸,宣城市城管执法局在市区重点管理路段设立了13处城管服务岗亭,全力打造市容管理指挥、文明创建宣传、志愿服务招募、环卫工人休息、服务市民“五位一体”的城市多功能服务岗亭。一是将定点值守和流动巡查相结合。将管理职能前移,实行岗亭岗位责任制,探索“以岗带点、以点连线、以线促面”的管理模式,增强对街面秩序的监控能力。每日安排一名执法人员和市容劝导人员为值班负责人,开展流动巡查,对周边市容市貌进行管控,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纠处各类违章、违规行为,大大提高了城区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管理水平。二是将城管执法和为民服务相结合。市容岗亭为市民提供现场咨询、举报投诉、日常用品借用等便捷、高效服务,切实将“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市容岗亭安排专人负责志愿服务招募、便民服务,并为环卫工人休息点,城市管理为民服务内涵得到了充分展示。三是将宣传教育和市容劝导相结合。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线堡垒,市容岗亭具备宣传教育和市容功能。执法队员定期向周边商户和过往市民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对违反市容市貌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倡导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共创整洁和谐的市容环境。四是将信息咨询和监督举报相结合。市容岗亭作为一个联系市民的桥梁和纽带,还起到信息咨询、倾听民生、监督管理的作用。市民可以通过市容岗亭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城管部门可以借助岗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接受市民的監督批评,并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工作。为确保有效发挥岗亭的功能,城管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值班管理、卫生管理、用语规范等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打造了规范管理、文明执法的新典范和扎根一线、为民服务的新平台,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增添新亮点。
按照“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思路,全市开展了人人当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市、区城市管理单位成立了人人参与城管志愿服务队,现在市区志愿总队有志愿者600多人。城市管理服务志愿者按照城市管理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和不同时间节点,上路上街参与城市管理,这样做,一是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了解城市管理,提高了市民参与度和管理意识,铺下了一张无型的宣传网络,形成了一张有型的服务网络,对城市管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发酵作用和裂变效应,推动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精细化。
许斌局长在结束采访时说:多年来,宣城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为民导向,走精细长效管理之路。从单纯的管理向服务转变、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简单粗犷向精细规范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了矛盾最小化,冲突“归零”化,满意度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真正践行了“人民城管为人民,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城管工作宗旨。
宣城市区沿街商户市容“三色”管理服务图示
1.此图示以该市城南大队辖区2014-2017年沿街商户市容“三色”管理服务为例,总商户1429户,采集时间为每年4月20日。
2.红色:经常违反市容管理规定的沿街商户。黄色:偶尔违反市容管理规定具有反复性的沿街商户。蓝色:支持市容管理并规范经营的沿街商户。
3.2014年,该大队辖区红色管理服务对象259户,黄色管理服务对象451户,蓝色管理服务对象719户,“三色”管理服务对象占总数量百分比分别为18%、32%、50%; 2015年,红色管理服务对象180户,黄色管理服务对象269户,蓝色管理服务对象980户,“三色”管理服务对象占总数量百分比分别为13%、19%、69%; 2016年,红色管理服务对象109户,黄色管理服务对象110户,蓝色管理服务对象1210户,“三色”管理服务对象占总数量百分比分别为8%、8%、84%; 2017年,红色管理服务对象14户,黄色管理服务对象57户,蓝色管理服务对象1358户,“三色”管理服务对象占总数量百分比分别为1%、4%、95%。
4.“三色”管理图示清晰地反映了沿街商户市容市貌的基本情况和管理动态。通过实行721城市管理工作方法实现“转色降挡”,针对性转“红”为“黄”、化“黄”为“蓝”,达到减少“红色”、消化“黄色”、扩大“蓝色”的目的,实现市容常态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目标。
在这里,活跃着一支勇于创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2012年,宣城社会化城市管理模式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随后召开的首届全国城市管理论坛,汇聚各方智慧,引领城市管理的时代脉搏。五年来,宣城城管队伍坚持服务为民导向,从抓常规管理入手,立足管理精细长效,实现了城市管理矛盾最小化,城市管理冲突“归零”化,城市管理满意度最大化,城市管理绩效最优化。时隔五年,本刊记者再度走进宣城,采访宣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斌,探求宣城城管不断创新的内在密码。
突出市民参与 提升城市管理社会自治水平
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日益规范化,留给“路边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何让利益最大化、矛盾最小化?宣城市城管执法局推行的“摊点群自治管理”,有效化解了这道难题。
