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爱为名》是菲律宾的一部电视剧。剧中男主人公卡丁生于富裕家庭,然而一场飞来横祸让卡丁失去了父亲。母亲身兼父职带大了卡丁,一心期望卡丁能够与富家女缔结良缘,重新恢复家族声望。卡丁却一直深爱青梅竹马的女孩路易萨。卡丁的母亲不喜欢出身贫寒的路易萨,认定与路易萨结婚会耽误卡丁的前程,想尽办法阻挠二人的恋情,甚至在二人结婚之后仍然制造误会,离间儿子与儿媳的感情。卡丁和路易萨的情路走得坎坷,路易萨在理智与感情间备受煎熬,卡丁因此心烦意乱出了车祸,险些丧命。二人相互猜疑、饱尝痛苦,两个家庭为了他们的恋情陷入各种纷争……
  剧情很俗套,类似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见过很多。太多类似的故事里,父母们总是说着类似的话,“这个世界上我是为你考虑最多的人”“我爱你才会这样做”“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结果呢?往往由于种种原因,父母的苦心并没有收获幸福,甚至反而遭遇了更多的挫折和痛苦。
  很多家长也很苦闷于爱的初衷与结果背离的结局,在此笔者就家长方面来浅谈一下,现实生活中父母们以爱的名义,却对子女做出了一些“非爱的行为”。
  一、过度保护和限制
  咨询中曾经接触过一位高一男生,自述问题是不擅人际交往和行动力差。在交流中逐渐得知,从小父母对他的管束很多,不愿意他与同学出去玩,反对他上网,更不用说聊QQ和玩游戏了。和同学外出,该男生总是担心会超时,怕父母担心,有时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就违心地放弃了和同学出去玩的想法。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家长让他一心学习,所以渐渐地他对家里的事不关心也插不上手了,逢年过节亲戚走动,他总是找个地方看书。每当这个时候家长就向别人解释说“他从小就是个内向的孩子,爱学习,不善与人打交道”,言若有憾,心实喜之。因为母亲在商场工作,她说节约时间而且退换方便,该男生就从没自己买过衣服。早上起不来床,妈妈给半梦半醒的他喂饭,晚上写作业,妈妈削好水果,一块块儿送到嘴里。高中住宿后周五要带很多东西回家,他按下门铃,妈妈就下楼到单元门处接他。
  过度保护和限制是在爱的名义之下最常见的行为,这种行为表面上减少了危险、避免了麻烦,同时也降低了孩子的成就动机,造成无助感。为了节约学习时间、避免退换衣服的麻烦,孩子就少了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难以形成自己的处事风格和审美观。为了减少结交坏朋友的可能性,就限制孩子的交往,他们接触不到形形色色的人,也就不可能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包办衣食,孩子就缺乏掌控时间的意识,难以适应独立的生活。一个不会自己挑选衣服,不会自己挑选朋友,甚至没有父母就不能按时上学的孩子,周围的伙伴会怎么看待他?他会怎么看待自己?没有体验和经历,充满无力感和失控感,必然会造成孩子心怀无数梦想,却落实不到行动上。
  男孩说了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一边享受着这依赖,一边痛恨这依赖”。愿天下这种溺爱孩子的父母们认识到,他们为孩子创造的“享受”背后,有着孩子对自己、对父母的无奈,甚至怨恨,那不是爱,而是“非爱”。
  二、盲目比较
  一群幼儿在一起玩耍,一个宝宝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小朋友。妈妈着急地引导孩子:“宝宝,你过去一起玩啊!你也唱首《小燕子》吧!”众人的注意焦点转移到这个安静的宝宝身上,宝宝却更加拘谨羞涩,低头不语。妈妈只好无奈地向大家解释,“我家宝宝太内向了”,宝宝似乎也觉察到妈妈的情绪,母子不免都有些怏怏。
  所有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期待。这种期待常以比较的形式出现,有时不免过于盲目。在子女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时候,旁观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子女优于伙伴的地方会有短暂的高兴,但让家长长久记挂的却是自家子女不如人之处。“为什么小朋友们都在玩,你却待在一边看?”“你看看你同桌成绩多好,多向人家学学。”“别人能行,你为什么做不到?”家长的出发点是让孩子多向伙伴学习,却忽视了一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法进行简单比较。
  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与生俱来,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机敏好动,容易获得关注。有的孩子安静内敛,容易被人群忽视。但没有外在的行为活动并不等于没有内在的心理活动。在人群外观察、模仿,正是某些孩子适应新环境或者进行学习的方式,类似一种“预热”。通过这一过程,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智能得以充分启动。这样的孩子在融入新环境之后,往往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度,表现毫不逊于外向型的孩子,甚至会取得超常的成就。可是若家长仅通过外在的表现而盲目比较,就给孩子下了“迟钝、拘谨”的定义,那么被贴上这种标签的孩子便自觉不如人,难以放开自己,更不用说展现自己的潜能了,对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和日后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忽视生命的独立性
