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师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共识、共享、共进。
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教学水平、教育功利性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交流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单向交流,轻多向交流。交流方式多停留于重“他主”、“他一我”被动式的交流,缺乏自主、自我式交流;二是重表层交流,轻深层交流。交流内容大多局限于课本知识,停留在文字语言为载体的口头表达上,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使用依然十分匮乏,缺少深度和广度;三是重结果交流,轻过程交流。
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流,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有效地激发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能力,构建交流互动的新课程教学策略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互动交流的愿望
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高举右手。口中出声,回答问题的心情溢于言表,有的学生的行动似乎有些自由,不在常规的课堂规范要求范畴之中,但是他们的行动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表现,课堂氛围因为有了他们而显得和谐、鲜活、愉悦。
我在教学《认位置》一课时,要求学生按要求摆东西:先摆一本书,然后在书上摆一枝铅笔。有一个学生摆好后就转来转去,看到他周围有哪个同学摆得不好,马上主动给他摆好。
看上去这个学生似乎不守纪律,但他的行为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助人的满足,更能让他所帮助的学生得到及时的指点,顺利进入下一层次的学习,体现出一种乐意与人交流的意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并熟练操作的基础上,相互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者之间就能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愉快,从而为有效的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相反,如果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在破坏纪律而批评他,那么不仅扼杀了这个学生的交流欲望,更会把其他学生的交流愿望一并抹杀。
二、指导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意味着主体的凸现,意味着个性的张扬,意味着创造性的解放。
就现实班级授课制而言,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应是教学互动的首选。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过程,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它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1 混合编组:编组时保证同一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有好、中、差三类,要照顾到学生性别、家庭背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等。
2 分工协作:即全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为完成学习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联系的特定角色,每个组员分别占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部分信息资料,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成员的成绩,成果共创、共享。
3 个人责任:即把总课题分孵成若干个子课题,小组成员每人承担其中一项研究内容,积极探索,每个人的研究水平代表小组的学习状况。
4 交流技能:包括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
5 小组评价:学习小组要进行自评,对小组中的成员可随机提问,可相互测试、相互帮助。
三、创造数学思维发展的机会,提高互动交流能力
数学教与学是一个多边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性在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互动交流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交流能力,如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间相互交流的亲和力等,并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探索有效的交流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感觉、数学观念及数学思想。像课本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它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产生自己的独有的思考方法,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联系单元学习的新知识,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就能集中各种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教学租车中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
教师:学校组织秋游,要去租车,事先必须了解哪些情况?分别要去什么地方?由此,展开学生解决问题的第一次数学交流。由于受时空限制,学生不可能实地收集有关信息,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出示所需的信息。
板书:人数统计 学生220人,教师10人。
车辆介绍 车型 座位数每辆租费 座位价格
大客车40个 600元 15元
中巴车25个 500元 20元
有了相关信息数据,问题解决便进入实质性阶段。教师可以提示:从数学角度考虑,租车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爱好设计出多种租车方案。
教师指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的方案,都是很好的备选方案,实际租车时,我们只能选择一种最经济的方案。你觉得哪一种方案合算?依据是什么?这样自然地引发学生从解决问题到理性思考的第二次实质性数学交流。这既是让学生对各自方案的评价,找出最优化的方法,也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教学中的交流与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教学相长,相互构建,共同发展。对教师而言,交流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浪费,而是一种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浇水给学生的同时,也在从学生那里汲取营养。同时,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也将使学生由一个相对稚嫩的交流者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交流者。学生只有勤于思考,善于交流、才能点燃心中求知的欲望。
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教学水平、教育功利性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交流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单向交流,轻多向交流。交流方式多停留于重“他主”、“他一我”被动式的交流,缺乏自主、自我式交流;二是重表层交流,轻深层交流。交流内容大多局限于课本知识,停留在文字语言为载体的口头表达上,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使用依然十分匮乏,缺少深度和广度;三是重结果交流,轻过程交流。
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流,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有效地激发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能力,构建交流互动的新课程教学策略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互动交流的愿望
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高举右手。口中出声,回答问题的心情溢于言表,有的学生的行动似乎有些自由,不在常规的课堂规范要求范畴之中,但是他们的行动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表现,课堂氛围因为有了他们而显得和谐、鲜活、愉悦。
我在教学《认位置》一课时,要求学生按要求摆东西:先摆一本书,然后在书上摆一枝铅笔。有一个学生摆好后就转来转去,看到他周围有哪个同学摆得不好,马上主动给他摆好。
看上去这个学生似乎不守纪律,但他的行为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助人的满足,更能让他所帮助的学生得到及时的指点,顺利进入下一层次的学习,体现出一种乐意与人交流的意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并熟练操作的基础上,相互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者之间就能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愉快,从而为有效的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相反,如果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在破坏纪律而批评他,那么不仅扼杀了这个学生的交流欲望,更会把其他学生的交流愿望一并抹杀。
二、指导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意味着主体的凸现,意味着个性的张扬,意味着创造性的解放。
就现实班级授课制而言,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应是教学互动的首选。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流过程,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它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1 混合编组:编组时保证同一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有好、中、差三类,要照顾到学生性别、家庭背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等。
2 分工协作:即全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为完成学习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联系的特定角色,每个组员分别占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部分信息资料,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成员的成绩,成果共创、共享。
3 个人责任:即把总课题分孵成若干个子课题,小组成员每人承担其中一项研究内容,积极探索,每个人的研究水平代表小组的学习状况。
4 交流技能:包括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
5 小组评价:学习小组要进行自评,对小组中的成员可随机提问,可相互测试、相互帮助。
三、创造数学思维发展的机会,提高互动交流能力
数学教与学是一个多边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性在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互动交流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交流能力,如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间相互交流的亲和力等,并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探索有效的交流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感觉、数学观念及数学思想。像课本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它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产生自己的独有的思考方法,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联系单元学习的新知识,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就能集中各种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教学租车中的数学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
教师:学校组织秋游,要去租车,事先必须了解哪些情况?分别要去什么地方?由此,展开学生解决问题的第一次数学交流。由于受时空限制,学生不可能实地收集有关信息,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出示所需的信息。
板书:人数统计 学生220人,教师10人。
车辆介绍 车型 座位数每辆租费 座位价格
大客车40个 600元 15元
中巴车25个 500元 20元
有了相关信息数据,问题解决便进入实质性阶段。教师可以提示:从数学角度考虑,租车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爱好设计出多种租车方案。
教师指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的方案,都是很好的备选方案,实际租车时,我们只能选择一种最经济的方案。你觉得哪一种方案合算?依据是什么?这样自然地引发学生从解决问题到理性思考的第二次实质性数学交流。这既是让学生对各自方案的评价,找出最优化的方法,也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教学中的交流与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教学相长,相互构建,共同发展。对教师而言,交流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浪费,而是一种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浇水给学生的同时,也在从学生那里汲取营养。同时,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也将使学生由一个相对稚嫩的交流者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交流者。学生只有勤于思考,善于交流、才能点燃心中求知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