許斌局长向我们介绍说,针对路边摊点具有方便快捷、接地气的特点,我们坚持“堵疏结合、便民利民”的工作方针,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探索试行“摊点群自治管理”模式。“摊点群自治”管理,就是根据流动摊贩的自身特点,设置一些集中摊点群,每个摊点群由摊点群长、摊点副群长负责对摊点群乱扔垃圾等现象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摊点群环境整洁,经营有序。简单地说,就是让摊贩们自己管自己。这一做法实现了三个转变。第一,变流动经营为定点经营。明确了“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合理布局、疏堵结合、便民利民”的科学化摊点管理方针,根据区域人口群体特点和区域单位性质特点,设置摊点群和摊位、泊位,采取限时经营的方式,强化流动摊点依法规范管理,积极引导流动摊点进入便民摊点群、临时销售点、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既规范了市容秩序,又保障了群众利益。第二,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中。一是实行便民摊点群零费用入摊经营。二是实行摊点群低收入人群优先入驻原则。三是设置季节性农产品临时销售点。体现了“零费用提包入住”的服务理念,具体化了对弱势经营者的人文关怀,“接地气”受欢迎,“入群”经营很给力。第三,变行政管理为社会自治管理。出台了《宣城市市区流动摊点管理暂行办法》、《摊点群自治公约》等配套相关规章制度,每个摊点群通过民主推选产生摊群长、副摊群长。同时,签订自治管理协议,并在宣城市城管执法局指导下每月由摊群长召集摊点业主至少召开一次自治管理会议,议定相关事宜,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每季度召开一次经营户恳谈会,听取经营户意见和建议。为了规范自治管理行为,提升摊贩自律意识。《摊点群自治公约》规定了摊点实行考核淘汰机制,由管理部门和群内经营户共同投票评定,对不符合管理标准和要求的摊点实行退出机制。
许斌局长说,“摊点群自治管理”收到了三方面的效果。一是从管理者方面看,有利于规范管理,有利于高效监督,有利于自治管理。二是从经营者方面看,有利于提升摊贩们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他们参与市容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摊点群和定点摊位以及泊位经营,固定性强,有利于经营者自觉提升“靠质量求生存”的思想理念;有利于经营者自觉树立“靠信誉求发展”的思想理念;有利于经营者自觉提高服务意识和竞争能力。三是从效果上看,经营者和管理者双丰收,即经营者收入稳定,品位不断提高;管理者好管,自然地遏制了流动摊点的无序增长。
宣城市城管执法局还通过“路段长”制,推进成立了“门前三包”自治联盟。通过发挥商户自治作用,促进“门前三包”见实效。据了解,以前,虽然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但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成立了商家自治联盟,针对“门前三包”的内容,让这些店家自己管自己,互相监督。确定自治联盟的范围,进行自治联盟成员承诺,明确自治联盟的权利和义务。
突出规范化管理发挥制度创新的最大效能
户外广告规范化。“户外广告被称为城市的名片。宣城市是历史名城,让这张名片更亮,我们通过推进户外广告的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治理户外广告。”许斌局长说。一是法规规划先行,有标准有办法,体现城市品位。相继提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宣城市城市容貌标准》、《宣城市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和《宣城市城市户外广告位使用权出让暂行办法》。2015年对《宣城市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从设置管理、经营管理和许可管理三个部分强化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2016年,结合《城市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将户外广告管理作为重点之一写入立法,使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纳入地方性法规的行列。2016年政府资金支持,公开招标修订《宣城市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目前编制工作正在积极修订中。二是依法依规治理,有广度有力度,体现执法公正。以超前管理为主,以事后整顿为辅,加大管理的效率与力度,建、监、罚并重,对一些未批先建、审批过期的违法行为予以坚决的查处。对一些破旧、破损、过时的广告要加强监管,该拆的拆、该换的换、该罚的罚,特别对一些未经审批,私自乱建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罚,体现执法的公正、公平。自2013年以来,围绕“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美化亮化、安全可靠”的总体目标,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多次全方位的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共拆除中心城区落地式广告400余块;拆除楼顶楼体广告156块;拆除跨街龙门架3座;拆除7000余块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超大规格的店面招牌。三是注重细节,有底蕴有特色,体现城市形象。为充分展示“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城市风采,进一步展现宣城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城市魅力,2014年6月市城管局对锦城南路共143户机关事业单位和门面经营户门头标牌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由具有省级文联会员资格的书法家免费书写并提供,政府出资把锦城南路建成了“书法牌匾一条街”,为申创“中国书法城”添上了一抹古朴典雅的书法印记。四是便民为先,体现服务理念,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简化手续方便百姓。