  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间的一段历程,孩子借我们的身体而来,却始终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到来不是为了实现父母未尽的梦想,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让父母感到自己的强大有力,也不是为了成为父母婚姻的联系纽带,他们的到来是经历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这一事实。而这种尊重,给孩子的影响就是自尊。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值得尊重。这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性需求。
  然而,这种独立需求常被忽视。在被问及为什么生孩子时,有些年轻父母会回答“结婚多年,有点平淡,生个孩子玩玩儿”“趁现在父母身体好,可以帮忙看孩子,自己少受累”“双方家人都催着要孩子,尽传宗接代的义务”。部分年轻的父母视孩子为工具、负担、义务,唯独忽视了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他们能否在养育的过程中,逐渐修正对孩子的态度,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生命的陪伴者、促进者?我们不确定,但期盼着……
  四、强加意志
  多年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听到中年老师提出不解,“当年我们哪里听说过什么心理问题?父母或务工或务农,忙得根本没时间管孩子。我们自己料理吃、穿、学习,还要干家务、看弟妹。现在的孩子获得的爱与关注更多,反而悲观叛逆的多了,得抑郁症、强迫症的多了,甚至自杀的案例都层出不穷”。
  这确实是值得探讨的现象。除了现代社会的节奏和生活方式、青少年面对的同一性矛盾、学生群体的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两代人心理状态差异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教育。上文提到的忽视孩子生命的独立性,往往衍生另一种非爱行为——强加意志。当代青少年往往集多代长辈的期望于一身,受到非同一般的关注,管束和要求自然也更多了。一些早教机构推出针对孕妇和胎儿的课程,从幼儿园开始很多孩子就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中进出各种特长班,一直到高考选专业、大学毕业找工作,都有相当数量的父母越俎代庖,将自己的愿望等同于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已经成为家长们普遍的认知,只是这“起跑线”不断提前,“终点”永远是家长的意志。孩子到底想不想“跑”,爱不爱“跑”,是否适合“跑”,“跑”到哪里去,很少有人倾听和重视。
  更可怕的是,这种期盼有时还伴随着家长们观念里的自我牺牲,让孩子无从躲避和拒绝。“我们那一代哪有这么好的条件和机会,你可一定好好珍惜,学出个样子来,替我们家争口气。”“妈妈辛苦工作一周,才够你上一节钢琴课的学费,你可一定好好弹,才对得起妈妈。”自身的情感和需求被极度压抑,缺少自我觉察和自我探索的机会,担负竞争和负疚的双重压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实在是不正常的“必然现象”。
  而上一代人受到的来自父母的干涉较少,父母往往自顾不暇,对孩子只有最基本的要求:不生病、不违法、自食其力。然而,这恰恰就是家庭教育最关键的内容:身心健康、人格独立。孩子具备了这两点,也就拥有了自我成长、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加之拥有自由的心理空间,束缚较少,能够充分地发现自我,探索外部世界,自然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同小树根基扎得稳,风雨历练也不会影响它蓬勃生长;盆景被人为地塑造形状,虽在室内备受呵护,却缺乏最原始的生命力。
  世界上,父母的爱最为深厚绵长,但若用以“摧毁”一个孩子的人生,也最霸道无情。爱是什么?是尊重、理解、平等、欣赏、包容。只有真正了解爱的真谛,才能够将爱的目的和行为统一,真正让孩子带着父母的爱健步前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郭晶)
其他文献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赠予其老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一篇文章,文中宋濂以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其少时的读书之苦,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对官学中诸生读书不用意的批评。文章一方面褒奖马生虽处太学但学习精神尚佳,另一方面也勉励马生继续勤奋苦学。  初读此文时,尚在初中阶段,只领悟到了古人求学之苦这一层意思;而今随着阅历之深和对教育问题的更多思考,再读此文,我更关注宋濂对官学中读书人学习精神
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       ——专访深圳福南小学校长陈华顺       《中国教师》:当知道那么多校长、教师因为看到我刊报道要到福南小学来考察时,您心里是怎么想的?    陈华顺:我们接待了许多观摩团、考察团、学习团。虽然来访者的名称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走一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道路。由于想来考察的同行很多,但学校又不想因为接