户外广告设置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有形的资源。无形资产是指户外广告是城市形象与软实力,是城市品位的综合体现;有形资源是指户外广告具有可经营的属性。许局长说,宣城城管按照“政府主导、统一管理、市场运作、规范经营”的原则,组织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户外广告经营权效益进行评估,报市财政局批准,再委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出让,之后签订户外广告经营权租赁合同,并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截止目前,规划区范围内已完成17处高立柱广告、5块电子显示屏和外环路以外16条路灯杆广告经营权的公开出让工作,拍卖收入达500万余元,有效地发挥了户外广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门前三包”实行“路段长”化。许斌局长说,宣城市城管执法局用“路段长”制推进“门前三包”;在宣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宣城市市委、市政府和市创建文明市指挥部的高位推动下,2015年12月6日开始,正式实行市区城市管理“路段长”责任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看,有“四化”特点。
一是组织推动高位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长任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压实责任,推动“路段长”制。2015年12月,开始在市区主次等道路正式实行市区城市管理“路段长”责任制。全市201个单位作为“路段长”单位,“路段长”是由单位主要领导任路长、段长。“路段长”协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在市、区两级路段长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整合了政府和社会力量,全面落实以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为内容的“门前三包”巡查包保责任。巡查包保责任路段责任定岗到人,路面值班巡查保持常态长效,382名巡查人员佩戴志愿者帽和红袖章;每周二、周四从早上7︰30至晚18︰00,开展不间断巡查,并对照城市文明创建指标考评标准,向市民及经营户宣传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益等涉及城市文明创建11个方面的内容。遇特殊工作任务,每天上路巡查,延长巡查时间,恪尽职守,实现了路段全覆盖、巡查不间断、管理无遗漏。这样,既确保了“门前三包”生根,又考验了领导干部“四个意识”的能力;同时,也树立了新常态下的领导干部新形象。
二是责任分解细化量化。“路段长”的责任是指巡查包保责任,在巡查过程中,“路段长”对沿街的一切经营等行为违反统一的管理标准,巡查包保的责任发现问题后,劝导按照管理标准更正或报交综合执法组处理。“路段长”的责任就是按照统一管理标准内容巡查。在宣城市区市貌市容管理指导细则中,明确规定主街道市容市貌、次街道市容市貌和背街后巷市容市貌等五个方面的各细化23条管理标准。例如背街后巷的临街经营,管理的标准是临街经营以门沿为界,不得出店或占道经营摆(堆)放物品;如在巡查中,发现违反管理标准的,就有劝导或报交综合执法组的责任。
三是管理精细化。道路分类,细化管理。按照类别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在宏观上,制定了宣城市市容市貌十个方面的标准。在微观上,宣城市从2016年7月开始试行了《宣城市区市貌市容管理指导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中,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主街道、次街道、背街后巷、商業街区和出城道路等五类。按照管理内容又分为23个管理事项,每类的道路都有23个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路段管理分等级,细化管理。《细则》中,路段分片、分级管理,路段有序号、路段有名称、路段有长度等信息;路段分为城市管理市管理路段、城市管理市宣州区管理路段和城市管理市开发区管理路段。
四是效果和谐化。实行“路段长”责任制以来,共现场劝导和纠正城市管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615起;综合协调处理重、难点问题1189起;现场发放城市文明创建资料21000余份;督促市区426家沿街单位、商户在LED显示屏、公益广告上播放文明创建、素质提升相关内容,做到文明创建内容入眼、入脑、入心。进一步形成了城市管理上下互动、和谐共治的良好局面,推进了城市秩序良性发展、城市环境优化升级。“路段长”制,在管理效能方面有四个优点。一是降低了矛盾的发生率。“路段长”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当路长和段长工作有为民心、有谋略、有方法、有耐心;在巡查和劝导工作中,“路段长”与市民冲突和摩擦“归零化”。二是提升了社会化管理城市的能力和品质,提升了参与度,增强了参与意识,体现了社会管城力量的可开发性,展现了社会化管城的光明前景。三是考验了路段长的 “四个意识”能力,树立了为民管城的理念,践行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思想。四是解决执法人员不足问题。
突出人性化服务增强城市管理为民的亲和力
城管执法人员在维护城市环境和治理城市环境中充当排头兵,矛盾在所难免。“四年来,宣城市城市管理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冲突和肢体摩擦,做到冲突摩擦“归零”,连年在市直机关评比中获得优秀。”许斌局长说。
打铁需要自身硬。多年来,坚持为人民管城理念优先的原则,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以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流的执法形象、一流的城管水平。建设一支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城市管理队伍。切实把城市管理队伍真正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队伍。在强化常规的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打造“执法为民”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以改进城市管理执法方式为抓手,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在执法过程中对管理对象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粗暴埋怨;多一些疏导途径,少一些强制执行;多一些亲情提示,少一些行政处罚。城管局紧紧围绕精细化管理,创新特色的人性化服务管理。
“三色”服务。对沿街商户按照先“红、”后“黄”、再“蓝”的顺序开展“三色”服务,对服务对象家庭和社会关系摸底登记工作。红色代表管理中不配合的,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黄色代表偶尔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存在反复性的;蓝色代表配合管理,规范经营的。这样做,一是有利于摸清路段商户底数,熟悉路段管理基本情况;二是有利于科学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三是采取动态管理激发“转色降档”;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措施,达到减少红色和黄色,扩大蓝色的目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蓝色占到95%,黄色占到4%,红色占到1%。下一步将逐渐减少黄色。 市容岗亭街头微型城管服务站。为延伸办公区域,拓展服务半径,推动市容管理向精细、精益方向迈进,向基层一线延伸,宣城市城管执法局在市区重点管理路段设立了13处城管服务岗亭,全力打造市容管理指挥、文明创建宣传、志愿服务招募、环卫工人休息、服务市民“五位一体”的城市多功能服务岗亭。一是将定点值守和流动巡查相结合。将管理职能前移,实行岗亭岗位责任制,探索“以岗带点、以点连线、以线促面”的管理模式,增强对街面秩序的监控能力。每日安排一名执法人员和市容劝导人员为值班负责人,开展流动巡查,对周边市容市貌进行管控,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纠处各类违章、违规行为,大大提高了城区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管理水平。二是将城管执法和为民服务相结合。市容岗亭为市民提供现场咨询、举报投诉、日常用品借用等便捷、高效服务,切实将“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市容岗亭安排专人负责志愿服务招募、便民服务,并为环卫工人休息点,城市管理为民服务内涵得到了充分展示。三是将宣传教育和市容劝导相结合。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线堡垒,市容岗亭具备宣传教育和市容功能。执法队员定期向周边商户和过往市民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对违反市容市貌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倡导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共创整洁和谐的市容环境。四是将信息咨询和监督举报相结合。市容岗亭作为一个联系市民的桥梁和纽带,还起到信息咨询、倾听民生、监督管理的作用。市民可以通过市容岗亭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城管部门可以借助岗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接受市民的監督批评,并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工作。为确保有效发挥岗亭的功能,城管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值班管理、卫生管理、用语规范等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打造了规范管理、文明执法的新典范和扎根一线、为民服务的新平台,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增添新亮点。
按照“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思路,全市开展了人人当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市、区城市管理单位成立了人人参与城管志愿服务队,现在市区志愿总队有志愿者600多人。城市管理服务志愿者按照城市管理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和不同时间节点,上路上街参与城市管理,这样做,一是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了解城市管理,提高了市民参与度和管理意识,铺下了一张无型的宣传网络,形成了一张有型的服务网络,对城市管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发酵作用和裂变效应,推动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精细化。
许斌局长在结束采访时说:多年来,宣城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为民导向,走精细长效管理之路。从单纯的管理向服务转变、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简单粗犷向精细规范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了矛盾最小化,冲突“归零”化,满意度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真正践行了“人民城管为人民,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城管工作宗旨。
宣城市区沿街商户市容“三色”管理服务图示
1.此图示以该市城南大队辖区2014-2017年沿街商户市容“三色”管理服务为例,总商户1429户,采集时间为每年4月20日。
2.红色:经常违反市容管理规定的沿街商户。黄色:偶尔违反市容管理规定具有反复性的沿街商户。蓝色:支持市容管理并规范经营的沿街商户。
3.2014年,该大队辖区红色管理服务对象259户,黄色管理服务对象451户,蓝色管理服务对象719户,“三色”管理服务对象占总数量百分比分别为18%、32%、50%; 2015年,红色管理服务对象180户,黄色管理服务对象269户,蓝色管理服务对象980户,“三色”管理服务对象占总数量百分比分别为13%、19%、69%; 2016年,红色管理服务对象109户,黄色管理服务对象110户,蓝色管理服务对象1210户,“三色”管理服务对象占总数量百分比分别为8%、8%、84%; 2017年,红色管理服务对象14户,黄色管理服务对象57户,蓝色管理服务对象1358户,“三色”管理服务对象占总数量百分比分别为1%、4%、95%。
4.“三色”管理图示清晰地反映了沿街商户市容市貌的基本情况和管理动态。通过实行721城市管理工作方法实现“转色降挡”,针对性转“红”为“黄”、化“黄”为“蓝”,达到减少“红色”、消化“黄色”、扩大“蓝色”的目的,实现市容常态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