教给学生什么?毫无疑问,要教给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前几年,国内围绕“知识与能力哪个重要”的论点曾展开争论:有的人认为知识重要,因为掌握了知识自然就培养了能力;而有的人认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最后,我们都统一到: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我们在现
一、问题提出    笔者任教的初一(1)班和初一(2)班是两个平行班,整体看两个班的入学成绩和开学初课堂表现比较均衡。但开始进行“显微镜的规范使用”实验课后,两个班的学生的实验课堂表现出现了较大差距,生物学科的成绩(《目标检测》的完成情况)也随之有了差异,(2)班明显优于(1)班。为了弄清差距出现的原因,笔者仔细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所用的教材、教案、实验设备等均相同,考虑到可能是实验前提问的对象
2013年9月23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与河南大学在河南大学成功地举办了以“公共政策研究与教育政策建议”为主题的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教授,河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政策院兼职教授介新研究员,河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国祥教授、副校长刘志军教授等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河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济良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汪基
娘去世的时候,我和妹妹都刚上小学,那些日子我们哭得天昏地暗,仿佛天塌了一般。爹那时刚36岁,头发却白了大半。别人都劝爹再找一个,好歹能照顾两个孩子,爹看了看缩在炕上的我和妹妹,叹着气点了点头。自那以后,登门的婶子大娘就多了起来,可是还没等爹表态,人家一看我和妹妹就转身出门,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一来,上门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我和妹妹更是因此憎恨那些给爹介绍对象的人。  一年后的一天,西院的邓婶领着一个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对特级教师的认识可能有所演化,但有些基本的理念却不能改变,地理特级教师的“特”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学科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是特级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特级地理教师首先要从多元的视角认识地理教育的意义,并具有较强的地理意识和对学科价值的深刻认识。  地理特级教师对地理教育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地理学科是启迪爱国、经世致用、连接着人类未来的伟大学科,从事地理教育是一件责任重大
尊敬的葛道凯司长、尊敬的孙玲副校长  尊敬的席茹处长、尊敬的各位参会代表:  很高兴有机会能来参加这次论坛,我们InWEnt能应邀前来参加2010中国职业学校校长论坛,这是莫大的荣誉。  近年来,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关注,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需要长期的关注、投入,以及比较明确的目标定位。这次,德国联邦政府对与中国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
当谈到现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讨论很热烈的话题时,我们很容易想到古文与现代文的教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离合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很大程度依靠的是语文教材的编选。不过,这些问题并非当代才有,70年前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与文学院合办的《国文月刊》上,相关学者已经就这些问题做出了积极并具有相当深度的讨论,只不过“说法”略有不同。那时也像现在一样普遍面临“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的困境。因此他们的讨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核心在于更高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实质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同样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获得的收益的多少;二是达到同样的学习目标师生用最短的时间的多少;三是师生在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的学习体验的多少,所产生积极的情感的强弱。高效课堂作为一种价值追求,需要教学实践模式做支撑。目前各个学校都根据自身学校独特的教学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杜郎口